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286、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
垓下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城,成为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垓下史前古城的发现,是目前淮河流域的唯一,填补了安徽省的空白,被评为2007年全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重点候选项目。垓下地扼要冲,历来是兵家重地。著名的楚汉相争大决战——垓下之战就发生于此,从而上演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历史活剧,流传千古,遐迩闻名。项羽的《垓下歌》和虞姬的和歌情真意切,令人荡气回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史册中的壮丽一页。西汉初年,高后之侄吕产被封为洨侯,在此建都立国,后改为洨县
287、安丰塘的传说
安丰塘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县城南30公里,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丞相)孙叔敖所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后,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至今。安丰塘周长24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塘中有岛,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塘北堤西端有汉代始建的孙公祠。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由于孽龙作祟,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将孽龙罚下凡间思过。
288、皇藏峪的传说
“皇藏峪的传说”简介萧县,春秋时称“萧国”,为宋国的附庸,位于省域最北部。萧县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皇藏峪原名黄桑峪,处于苏皖两省的交界地带,隶属官桥镇,这里人杰地灵,群众中有不少传说,《皇藏峪的传说》就是其中的一则。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为争夺皇位发生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5年,刘邦偷袭项羽的都城彭城,被项羽打败,只身藏在附近的黄桑峪中避难,因他爱护百姓,身边的将士为他出谋划策,摆脱了困境,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战机,如:皇藏洞、仙人床、三仙洞、拔剑泉、马扒泉、瑞云寺等,躲过了项羽的追杀。后来,刘邦知人善用,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战胜了项羽,统一了中原,登上了皇帝宝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89、宝塔山的传说
宝塔山的传说以宝塔山为依托,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对勤劳勇敢和正直善良精神的追求和崇敬,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为宝塔山。陕西省延安宝的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平面八角形,高约44米,塔基周长36.8米,共九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塔旁还有钟一口,击之声彻全城。山上还有摘星楼、烽火台等古迹。1937年1月13日,0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了0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总后
290、石夫人的传说
石夫人传说流传于温岭、黄岩一带。传说中的石夫人是海边一个穷寡妇,她在赶集中认识澄江边来的石陀人,彼此相爱。为了摆脱有歹心的族长,她在雨夜中背着女儿逃奔,去找石陀人。路过五龙山时,鸡鸣天亮,无法隐身,一气之下化为石头。石陀人闻讯,悲愤地久久痴望,也化为石头,两座奇峰隔山隔水长相思传说赞同寡妇再婚,将人民群众向往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融入自然景观中,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积极意义。石夫人传说始于明清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渐渐形成上述故事概梗。传说中的石夫人由望夫归的寡妇,演变为逃奔再嫁的寡妇,除了视角变换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温黄地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集市贸易活跃,促进两地男女的交往,萌生爱慕之情
291、麻山种玉的传说
河北省玉田县位于京、津、唐三角地区,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根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周末期,周景王之孙阳翁伯为避战乱从洛阳迁至无终山(山在今玉田境内),带来了灿烂的中原文明。后来,阳翁伯的善行广为传诵,演绎为“阳伯雍种玉”的传说。传说梗概如下:家在洛阳的阳伯雍,为避战乱来到麻山,开出一片荒地,种下从中原带来的玉米种子。山区缺水,又逢大旱,他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挑来泉水浇地。但是,当他看到逃难的百姓口渴难耐时,就把浇地的水给他们喝,结果禾苗干枯了许多。一天,阳伯雍救活了一位又渴又饿的老人。那老人十分感动,给他一把石子,让他种在又高又平的好地上。于是阳伯雍把石子种在麻山上,结果生出一双双白玉,原来
292、曹妃甸的传说
曹妃甸的传说(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曹妃甸因近几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首钢搬迁工程、南堡油田的勘采,而令世人瞩目,驰名中外。围绕曹妃甸名称的由来而形成的曹妃甸的系列传说随之引起世人的惊奇,曹妃甸的传说故事成为滦南县民间文学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民间文学之瑰宝。曹妃甸岛是渤海湾中海中的小岛,距滦南县南堡村7.5海里,隶属滦南县。曹妃甸岛东西长七里,南北宽四里,潮落后面积为四平方公里,因地险浪恶,又是船只出入大沽口、天津的必经之地,中外船只在此遇险的很多。渤海一带常说:“英雄好汉,难过曹妃甸。”围绕曹妃甸名称的由来,在滦南县沿海渔民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美丽故事传说。组成故事传
