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东 ‖ 油 泼 面 (散文)

旅游 文化账号主没文化 2022-11-07 00:00

原标题:屈晓东 ‖ 油 泼 面 (散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陕西合阳,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小麦,所以人们日常饮食多以面食为主。聪慧的陕西人把面食做到了极致,馄饨、饺子、麻食、长短宽细不同的面条等花样繁多,口味醇正,其中油泼面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以前物质匮乏,面条制作简便吃后又比较耐饿,人们中午干完农活回家后既可以快速吃上饭缓解饥饿,又能为下午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能量。我小时候家里每天午饭基本上都是面条,极少改变,我对此习以为常,以至很长时间以来我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喜欢吃面条。

到部队工作后,参加新兵集训,伙食多是米饭,时间长了,我不禁念想起以前常吃的面食来,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喜欢吃面。好在甘陕两地饮食习惯比较相近,所以初至甘肃时饮食上还算适应,而且兰州还有闻名全国的牛肉面,确实十分可口,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吃牛肉面,可时间长了,心里总还是觉得缺点什么。我知道,我心中依旧是在想念老家的面条,尤其是油泼面。从小形成的饮食习惯,味蕾和胃壁细胞已经形成了记忆,那种下意识的依赖已经融入血脉,在远离家乡以后糅杂在乡思中,不时在记忆深处复活,强烈地驱使着我不停在寻找和回味。很多东西只有失去后才会被珍惜,很多事情只有远离后才感受到珍贵,人如此,物亦然。也许这就是人长大以后无论吃什么山珍海味,仍然忘不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的原因吧,这是游子们挥之不去的乡愁,温馨而苦涩,也是无形的一丝牵萦,让故乡这个词如陈酒一样在游子心中缠绵而浓烈。

油泼面,所需食材不多,加工也很简单,几乎每个即使不经常下厨房的陕西男人也都会做碗油泼面。首先是和面、揉面和饧面。可别小瞧这简单的过程,做的面条劲不劲道,关键的就是看和面软硬是否恰当,揉面力度是否到位,饧面时间是否合适。和面的技巧是用淡盐水,水和面比例要适当。至于揉面,当地有一句俗语叫“打下的娃娃,揉下的面”,就是说揉面如同教育孩子,温柔和力度并存,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才能成就好孩子,做成好吃的面。饧面时用湿润的布盖住揉好的面团,等面团醒一醒,做出来的面才会更筋更弹,口感更好。

面饧好以后,开始擀面。农村家厨房都大,案板大,擀面杖长,锅也是大铁锅。擀面时拿着长长的擀面杖,使出全身的力气擀着面,为了将面擀得又大又圆,擀面时需要不断调整面饼的方向,在推送擀杖时双臂使劲向上一扬,面饼从擀面杖上脱离的瞬间顺势改变面饼的方向,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而且每个环节都要配合的恰到好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直到一张很大很圆的面饼几乎铺满整个案板。

面擀好后,就可以扯面啦。用刀将面饼切成相等宽度的长条,两手分别拿住面条的两端,有节律的上下晃动,让面条轻轻打在案板上,同时往两边拉扯,这样重复几次,直至将面条扯到了合适的程度下进锅里,面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宽窄皆可。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兄弟俩人,哥哥喜欢吃宽面,弟弟喜欢吃窄面,兄弟俩经常为面的宽窄争执,最后他母亲定下了一个规矩,每周一三五做宽面,二四六做窄面,周天看心情。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智慧的教育,也真是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像现在的独生子女,吃饭可以完全随着自己的喜好,但似乎少了几分童年的乐趣,也少了几分兄弟姐妹间的温情。

煮面时,另有一番生动景象。滚烫的大锅里开水沸腾,只见面条翻滚旋转,如入海的蛟龙不断变化着姿势。刚入锅时面条沉入水中,如潜龙在渊,煮一段时间后面条快熟的时候就逐渐浮上水面漂了起来,如飞龙在天。谁说厨房里只有鸡毛蒜皮的琐碎,厨房之中也有大乾坤,合阳的先贤、商代开国元勋伊尹,处江湖之远时,在庖厨之中"以鼎调羹",格物致知,是"调和五味"中华厨祖,居庙堂之高则纵横捭阖,治理天下,是辅政天子的一代名相。待面条煮熟后,又长又筋滑,捞入碗中,撒上辣椒粉、盐、胡椒面、葱花、绿菜等,将滚烫的油泼到面上,随着响起“滋啦”——一声,顿时香气四溢,再调上醋,一碗香喷喷的油泼面就做好了。拿起筷子搅拌均匀,再剥上几瓣蒜就着,简直是人间至味,让人觉得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有一种调兵遣将,调和君臣佐使的享受。

陕西人吃面时喜欢用大碗,当地叫“老碗”,似乎这样才能与关中人豪迈的性格相称。陕西有关中八大怪,其中之一就是“面条像裤带”,每人端着一大碗面,走出自家大门蹲在石头上,和邻居边聊吃,这就是关中八大怪的另一怪“吃饭不坐蹲起来”。大家吃着面条,聊着家长里短、年景收成、天下大势......一顿午饭仿佛一个别样的战场,村民个个好像胸有百万雄兵,笑谈间,填饱了肚子,恢复了体力,互通了信息,拉近了关系,温暖了乡情。吃完面后,再喝上一碗热面汤,温煦了胃的角角落落,整个人都熨帖畅快了,稍事休息后,扛起农具又走向田地,尽情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直到夕阳西下,余霞满天,绿色的田野里可见到处散落的勤劳身影……

【作者简介】屈晓东,男,中共党员,陕西合阳人,医学博士,现任兰州某部队医院医生。爱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史,喜欢哲思,努力做一个不断给医学注入更多希望和温暖的医生,努力做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优秀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者。多篇文章发表于《金水文学》。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