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136、二乔传说
乔公,东汉时期庐江皖县(今潜山)人,育有大乔、小乔二女,据传二乔知书达理,聪慧过人,有沉鱼落雁之资,倾国倾城之貌,梳妆打扮是姐妹俩每天的重要功课,每次妆罢便将残脂剩粉投入院落老井中,长年累月,井水泛起了胭脂色,水也有了胭脂香,此井也因此被称为胭脂井。建安四年,孙策与周瑜率兵攻克皖城,遣人礼聘,得乔公允许,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千古韵事,二乔也成为了被世人歌咏的对象,如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黄庭坚题诗:“乔公二女秀色钟,秋水并蒂开芙蓉”,雅韵豪放的诗词中尽显细腻柔情,毫不吝啬的将二乔姐妹融入字里行间。在潜山县郊已发现了二乔传说的实物遗存——胭脂井(潜山县人
137、赵氏孤儿传说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温县岳村乡三家庄。春秋时,温县属晋国,是赵氏封地。赵家几代人墓地均在三家庄附近。赵衰墓在三家庄村东不远处。《左传·昭公元年》有赵孟于公元前541年十二月初一祭祀曾祖的记载;赵盾墓地在三家庄西南方头村,墓前有金章宗乙丑孟春县丞所树石碑,现残碑尚存,碑文及历代诗赞散见温县历代志书;赵孟祭祀曾祖时不幸于当月初七卒于温,也葬于赵盾墓不远处,人称“孤儿冢”,现残碑尚存。程婴抚养赵氏孤儿的三家庄成为抚孤纪念地。只可惜,由于保护不力,现只剩此残碑,碑上字迹也辨认困难。三家庄怀梆剧团一直编演《赵氏孤儿》一剧。从1947年至今,剧本多次移植整理,演员历经四代,但常演常新,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代
138、垓下民间传说(宿州市灵璧县)
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不仅在灵璧县境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还以非物质的形态,流传大量生动绮丽的民间传说。垓下民间传说在灵璧县家喻户晓,俯首皆是,脱口即出。主要围绕楚汉垓下决战,汉军及诸侯军在垓下围歼项羽10万楚军的故事,汉军设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使得项羽兵败如山倒,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历史活剧。县境流传广泛的“韩信点将台”“瞭望台”“大将墓”“金银山”“霸离铺”“散楚山”“吹箫台”“阴陵山”“霸离谏”“无意井”“霸王椅”“十面埋伏”“金头坟”“洒血山”“垂缰井”“蛛网山”“丁公山”“霸王庙”等等传说,从不同侧面反映残酷的楚汉垓下决战。垓下民间传说以主人公项羽、虞姬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139、管仲的传说
管子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子的德政、文章、功业是千古奇迹,许多学者将其称为淮河文明(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管子做为中华四十名文化历史人物的第一人其雕像塑于中华世纪坛内。司马迁《史记》记载:“管保夷吾者颍上人也。”晋代张湛(处度)《注》认为“管仲鲍叔并颍上人也”。“颍上”不仅是西周既有的古老的地名,而且与管仲和鲍叔出身地管谷湾地貌特征也是一致的。管谷位于颍河(古称颍水)右岸,颍河“在这里拐个弯”,如果乘船顺流而下,管谷仿佛位于颍水之中。古诗文中历有“在水一方”、某某“东海上人”、“海上升明月”、“江上数峰青”之说。“上”者,指“中央”或“基于之上”之意
140、九井沟传说
《九井沟传说》是关于宿松“十景”之一——九井沟的极具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九井沟是个九井九传说的神秘之所,这些传说围绕九井沟活脱秀美的水而展开,既有九井沟和各景点的来历的传说,也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传说。传说的发生地“西源九井”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西北部的隘口乡,隘口乡属山区乡镇。由于飞流瀑布的长期冲撞,自然开凿出的九口深水潭,即“九井”,冲击的带状河谷既称“九井沟”。神秘而传奇的九井沟,以它旖旎的风光,优美的传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九井沟传说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具体起源的时间无法考证。九井沟每一井都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井周氏三兄弟舍己救人的传说。传说唐朝
