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味双河】兴致盎然——爱花农庄风干大盘鹅
入秋后,八十七团爱花生态农庄的老板史爱花便准备开始挑选一种食材。
这种食材,一年贮备一次,不仅要计算好数量,还要货比三家,买回来后,还需精心贮存。
这种食材,就是风干鹅。是爱花生态农庄招牌菜,风干大盘鹅的主要食材。
今天,一直合作的供应商送来了新制作的风干鹅,史爱花准备先试试味道。
打开真空包装,整只风干鹅大小适中,风干后浸出的油脂亮汪汪的,颜色也是鲜亮棕红,仔细闻闻,风干肉特有的味道浓郁,仅从外观与气味上,让她对这次的食材比较满意。
农庄的大厨,是史爱花的丈夫常威。
风干,是人们保存食材的一种传统方式,却也成就了一种独特的风味,至今仍在餐桌上展现着迷人的魅力。
既然是风干,除了食材自身的风味,其余的风味魅力,就来自风。避阳处、通风口,新鲜食材被晾挂起来,就把风味的形成,交给了风,交给了时间。
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仅比鸡肉高一点,比其他肉要低得多。鹅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均超过其它肉类,对人体健康有利。而且鹅肉脂肪的融点也很低,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风干鹅因为更容易携带与保存,深受人们的喜爱。
将风干鹅剁成块后,需下锅焯水。与以往烹制肉类的焯水不同,这个环节不是用于去腥,而是为了清洗肉内的杂质。在翻滚的热水里打过几个滚后,鹅肉便被捞出待用。
做这道菜,常威喜欢用木柴和铸铁锅烹制,他认为这样更加突出乡土气息。
锅里放入油,放姜片入锅爆香后加入焯过水的鹅肉翻炒,依次加入各类调料,再加入适量清水炖制。其余的时间就交给这口旺火深锅,只是炖,就能让它的味道直达峰顶。
小火炖制30分钟后,常威开始加入胡萝卜,曾有人建议他把胡萝卜换成土豆,可常威认为,胡萝卜特有的鲜甜可以化解鹅肉的油腻,而且会让营养更加丰富,在解馋的同时,又增添了养生的元素,更符合当下人们的饮食追求。
待到胡萝卜有7分熟时,便要加入青红辣椒和葱蒜,这道风干大盘鹅,便要出锅了。
这道菜,不在颜值,而在肉质。
此时,鹅肉已经酥烂脱骨。一入口,咸香和着一丝甜味袭来,一口咬下去,咀嚼间,肉的筋道感觉像是在嘴里跳跃,而再咀嚼,又感受到了一种韧韧的、很有纤维感的美妙,越嚼越有韧劲儿,所以就越嚼越有肉香了,味道呢,除了咸鲜香美之外,还有花椒那种独特的椒麻香味儿。
一般对风干后的肉类,常见的烹制方式都是煮或蒸后直接切片或切块食用,少有如此烦琐的再加工。常威认为,将风干好的鹅肉加上本地烹制大盘类菜肴的方法进行再加工后,一方面可以突出本地特色,另一方面,风干鹅肉泡在烹制后的汤汁里,会让鹅肉的香味变得更加复合,肉质更加绵密,从而达到口感丰富、鲜美有嚼头的品尝感受。
这样烹制后的风干鹅肉,吃在嘴里唇齿留香,肉本身还保留有风干后形成的干度,有嚼劲却不干硬,让人嚼起来兴致盎然。
这道风干大盘鹅,比腊制后的鹅肉香气更醇浓,比卤制后的味道更绵长、更细嫩。干香而不干燥,清爽而不油腻。不绵不塞,香嫩细腻,带给食客的,是一种既新奇又熟悉的品尝感受。
史爱花的生态农庄位于八十七团一连,这里地处汇河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让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水草茂盛,从而备受游客青睐。2020年,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连队建设抗震安居房,面貌一新。颇有生意头脑的史爱花动了心思,将自己家的小院收拾一新,种满了花、扎起了蒙古包,开起了农家乐。常威有做饭的好手艺,夫妻俩勤劳肯干,爱花生态农庄远近闻名。
2021年开始,八十七团旅游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模式,坚持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爱花生态农庄所在的一连,利用1000亩退耕还林地,引进了榛子种植,成立了畜牧养殖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并依托汇河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休闲和农家乐。
汇河岸边,爱花农家乐里,花朵盛开,饭菜飘香。一道特色菜,这对夫妻用心烹制,一处农家乐,这对夫妻用心经营。依托好水好景,这道风干大盘鹅,成就了风味,也成就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总策划| 何其标 策划| 李海霞 撰稿| 郭晓维
摄 像| 黄炎华 制作| 方文杰 解说| 孙 超
监 制| 何其标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