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刀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刀篇
91、飞刀削面
刀削面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92、刀什哈
刀什哈即“石炙肉”。先将石头在篝火中烧红,然后将羊宰杀后取出羊胃翻洗干净,再将羊肉剔骨切碎,和烧红的石头一起装入羊肚,扎紧羊肚两头。由于羊肉在肚内受热煮沸,羊肚逐渐膨胀,此刻用刀尖或其他利器轻轻戳洞放气,直至羊肚不再膨胀,割开羊肚,同食羊肉及汁,鲜嫩丰美无比!这种作法最早源于民间游牧生活和马帮生涯,简便易做,鲜美直接,反映了草原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
93、央上镰刀
央上镰刀也称中央镰。该镇苇草、蒲革资源丰富,人们多以编蒲织苇为生,割苇收蒲的镰刀既要锋利,又要耐用。央上村的铁匠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打制出型直而短,刃锋利且耐用的镰刀,正面打一“央”字,解放前后名传山东,尤其是鲁北和胶东等地,现在打制“央镰”必须提前订制。
94、磨刀会
三圣宫“磨刀会”是长期盛行于世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朝拜活动。相传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关、张三圣是在三台县新德桃园坝举行的结义仪式,历史上称“桃园三结义”。而张飞又有“上午载树,下午遮荫”的神通。蜀国大军驻扎刘营、新德桃园坝,广大人民群众为感谢张飞载树荫民,而于每年阴历五月十三(结义之日)举办磨刀会。一到会期,来自四面八方,各条战线及国内外信众到三圣宫顶礼膜拜,祈福平安,规模宏大,其主要活动形式有:关庙圣君抬轿化装-、团体敬香,关平、周昌端水,张三爷磨刀求雨,为此祈求千家万户平安,不遭旱涝灾害。“磨刀会”与三圣宫的建筑发展而同步发展,三圣宫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70年历史。随
95、涉县台村上刀山
台村上刀山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县井店镇台村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涉县境内,地处太行山东麓,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可谓“-要冲,燕赵名村”,台村距涉县县城7公里。上刀山杂技源于清末明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刀山就是用梯子、绳子、铡刀-成人字架,由上刀山人赤脚上去。表演内容有口叨一桶水、或嘴咬一口铡刀、或背小孩、或倒立,并有大鼓、锣、钹、铙等相关器具助兴,表演非常惊险,扣人心弦。上刀山杂技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流传地域广泛,当地妇孺童叟皆知,久传不衰,有口皆碑。逢年过节、庙会祭典着装、画脸、打拳鼓、摆场子、上刀山,村民扶老携幼争相观看。上刀山服装、道具等方面都
96、刀鱼汤包
刀鱼汤包刀鱼汤包是泰兴的特色时令点心,刀鱼之鲜是长江三鲜味之最,一年之中,只有在清明前后两个月才能品尝到。
97、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观,锋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张小泉等名剪齐名。棉湖剪刀除供日常生活之用的剪刀外,近年又研制开发出园艺剪刀系列产品,有20余个。
98、澄城表演特技"上刀山"
澄城县堡城村“刀山”创建于1933年,由堡城村村民焦刘宝、焦彩茂二位老人根据民间杂技“扶老杆”改进而创建的。1934年正月二十三日第一次扶起了史无前例的双杆“刀山”。一直传承,已举办了八届“刀山”艺术节。其特点是悬、高、利、奇、险、美。“刀山”虽不到百年历史,但其阵容和表演形式,在古人的基础上,技高一筹,充分显示堡城村人民群众的胆量和聪慧。历史渊源堡城“刀山”创建于1933年,由堡城村村民焦刘宝、焦彩茂二位老艺人创建。两位老人欣赏外村“扶老杆”这一民间杂技后,认为单杆表演单调、不悬,心生改进之念头,恰逢焦彩茂六十大寿,几位老人在饭菜未上来之前,用饭筷捆扎试制,一致认为更应增加其悬、奇、高、利、
99、沙雅小刀
沙雅小刀沙雅小刀有着千年历史。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塔石罕老人对沙雅小刀进行改革至今,也已历时数十年了。一直以来,沙雅小刀都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风格,一把沙雅小刀的成型需要上百道工序,一名娴熟的手工艺人一天最多打制两把。从品质上说,沙雅的小刀一点不比英吉沙小刀差,但是在2002年以前,它却几乎不为外地人所知。沙雅小刀在包装和宣传下,开始抛头露面。沙雅小刀是维吾尔族的手工艺制品,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数百年的风情。其柄以红黄白等多色铜,银为基料,镶嵌鹿角、牛骨、贝壳、宝石及五彩石料,拼制成绚丽多彩的精美图案。经细心打磨、光滑细润,灼灼生辉,霞光如射。由于全都制造程序皆用手工,新产小刀似各异,皆不雷同。一把
100、库车小刀
库车小刀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使刀具仍在维吾尔人中广泛使用。2000多年前的库车就有了冶炼业,炼铜炼铁的古老经验孕育了库车的民间制刀业,星罗棋布的小刀制作坊使库车小刀蜚声海内外。库车刀的典型样式是刀体上尖后倾呈弯形,刀柄用铜、银、玉、骨、宝石、牛角等拼花铆钉。刀形也可根据各人喜好——如维族用的弧形小刀,汉族用的青龙偃月形小刀——来量身订做,品种达16种之多。库车刀剪自古出名,汉唐时代曾被丝路商人带到中亚、西亚销售。清咸丰年间就被皇宫、宦官和有钱之人佩带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是库车“孔雀刀”,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刀把采用精选黄铜、牦牛角及人工宝石打造。刀刃异常锋利,双面有流血槽,刀身水磨
101、三刀子
三刀子是一种普通的甜点,也称“蜜三刀”。每块三刀上方有三道刀痕,故取其名。它是用糖、油裹体的一种食品,个与个之间扯扯拉拉粘连着糖液,非常甜。三刀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密密麻麻镶了一层白芝麻,蜜里透亮,大方坦然,内心实在。外面的酥皮是红彤彤的,咬开以后又糯又香,清甜清甜的。
102、沙木沙克小刀
沙木沙克小刀沙木沙克小刀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被列为新疆四大名刀之一,是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需产品。
103、金门菜刀
金门菜刀介绍金门的特产,有三宝「高梁酒、贡糖、菜刀」,其中金门菜刀则是由炮战时大陆炮弹掉落后,取其弹壳钢铁打造而成,据说使用起来十分轻便耐用。以炮弹壳为材料制成的金门菜刀,其售价折合人民币一般在每把200元左右,最高每把可达近万元。到金门去,必定有人带你去参观“金门菜刀”的制作过程,或者是“金合利”,或者是“金永利”,这两家制刀厂都是以炮弹制刀而名闻金门的。到这些制刀厂去参观,老板都会带你去看制刀过程。原来金门菜刀刀刃锋利,使用上不须花太多气力,且十分耐用;最重要的是,它是经过战火洗礼、物尽其用的历史产物--使用两岸紧张对峙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废弹壳制造的!这特殊意义使得用炮弹壳做
104、后山剪刀
丁家桥镇:“千年寿纸”小岭宣纸。名产“后山剪刀”。
105、金忠牌刀具
大足县顺发金忠小刀厂生产的刀具,选用优质不锈钢材,配以牛角、纯钢刀把,精心锻制而成。有各种砍刀、菜刀、水果刀、旅行小刀等20余个品种(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