293、方孝孺传说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明成祖朱棣纂夺皇位时,为掩人耳目,要方孝孺起草诏书,方孝孺不但不说好话,还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纂位”四字,朱棣命他删去,他说“不!”朱棣威胁他:“不删掉诛你九族!”方孝孺回答:“诛十族何妨!”。于是,宁海方氏九族连同方孝孺的门生朋友873口全部被凌迟处死。这是一种甘在人格信仰的祭台上献身的大精神,是中国文学史上凝重的一笔。后人瞻仰方孝孺的才识和人格,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方孝孺的传说;在方孝孺的故里缑城,还保留着诸多遗迹。文学作品有《缑城正气集》《方孝孺评传》(宋濂)《明初大儒方孝孺研究》《续缑城正气集》《逊子斋外集》;纪录片《方孝孺》;昆曲《俊雅方孝孺》
294、上林湖传说
上林湖坐落在富饶的浙东三北平原上。水域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300立方米这里原是汉代贡瓷的烧制地――越窑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上林湖的故事也像湖边15公里曲线上俯拾即是的宫廷秘色瓷片一样精彩。那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故事,诸如狮子白象保护上林湖与王母娘娘周旋(《天下明珠上林湖》)、如来佛降服黄鳝精(《黄鳝山的传说》)、泥鳅勇斗海龙王(《泥鳅石和蛤蜊石》)等故事,经县内一些故事大王口耳相传,几乎家喻户晓。此外,还有《严子陵钓鱼石》、《木勺湾》、《玉眠床》、《龙眼井》、《桂香龙潭》、《棋盘岗》等,也精彩纷呈。上林湖的传说起源于东汉,当时四周有100多处越窑
295、镇康民间传说--壮胆经
在镇康民间,一直流传着一部《壮胆经》。汉族壮胆经是:“出门不带出门灵,出门不带出门经,吾头顶观世音,八大金刚来领路,八大神仙朝后跟,金刚神仙来护身,护吾全身,驱鬼怪寓去,迫鬼怪跑开,急急如律令!”傣族、佤族壮胆经是:“格萨、络马、纳看、弹达、大着、大着、弹达、纳看、络马、格萨、沤猛、萨骇!”通常人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经过某段路或到某地时,会听到风吹草动或小动物活动嚎叫时,一些胆小的人以为是鬼怪作祟,有的会被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淌。这样就给一些胆小的人不敢到那些路那些地方。但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又不能不经过那些路那些地方,后来,有人就利用人们信佛、信神的心理,借助-的保佑,编出了壮胆经。并教
296、买柯扁倒节竹的传说
南伞-----古代叫孟英,以下文章中的孟英它就是现在的南伞。买柯扁---傣语,竹子或树枝倒播后活起来。孟英坝边到处都是一排排驼峰似的山峰拔地而起,层层连锦不断,在这些群峰中有一座更高大的山位于硝厂沟寨子南面几百米处,古人命名叫啊弄山,它与孟英啊罗塘坝南边的飞螺边和金鱼山及两山前几百米的姊妹潭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你看,啊弄山顶一蓬千年绿竹,苍穹崖顼白马岩印,飞螺山不通山顶的溶洞,啊弄神仙晒鱼的金鱼山那红色岩石印,湖水边姊妹两人在水边永久的哀叹。啊弄是什么?“啊弄”他是人类起源时,天庭派下人间教化人类的神仙,是人类给这位地方财神的大名。倒节竹长青,白马更清晰,金鱼山赤岩更红,那么,通天洞为什么不到
297、武松与武大郎的传说
清河县历史悠久,禹贡之前,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秦始置县,西汉至南北朝为郡国,唐宋则州治。清河人自古崇文尚武,仁人志士辈出。武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清河县是武松的故乡,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1》的背景故事原生地。古典小说《水浒传》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历代传承和元杂剧折子戏不断演出的基础上,由文人汇集诸种资料而编撰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而清河县由于是故事原生地,这里世代流传着诸多有关武松、武大郎、潘金莲等人物的原生态故事,其故事与传说远远超出了《水浒传》、《1》的描写和讲述,甚至有不少故事大异于以上两部古典小说的版本。武松的故事,除上述的以外,主要还有武松出山以前的故事:如“武松出世
298、双滦康熙与大庙的传说
双滦区距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仅11.5公里,辖区内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双滦区环境优雅,风光旖旎,自然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滦河贯穿全区南北。境内丹霞地貌景观独特,双塔山、元宝山、风摩岭与避暑山庄、磬锤峰等其他七处景观并称“热河十大景”。滦河右岸有塞外第一行宫——喀喇河屯行宫,还有穹览寺、琳霄观、清真寺等庙宇。清康熙年间,康熙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了金场沟,见段文章正在沙金,便上前打听产金情况。段文章见此人不凡,领至家中款待。酒到酣处,段文章取出一条装满黄金的破旧棉裤,递给了康熙,顺手一称,整整八斤半。康熙哈哈大笑:“段文章的棉裤八
299、刘琨的传说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文学家、音乐家和爱国将领。在其一生中留下了闻鸡起舞等四个成语典故,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在刘琨身上体现着“慷慨悲歌”的燕赵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著鞭和多难兴邦等成语典故即源于刘琨。其中闻鸡起舞在我国具有广泛的传播。在刘琨的故里无极,人们世世代代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传颂着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在无极民间,还流传着刘琨胡笳退敌、借骑救母、木刀沟巧胜石勒等许多故事传说。与刘琨有关的成语典故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先吾着鞭、多难兴邦。在无极流传的民间传说有:
300、霸州杨家将传说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辽时期,以霸州益津关为主关,以雄州瓦桥关、信安淤口关为两翼,共称河北三关。抗辽名将杨六郎,自宋咸平二年(999年)戍守河北边关,到宋大中祥符(1014年)去世,在三关奋战了十六年。他用辉煌的战绩保卫了边关的安宁,保卫了北宋的疆土和边关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杨六郎成为了边关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守护神”,深受边关人民的仰慕推崇。今霸州市是三关中益津、淤口两关的所在地,是宋辽多年征战的主战场,直接见证了当年-疆场拼杀的悲壮场面,见证了杨六郎叱咤风云,拒敌于关口之外的英雄气概。宋辽边境的老百姓渴望和平安宁,渴望有人替他们做主,驱逐侵略者,过上太平日子。杨六郎韬略绝伦、智勇兼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