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深秋的恩物、滚烫的记忆

旅游 群学书院 2022-11-16 08:57

原标题:栗子,深秋的恩物、滚烫的记忆

记忆里秋冬的食物,总是暖的。

寒风萧瑟的街头,长长的队伍,歪歪斜斜排了一溜。七嘴八舌的姑娘,刚下班的白领,摩登少妇,家住附近的大爷.......一个个都伸长脖子,张望着下一锅热栗子的到来。

翻滚不停的大锅旁边,是一篓早先炒好的栗子,虽然盖着保温的厚布,却无人问津。

那是,糖炒栗子怎能吃凉掉的呢?

圖片 | stanley03o

直等到冷风刮得脸疼,终于从伙计手里接过一个热气腾腾的牛皮纸包,掀开盖,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迫不及待拿出一颗滚烫的栗子,在手里来回倒,吹气使冷,拨开一颗放进嘴里,卻还是一不小心就被烫到,隔天舌头上冒出一个泡。

即便嘴角起泡,明年的栗子季到来之前,仍然怀念这一口刚起锅的滚烫甜糯滋味啊!

栗子,滚烫的记忆

源 | 誰最中國

栗子,是秋冬的恩物。栗子的外形像一个个小刺猬。外壳长满长长硬刺,很扎手,却又有些可爱,像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俏女郎。

坚果的外壳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有苦涩的外皮,有人猜测是为了对付松鼠而进化出来的。

生栗子甜香脆嫩,很好吃,只是不好剥,尤其里层的内皮难剥。过去的人,把新鲜的栗子挂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微皱,有一点软,吃起来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甘甜。

《红楼梦》里宝玉为了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去取去。”怡红院的屋檐下据说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

猜想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讨凤姐喜欢的?是刘姥姥刚从树上新采摘,送给大观园的老爷太太、哥儿姐儿尝鲜的?还是宝玉嘴馋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代。

圖片 | @徐姑娘的远方

栗子也有南北之别。旧时的北平,颇有几分“不时不食”的真谛,白露未过,没有哪一家糖炒栗子铺敢提早应市。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的讲究,以良乡出产的最有名。老舍就在《骆驼祥子》里夸赞过:“良乡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地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圖片 | @徐姑娘的远方

良乡栗子个头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随即破裂,内皮一搓就掉。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给西太后吃的。对此汪曾祺先生曾有腹诽,在书中写道:“北方但凡好吃的,一般都说是给西太后吃的”。

其实历史上,良乡县在河北,北平的西南方,平汉铁路线上。当地盛产栗子,然而栗子树北方到处皆有,并不局限于良乡。

据说房山及燕山一带作为华北地区的商贸重镇,板栗多在此地交易,使得良乡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栗集散地,“良乡板栗”因此赢得美誉。

清末民初, 烟草公司为了商业竞争, 曾随香烟赠送小画片, 俗称 “香烟牌子”或 “烟画”。这些烟画内容极其丰富, 从植物到仕女到京剧脸谱无奇不有, 其中就有三幅介绍糖炒栗子的烟画。

画面上, 除了标明 “天津”、“良乡”、“魁栗”等字样,呈现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激烈商业竞争。

更让人欣喜的是, 那炒栗子的炉子、锅具以及伙计的架势,和我们今天所见的炒栗子情形, 并无多大差异。

南方人也爱食栗,杭州的糖炒栗子讲究在桂子飘香的时期采收,叫桂花栗子。这种糖炒栗子带有桂花香。秋天在江南赏丹桂,吃栗子,是味觉嗅觉和视觉的多重享受。

杭州西湖烟霞岭下翁家山的桂花是出名的,尤其是满家弄,不但桂花特别的香,且恰逢桂花盛开时,栗子成熟,街边小店的一碗桂花煮栗子便成为人间佳品。

梁实秋说徐志摩每到秋后必去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到该地,桂花却被雨水摧残净尽,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这年头活着不易》。

爱吃栗子的大文豪特别多,不知是否因为文人内心苦,只能从甜食中化解郁结。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很喜欢吃一道日本点心,名叫“羊羹”,就是以栗子粉为原料之一制作的点心果子。回国之后,他依然念念不忘,经常托人从日本带回。

张爱玲就更加嗜甜了,由于一生偏爱甜食,导致晚年牙齿严重受损, 不得不频频去看牙医。周瘦鹃去看她,被张爱玲豪华的下午茶阵容吓呆:“茶是牛酪红茶,点心是甜咸俱备的西点,十分精美,连茶杯与碟箸也都是十分精美的”。胡兰成说她“每天必吃点心,她调养自己像只红嘴绿鹦哥”。

张最中意的下午茶场所,是她和闺蜜炎樱最爱去的凯司令咖啡厅。那里最出名的一道甜点当属栗子蛋糕。《色戒》中写凯司令:“只装着寥寥几个卡位......楼上装有柚木护壁板,但小小的,没几张座”。

据说那里的栗子蛋糕,不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在普通蛋糕上放一小撮栗子泥奶油那种,而是地道扎实的全栗子蛋糕:把新鲜栗子炒熟,剥壳取肉,研磨成栗子泥,代替成为蛋糕胚,外面裱上一层厚厚鲜奶,或是将栗蓉和鲜奶油混合成为栗子奶油,以线条方式交叠满满覆盖于蛋糕之上,做成法式经典栗子蛋糕——蒙布朗的造型。

一勺挖下去,鲜奶的绵软丝滑和栗蓉的浓郁扎实融合在一起,难怪张爱玲也难以抵挡,以至于在小说中念念不忘地多次提到。

都说女人在面对零食的时候,永远是天真的,无论年纪大小,此话可当真。

张爱玲的小说《留情》中有一个情节:小说主角米先生让老婆的舅母吃栗子,他老婆说:“老太太零食是一概不吃的,我记得。”

那位老太太矜持地谢“别客气了,我是真的不吃”,却顺手用一张报纸把茶几上的栗子壳遮没了。

十几年前,陈平原老师客居东京, 路过上野车站, 大老远就闻到熟悉的香味, 看见 “天津甘栗”的招牌, 顿时热泪盈眶。

除夕傍晚, 朋友风风火火闯进住处, 抖落肩上的雪花, 掏出好几袋还冒着热气的糖炒栗子, 开口就是 “别废话, 趁热吃”。

他说,“这些日常记忆, 对我来说十分重要”。

其实栗子的美味,就是这样的简单的一口糯甜,混杂着滚烫的记忆,因为有了人情温度的加持,从而变得有血有肉。有人吃它,是别具风雅情怀,有人是为补充营养,有人图便宜,有人是嘴馋,“就好这一口”。

所有这些理由,各得其所。他们合起来,构成了深得大众喜爱而长盛不衰的“栗子味道”。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