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奇云
辣椒在分类上被划为与茄子同类。依据相关农业历史的研究,辣椒产生于美洲,在明代后期,由航海家哥伦布传入我国。
辣椒的称呼当时也有许多,诸如番椒、秦椒、海椒、辣茄、辣子等等称呼。
明代文人高濂以颇为细腻的笔调对辣椒给予了简明生动的描述:“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因此辣椒的外形颇与茄子相似,加之味道独特竟然成了颇为雅观的食材。甚至它被增加到“燕闲清赏笺”中的“四时花纪”,更是与玫瑰花、迎春花和桃花被当做美轮美奂的植物进行观赏,颇让人觉得“物以稀为贵”的妙处。
无独有偶,与高濂同在大明的戏曲家汤显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对辣椒还进行了专门的细致描写,带入了艺术场面里去。清代有一本名为《花镜》的书,将辣椒进行了生动概括:“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到了康熙年间,在《杭州府志》又出现“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玩者,名辣椒。”
因此厚重的历史之外到处弥散着一股辣味,让这种食材占据了饮食的主流。
古人吃喝
在明清的转换之时,辣椒已然是遍布各个地区,成了本土化的食材,因此“嗜者日众”,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从儿童到年长者皆好此一口。
除了简单说几句辣椒的历史外,另外有趣的就是辣椒在古典小说中也常常出现,从而为辣椒在古典小说中的“接地气”增加了生活气息。若《水浒传》中有两道名菜,且并非珍稀佳肴,惹得每个绿林好汉吃得不停。其中“加辣点红白鱼汤”,另外一道就是“加料麻辣豆腐”,这两道菜,都是通过辣椒带动整个菜品的味觉。如在书中描写宋江时,在浔阳的大牢里,他与李逵还有神行太保戴宗三人在浔阳江的旁边“琵琶亭酒馆”吃喝,宋江特意点了一道“加辣红白鱼汤”。另一次是戴宗远赴京师的旅途,路过酒馆不忘点了一道“加料麻辣豆腐”。
因此如此生动的场景和细节体现了《水浒传》对于现实生活的把握和带入,让读者完全可以将这种现实感官融入到小说之中。
影视画面
产生于1582年的《西游记》显然有将生活气息纳入到小说里,让西游记的神魔段落多了一些人间烟火。里面所多的并非一位的“唐僧”和“大师兄说的对呀。”更多的细节还有“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还有什么“椒姜辛辣般般美”等等让人读之流诞的美味。从宗教戒律来讲,不知道唐僧吃不吃辣子,似乎作为和尚的他,应该不能吃,或许八戒最喜欢吃,也由此让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吃货。
此外,在《红楼梦》里依旧少不了辣椒的角色扮演,红楼本来就是生活气息最浓的地方,因此对于吃喝也给外细致的描写,如王夫人就曾献殷勤给贾母进献“椒油”,这似乎应该属于“辣椒油”,这种吃法是蘸料的面食吃饭,精而细致,与直接吃辣椒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此外,王熙凤的嘴巴最是不饶人,她曾调侃正在闹别扭的宝钗和黛玉时说:“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椒的呢?
影视画面
此后辣椒逐渐成了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个词语,比如贾母向林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因此辣椒的广泛走入生活,也逐渐走入了艺术创作,带入大量生活气息,让内容更生动、丰满。
至此,辣椒与明清人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甚至有的地区也被冠以辣椒特点的城市,如四川的“辣妹子”和湖南的饮食无不具有这一浓厚的食材色彩。
当时湖南人还未辣椒写了一首民歌,广为传唱:“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哟,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天天不可少 依呀子哟,不呀不可少 嗨哟嗨哟。”
这样看来,辣椒既好吃,又这样有诸多的好处。名著作者背后是专业的百科全书,因此也难怪它们含金量如此之高,想必著书的这几位大家必然是对生活的把握和辣椒都有独特的偏好。类似的角度还有许多,四大名著中除了《三姑演义》没有辣椒的身影外,这三部重要的小说既是文学描写,同时也是当时的生活描写,因此,这也解释了名著为什么具有生命力的原因。
此外,辣椒的另外角度也说明了,在历史的泛文化生活的发展,始终有全球进程互相影响的因素,正因为是这样,明朝万历年间引进了不光辣椒还有眼镜、钢琴等等的生活用品,因此也有人将这个阶段称之为“萌芽”时期。
此外,从当时的这几部名著还能看到当时或多或少的生活内容的增加和方式的改变,如一些小说细节里描绘的关于其他饮食和生活享受的增多,这些都间接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往往是通过细节所表现出来的,也正因此,小小的辣椒却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