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过了秋天第一杯奶茶之后,最让人惦念的就是初冬第一个热气腾腾的煲了。肉的香,菜的鲜统统融化在浓郁的汤汁中,吃一口炖得软糯喷香的菜,喝一口鲜香无比的汤,从胃暖到心,面对再凛冽的寒风都有了一笑而过的勇气。
秋冬暖身食煲菜
慢工出好煲天气渐冷,寒流突袭,11月的肃杀之气说到便到。想要温暖过冬,热腾腾的煲菜绝对是秋冬季饭桌上的必备之品。
“煲”是中国传统烹调技法之一,所谓“煲”制一般是使用有盖的器皿,放入清水和原料,加盖用慢火长时间煮制,并调以味料,使原料烹至酥烂、汤水浓香的烹调方法。
《中国烹饪辞典》解释:“用于汤菜,一般先将原料煎后,下砂锅,并下沸水、配料,以文火炖至软烂,调味供食。”烹饪界素有“三煲四炖”之说,意思是“煲”与“炖”一样所需烹饪制作时间较长,通过长时间的煲制使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汤水中,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煲的来历“煲”是从古代瓦罐制法中分离出来的,最早盛行于广东等南方地区,后逐步流传至全国广大地区。
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煲菜也因其制作方便、选料广泛、滋味鲜美、汤烫菜热等鲜明特点,在美食天地里独树一帜,不仅酒楼饭店广为制作,同样也适合于家庭制作。尤其到了寒冷的秋冬季,人们除了添衣暖身之外,吃饭时,吃上几口既香又热的煲仔类菜肴,喝上两口香气扑鼻、暖洋洋的煲汤,幸福感觉令人过唇难忘。
从煲汤到煲仔菜煲制菜肴的特点是:通过长时间的加温,使主料和配料的滋味,溶在汤水中,使汤芬香、滋润而味鲜。煲汤是广东人的绝活手艺,广东人煲汤,根据季节安排,一般可分为清煲和浓煲两种。清煲适用于夏秋两季,汤清润,味鲜而不腻;浓煲适用于冬春两季,汤芬香而味浓郁。
如今,比起汤煲,一种料多汤少的“煲仔菜”更是红遍了大江南北,煲仔菜是将易成熟的荤素原料配好后放入砂煲或釉制煲内加热至熟,连煲上桌,供人们食用;或者将荤素原料加工至七八成熟,再装入煲中,上火加热至熟,上桌后热气沸腾。
煲仔菜讲究原汁原味,选料、烹调方法简便易学。想要做好煲仔菜的重点是要选好既是烹饪,又是装菜的煲容器。好吃的煲仔菜必定是在砂煲中烹制出来的,而不是将烹饪好的菜品码放入煲容器上桌的。煲仔菜的“灵魂”便是那将干未干,浓缩了食材原料精华的煲汁,煲汁的多少则是衡量煲仔菜烹饪火候的直观量表。那多味的煲汁沾到“烧”红了的砂煲边,便会发出吱吱的声响,热煲蒸腾着酱汁和食材原料的香味,占领了众多食者的嗅觉味蕾。
煲菜技法煲类菜肴选料多样,鸡鸭鱼肉、鲜果时蔬,均可制成煲菜。这种宽泛的食材选择是煲菜更能满足当代人们对食材多样化的需求。
不过,想要居家做道味美健康的煲菜要注意,切忌在加热的煲中添加冷水,尤其是荤类食材为主的煲菜,中途加冷水会让菜肴的鲜香味大打折扣。
煲菜烹制好离火上桌前,再放盐或酱油搅拌,不仅能使菜品色泽亮丽,煲汁浓稠,更能减少钠盐的摄入。倘若,在煲菜中放入过多葱、姜等调料将影响食材最本真的味道。
荤素搭配的煲菜经煲煨煮后,气味融和,相互渗透,口感和营养更丰富。绿叶蔬菜宜采用后入的制法,以降低其营养素的丢失。
另外,煲菜制作有别于煲汤,煲菜加热1小时左右,就可达到较理想的营养成分峰值和口感。
一起来看看适合秋冬暖身的几款煲菜吧,厨房小白也能很快上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