食客喜爱的叉烧包,怎样的味道才是地道?怎样的品质才算达标?对于68岁的阎广华来说,只要看一眼、尝一口,便知这个叉烧包需要在哪道工序上改进,方得极致口感。
粤菜师傅阎广华入行52年,被誉为“点心泰斗”,曾带着粤菜手艺,在全国各地闯荡,推广粤菜文化。退而不休,60岁回到中山成立了食品技术研发中心,65岁成立个人工作室,把点心手艺传授给徒弟们,为行业发展努力,为粤菜传承贡献力量。
阎广华(左)收徒,为粤菜传承贡献力量。
“偷师”
纸笔记录配方 加班加点试验
16岁初中毕业那年,阎广华成为了一名“火头工”,在中山县委招待所点心部学艺,自此开启粤厨生涯。刚入行,作为师傅的小跟班,他逐渐明白,要做好这份工,就必须要学到师傅的配方和手艺,而师傅总是喜欢不怕苦累听教听话的徒弟。因此,他起早贪黑,扫地、擦桌子、洗碟、洗碗……各种杂活都干。
但总是打杂也不是事。于是阎广华开始想办法。他发现师傅在做叉烧包,到了关键的调配材料配比的时候,总会喊他出去买包烟或者倒杯水。他就悄悄躲在窗户后面,通过缝隙“偷看”师傅调方比例:面粉5大勺、水2杯、发酵粉……拿出纸笔写下折起放回口袋。
日复一日,每次“偷”看到的配方,他都拿纸记下来,放到自己睡的枕头床单底下,有空就拿出来研究。等厨房下班没人的时候,就来“加班加点”,根据记下的方子亲自试验,一次又一次……直到试验到成品味道和师傅成品差不多。而他床单下也铺了满满一层的“配方单子”。
谈起刚入行的经历,阎广华爽朗地笑了。他说很感谢那段艰苦的学徒岁月,在心里种了一颗勇于探索研究的种子。同时也让自己不拘泥于制作配方,善于从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调整。比如传统做法的叉烧包,馅料叉烧是切片,蒸熟后溶解;阎广华调整为切块状,蒸熟后仍见叉烧粒状,吃起来更有口感;在上海的餐厅做主厨时,因冬天的水分含碱性比较重,这样叉烧包的外皮就会比较硬。根据实际情况,他向老板建议,引入一套水处理器,这样就可以实现传统粤式点心叉烧包外皮松软回弹,吃起来又不会粘牙的口感。
信念
从零开始学做西点 要无愧于食客信任
备料、揉面、制作、烘烤……动作干净利落且桌面井然有序。一个个制作粤菜点心的步骤一气呵成,揉面需快慢结合,力道到位。在阎广华眼里,面团都是有生命的,会随温度和湿度有所变化,甚至不同批次的食材都会影响配方比例,这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来调整。
除了研究配方,想要做一名出色的点心师傅,案板功夫必不可少,需要千锤百炼。
曾被中山粤菜老师傅誉为“中山案板第一人”的阎广华认为,“穿上厨师服给食客制作点心,就要认真;食客喜欢吃师傅的点心,是对师傅的信任,而师傅要无愧于这份信任。”
从1970年代中至1990年代,阎广华历任中山县委会议招待所点心主管,中山中旅富华宫首任点心总厨,中山京华酒店饮食部副经理、经理,中山京华酒店常务副总,其间经历了中山广式点心的黄金期,曾牵头成立中山点心研究促进会并任会长,当时中山已是全省广式点心的技术中心,广式茶市盛行,点心制作领域人才济济,阎广华所在的京华酒店餐饮正是处于行业顶端。
1997年,正值国企体制改革时期,阎广华被调岗。“我们习惯手头功夫的人怎么可能坐在办公室办公呢?”阎广华选择离职,开始周游各地,散心的同时考察市场。返回中山后,便开始学习西式点心。
他买了烘炉和蒸炉等设备从零开始,在家里自己尝试做西点,做完后分享给邻居品尝。“等大家都说好吃,那我就敢大胆去做了。”
一道点心一味菜好不好吃,食客说了算。这是阎广华心中的信念。从业多年,他始终坚持着食客口碑第一的原则,制作烹饪手中的每道点心、每个菜肴。
传承
技艺讲究传承“阎师门”纳徒数百人
自学西点获得食客好评后,阎广华便前往四川,依旧从事餐饮行业,此后到深圳、重庆、浙江、安徽等地闯荡,推广粤菜文化。他认为做点心这行,去到一个地方就要影响一个地方。
60岁那年,阎广华退休后返回了中山,2019年被授予“中山市阎广华粤菜师傅(广式糕点)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中山市饮食业商会首席会长、国家高级面点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考评,他收徒弟,开公益讲座,继续为传承粤菜贡献力量。目前,其“阎师门”下徒弟徒孙已达数百人。
在收徒方面,阎广华有着严格的要求。除了勤奋不怕苦,还要有职业操守、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在行业要有一定声誉。
“烹饪技艺讲究传承,厨德、厨艺、厨技都是一个厨师的追求。”阎广华在点心行业时间久,在传承中也有创新,常试用新原料,将新的手艺教给徒弟。在这过程中,还会将较好的材料引进行业,促进行业的发展。“师父是有责任教会徒弟的,我看到徒弟的叉烧包做得不好,就不能容忍,要及时指出问题。从自己做起,提升整个粤菜点心行业的出品水平。”
阎广华谈到,当下做粤菜学徒,不再像当年一样,为了一个配方需要“想方设法”,一是不少点心配方都会公开,二是师傅会毫无保留地教授。带徒弟学习制作一道点心,直到徒弟能独立做出,他亲自鉴定过关才“放手”。而在阎广华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徒弟们会定期“切磋”厨艺,交流探讨行业前沿,以求粤菜更多传承和创新。
影响
愿看到粤菜点心创新流行全世界
阎广华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直接被分配到后厨的工作,只能“被迫”学习和摸索厨艺。他一直记得师父曾说,“做一行就要爱一行,你既然已经开始做这行,何不把它做得更好”。在师父帮助及自我努力之下,阎广华在烹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时至今日,桃李满园。阎广华仍记得师父的教诲,并且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了下一辈年轻人。
“有人认为做菜重要的是天赋,而我更看重的是后天的努力,要保持对行业的热爱,持续传承与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阎广华与行业人员交流时,也会指出某个点心口感不对、效果不好之处,共同改进。随着中山粤菜师傅工程的开展,阎广华积极参与其中,他认为,作为粤菜师傅,要更专心专业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中山菜系文化、粤菜文化的传承发展要越来越有信心。
“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粤菜点心,通过创新流行全国甚至全世界,保守保留没有意义,无私教徒传承粤菜。每个徒弟,一人一杯烧酒敬我,都能喝很久了。”阎广华爽朗的笑声再响起。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实习生 陆洁颖 通讯员 李思宇 廖安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中山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实施,把三项工程打造为精品工程、强基工程、民心工程;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培训粤菜师傅,为技艺和产业发展输出新生力量;建设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工匠之都”品牌;培养“金牌月嫂”,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行业人才素养,以技能带动就业致富,以优质服务解决民生需求。
在三项工程建设中,中山培养涌现出许多技能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步履不止,发光发热,改变命运。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南方都市报中山新闻部推出“我以匠心致初心”栏目,将与您一起去了解这些行业中优秀从业人员的职业道路。了解他们作为三项工程中的个体,通过职业技能素养的提升与转变、传承与创新,改变自身命运,影响更多人人生经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