141、舒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流传于舒城县南港、百神庙、干镇的泉水堰、河棚的泉石一带。特别是南港,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禁演梁祝戏,还出现过捣毁戏台,驱赶演职人员事件。舒城目前尚存多处《梁祝传说》的历史遗存:一、梁祝墓座落在南港镇向山村梁桥村民组,位于206国道1120-1121公碑之间,有小溪绕墓流淌。二、春秋山半腰上有春秋读书堂。三、两处祝家庄:一处在河棚镇泉石村,一处在干镇泉水堰。泉水堰祝家庄最神奇,门前有一口月牙塘,粼粼碧波中掩藏着两座古墓。村民们说:左首的是山伯墓,右首的是英台墓。《梁祝传说》的历史沿革:梁祝墓尖顶在农业学大寨期间被平为稻场,后改为菜地。春秋山学堂,西汉时是蜀郡太守、官办
142、庄子的传说
据《史记》记载:“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蒙城殷称冡,或曰北冡,甲骨文曰“冡侯”,即冡国。周为蒙国,内有漆园,汉为山桑县,,后称山桑、蒙郡、蒙县、涡州等。直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蒙城县,一直沿用至今。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
143、有巢氏传说
有巢氏传说是颂扬一位发明巢居的人类始祖。几十万年前的荒蛮时代,始祖人类有巢氏为摆脱与禽兽争夺居住洞穴的局面,模仿喜鹊筑巢,带领族人筑巢而居,后经试验、改良、摸索,造出既可避雨雪、防风暴,又可御炎寒的可供人居住的“巢穴”。后来,有巢氏又引导大家采集树叶、草茎,编织衣物,或用兽皮围在腰上抵御寒冷、防止蚊虫叮咬,人类穿上了衣服;又尝试用树的果实和草的种籽等植物代替肉食,既解决了食物的短缺,又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与进化。巢居的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使人类进一步摆脱了对山洞的依赖,开始拓展生存领域。有巢氏和他的子孙,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戴,被人们拥立为大王,建立起巢国。巢国境内的大湖,被人们称呼
144、柳下惠传说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封邑在柳下,因此又叫柳下惠。柳下惠做过鲁国大夫,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得罪权贵,被三次黜免,后来柳下惠隐遁,在家乡兴办教育,护佑乡民,以高尚的道德操守留下了诸多的美丽传说,如“柳下惠坐怀不乱”等。相传一天傍晚,展禽会友回来经过柳林,天降暴雨,避雨一大柳树下,一年轻女子躲避不及,也来避雨。夜晚来临,该女子因风吹雨籍,身体打颤,抖若筛糠。为救女子,展禽揽女在怀,用体温为该女驱寒,坐至天明,并无任何杂念及非礼行为。此举被世人传为佳话,为成语“坐怀不乱”之出处。除了“坐怀不乱”的传说,还有“展大夫拒认岑鼎”、“展大夫智退齐兵”、“展
145、阿斗洛带传说
洛带位于龙泉驿北面大约10公里的地方,坐落在龙泉山中段的三峨山麓;它是一个古镇,历史悠久,相传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街道,名叫“万景街”,当时的商贩聚集在这里,可谓车水马龙,繁华兴盛。三国时候,蜀汉丞相诸葛亮又赞成兴建市镇街道,他想振兴该地的经济,于是改名为“万福街”;又因是蜀后主刘阿斗学习的地方,加之阿斗贪玩,不慎将玉带落入当地一口八角井,得名“落带”,后来演变成“洛带”。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区位优势明显。洛带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龙泉城区和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距离成渝高速阳光城入口3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43公里,北距洪安火车站1.5公里。洛带镇历史文化
146、郑仙传说
郑仙传说,主要流传于白云山及周边地区,以纪念秦朝时在白云山一带行医济世的方士郑安期。传说秦末,郑安期云游至南粤白云山并隐居此地,拯救民众,悬壶济世,郑仙传说便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流传和发展。后人在其升仙之地(即今云岩处)修建“郑仙祠”,并将农历七月二十五郑安期驾鹤升仙之日定为“郑仙诞”。20世纪5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郑仙诞一度式微,但关于郑仙、九节菖蒲的传说却一直在白云山流传着。其后在各方的努力下,郑仙传说于民间再度兴起,礼拜郑仙之人渐增,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人们纷纷祭拜郑仙并上山巡游,祈福安康。另外,自2012年起,白云区围绕郑仙传说举办了五届郑仙诞活动,涵盖郑仙祭拜、郑仙出游、云山讲古、郑仙文化
