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鹰城丨有千年种植历史的“曹镇大米”,平顶山人都爱吃

旅游 河南日报 2022-11-15 10:23

原标题:发现鹰城丨有千年种植历史的“曹镇大米”,平顶山人都爱吃

发现鹰城丨有千年种植历史的“曹镇大米”,平顶山人都爱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建新 通讯员 李科学

11月的曹镇乡一片繁忙,处处是米香。

村村路边、广场上,晾晒着今年新打的稻谷;大大小小的稻谷加工厂开足马力,机器轰鸣声从早到晚,飘着香气的大米从终端哗哗流出,随即被打包装运,销往各地。

“这是今年的新品种——黄金晴大米。今年稻谷亩产千斤,又是一个丰收年。”11月14日,湛河区曹镇乡曹西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伟看着加工好的大米颗颗莹润饱满,难掩喜悦之情。

鱼米之乡良田丰

11月4日,在曹西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门前的水泥广场上,晾晒着1万多斤黄金晴稻谷。村里收割完毕的稻田里,麦苗绿意盎然。

经历了10月下旬收割水稻的紧张、11月上旬稻谷晾晒的忙碌,如今,曹镇乡曹西村的水稻种植户终于能停下来,好好歇会儿了。

湛河区曹镇乡位于白龟山水库之畔,水质极佳,土地肥沃。作为中原地带的鱼米之乡,曹镇乡常年种植水稻1.3万亩;今年稻谷总产量约7500吨。

曹镇乡水稻种植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北宋时曾为宫廷贡米。白龟山水库修建之后,依托丰沛的水源,曹镇乡水稻种植壮大形成规模。

“水好,土好,种出的大米口感筋道、煮粥香糯、回味清甜。”王军伟说。

曹西村是曹镇大米的核心产区,有稻田近1200亩。去年,曹西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种植了特色水稻黄金晴20多亩,顾客普遍反馈口感好,“熬出的米汤有一层米油,特别香”。今年,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早早便有顾客预订,还未收割已售出七八千斤。

曹镇大米好吃,已成为鹰城人的共识。

大米加工富一方

位于湛河区曹镇乡的冠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稻谷加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全自动化的大型碾米设备生产线轰鸣不停,年逾六旬的负责人王青春留意着机器上的各种参数变化,观察着生产状况。

成吨的稻谷原粮从下料口进入机器,经筛选、谷糙分离、碾米、抛光、分级、色选等多道程序,最终大米、米糠、碎米等分别从不同出口流出。在大米出口处,一名工作人员正迅速将大米装袋、封口,整齐地码放在旁边的车辆上,准备送货。

王青春是曹镇乡曹东村人,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稻谷加工行业。从小型加工厂起步,如今他已拥有曹镇乡最大的大米加工企业,日生产能力100多吨。

今年水稻又丰收,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加工厂每天5点开工,晚上6点结束,等着拉米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每天加工量二三十吨。“如果要得急,大加工的时候夜里不休息。”王青春指着一旁的一座大型原粮库,里面储存的1000多吨粮食堆得像小山一样。

曹西村村民陶怀强家的小院里,高高地垛着做米线用的成袋大米和淀粉,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加工。“头天晚上泡米,4点起来淘淘磨磨,开始生产米线。”陶怀强说,做好的米线搭在房顶架子上晒,天气好的话,半天就能晒好,“一天能生产千把斤”。十几年下来,如今供货的米线店、市民都是老顾客。电话一来,儿子开着车配送。陶怀强笑着说,加工好的米线一斤能卖到3元钱,依靠做米线,家里生活过得不错。“别的不说,做米线家里人手不够,雇了两个人,发的工资都可高。”陶怀强说。

在曹镇乡,稻谷加工及大米深加工产业正盛。据湛河区政府提供的统计数字,曹镇乡如今有大小稻米加工厂15家,米线加工厂56家。

品质优良美名传

“国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单一农户小地块不利于现代化的普及,以后的方向就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王军伟说,目前曹西村村集体有土地百余亩,继续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夯实村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道路。”王军伟说,村集体开展规模种植,统一销售,农民从中分红的同时,还能实现劳动力再就业,大幅增加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曹西村,每年会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福利,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也会收到礼物;每逢年节,村里会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五保户等。

2017年,“曹镇大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除了市区及周边鲁山、叶县、宝丰、郏县等地区,还远销郑州、南阳、许昌、西安等地。

“在产品质量上下劲,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王军伟说,未来将继续把重心放在种植优质大米上。另外,他还有想法,打算将当地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大米品牌,创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让曹镇大米不仅在本地叫得响,在全国也获得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据了解,湛河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按照“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根据现代化耕作需要,按照农民“带地入社、保底收益、按股分成”的标准,曹镇乡现已成立各类水稻专业合作社17家,入社农户1600余家,种植规模化、耕作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