147、绍兴大禹传说
“大禹传说”产生于遥远的上古时代,流传于越地民间数千年,这些传说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其治水的传说,将大禹引向神话传说;二是其立国的传说,将大禹引向历史人物。大禹是中国南方民族神话中的人物,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伟人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和立国之祖。禹姓姒,世称大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治水英雄。“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他公而忘私、克勤克俭的崇高品质和战天斗地的顽强苦干精神,均为世代传颂。大禹作为华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国的一位伟大先祖,其杰出贡献,在于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禹在治水、立国的大业中所持的爱民为
148、勾践传说
越王句践故事以春秋时期吴越战争的历史与文化为背景,以越国霸业战争兴衰成败为基础,以越王句践与越国群臣等历史人物为线索,历经2500年,在越地民间口头广泛传讲,又经多次收集整理,从而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数量庞大的故事群,现存故事100多篇。句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春秋战国末期越国的君王。他在与强吴的争战中,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辛努力,终于振兴越国,进而灭亡吴国,横兵江淮,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句践,霸心生于会稽”,他战胜强敌的勇气、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古以来就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顺应潮流、矢志革新,使“荒芜之地”的越国迅
149、塌东京涨崇明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敖广治理东海,派妙庄王治理东京。那时的东海只有现在的一半大,靠西的大洋都是东京辖地。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东海龙王敖广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已多得不计其数,偌大的东海即显得十分拥挤。敖广早想扩展地盘,无奈北有北海,南有南海,都有玉皇大帝的界碑,界碑上还盖着玉玺印,分毫挪动不得。唯有东海与东京的壤界,因海陆分明,玉帝没有立碑。东海龙王偶掀风浪,东京就会有千百亩土地塌陷,倾刻间变成沧海,那妙庄王也不理论。只是敖广怕妙庄王去向玉帝告发,所以不敢多骚扰东京地界。一日,龙王巡察西界,在镇西将军七须龙王处痛饮灵芝仙酒。两人杯来盏去,说东道西,不知不觉中凑出一个并吞东京的计策来。此后,东海龙
150、唐头营的传说
唐头营的传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一路东征,打到东海岸边,正为无兵马歇息之地而发愁,忽然发现远方隐约有一块高地。李世民随令全军将士在此安营扎寨。这块土台因李世民大军在此驻扎而得名“唐头营”。大军驻扎以后,唐王在观察敌情时,不巧正与改扮唐装偷看唐营的高丽酋长盖苏文相遇,唐王不敌盖苏文,慌不择路,打马过河,不幸马陷淤泥,引出了“薛礼救驾淤泥河,一枪挑起两条龙”的美丽传说。唐头营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东北方向,南接大码头镇,北连东营市东城区,西邻陈官乡,东濒渤海湾。小清河、支脉河从唐头营南北两侧流经入海。唐头营所在的丁庄镇及莱州湾附近自古就是退海之地,但却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现已发现的遗址就有古商周盐田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