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
151、太平龙灯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肖巷村,是齐梁两朝兰陵之后裔萧崇道宜居所在地,亦是太平龙灯的发祥地。太平龙灯活动始于1644年(清顺治年间)。当时战乱频繁,加上天灾,百姓生活困苦。肖巷东湾村人以八卦阵中文王卦为阵势,创立了太平龙灯,以此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民生安康。故龙灯队取名“肖巷太平龙灯”。太平龙灯队队员均是罗溪镇谢氏家族后代,他们仰慕东晋时期明相(谢氏始祖)谢安。谢安虽为文官,但自幼熟读书,在淝水之战中以八卦阵布兵创下8万对80万以少胜多的显赫战例。谢姓后代一直以此为荣。所以太平灯队以八卦阵为主的阵势,有缅怀谢安之意。在服装设计上,也因为当年谢安殊死一战时士兵着白色战袍,龙灯队成员均穿带有八卦图案
152、王圩灯会
王圩灯会是桐城市双港镇颇有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元末明初,原居江西省万载县瓦西坝的王氏宗祖迁居桐城双港镇青城村王圩组,带来了祖传的龙架和龙灯艺术。以后代代相传,并由原来的独姓独舞发展到现在九个村民组、十余姓、二百三十户人家近千人家参加。王圩会逢闰年正月举行,每届设堂主一名。出灯时,阵式浩大。前有排灯开道,武猖、八仙浓妆-,花篮队、彩灯队边歌边舞,龙灯位居中间蜿蜒游进,后面还有锣鼓队,蚌壳灯、灯笼队等,百余盏蜡灯齐亮,数十面锣鼓喧天,再加上随行观灯的人群少则上千、多则上万,队伍长达1公里,场面宏大,热闹非凡。王圩灯会的主灯是龙灯,属放索灯,共十三节。只有龙头龙尾对舞,龙身则不动,舞龙头和龙尾的
153、九连麒麟灯会
九连麒麟灯会始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居住在九连村卧龙墩自然村俞姓族人,每逢丰收喜庆之年自发组织表演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相传三百多年前,九连村卧龙墩俞姓族人的先人居住在江西婺源地区,闲暇之余,俞姓族人的先人按照古代传说中描述的麒麟模样,结合狮子的制作方法,构思制做了一个外形奇特的麒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狮头、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皮。九连麒麟区别我国传统“南软北硬”狮子的制作方法,全身有形有架,全部由竹篾编织而成,周身用五色条形彩纸作皮毛外衣,再用一些丝绸花布点缀,靓丽无比。当地人又称为“四不像”。这个造型奇特的麒麟制作完毕后,每逢春节或其他一些庆典活动,俞姓族人的先人都要举办麒
154、八社神灯
芜湖县六郎镇加元村处于咸保老圩,南距镇政府5公里,西北距芜湖市18.7公里。芜宣高速、芜屯快速通道、芜太二级公路和芜雁高速穿境而过。古时,这里水草茂盛,鸠鸟聚集,为古鸠兹发源地。而今该地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鱼米之乡特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八社神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八社神灯”原系加元村八个社、垾(孔垾、余垾、塘垾、马桥垾、龙垾、高屋基社、五房社、宋社)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灯会,由流民玩小龙头讨饭,逐步演变为明代草龙、清代竹龙灯、今天钢筋焊接的龙灯。鼎盛时期始于光绪五年(1879年)。其时,正逢丰收之年,为感谢上苍,庆祝丰年,咸保圩的八社(即8
155、许岭灯会
许岭灯会是流传于以许岭镇为中心的安徽省宿松县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在宿松已流传了四百余年。许岭灯会产生于宿松县许岭镇,据1986年编印的《许岭区简志》记载,早在前清时期,许岭人民即注重正月出灯。出灯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天地神灵不要降灾于民,祈求天下大同,百姓安康,后来逐渐发展为民众热爱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寓意祈求国泰民安,讴歌新风尚等内容。许岭灯会汇集了民间竹编、剪纸、彩绘、杂技、脸谱、舞蹈、戏剧、民乐演奏、神话传说等多种民间艺术,是综合性极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灯目主要有各类花灯、歌舞表演、戏剧片段、民间杂技、音乐鼓乐五大类别。许岭灯会传统上采用彩装游走的方式,走一程,
156、六安灯歌
自唐宋以来,六安南乡的广大先民,每逢农历的正月十五至二月二,玩花灯、唱灯歌,通宵达旦,一直流传至今。灯歌的表演形式有:狮灯、船灯、车灯、驴灯、五马破槽灯、大头娃娃灯、挑花篮等等。它的最大特色(也是与北方花鼓灯最大不同之处)是以歌唱为主,且以望风采柳、即兴口头创作而取胜。本项目收集的传统和现代的灯歌唱词共两千余首。灯歌唱腔在流传中形成了不同歌唱流派,如霍山调、六安调、舒城调和各种花腔小调(曲谱附申报书后)。灯歌的演唱程序大体是:开场首先唱谦歌、进家先唱赞联(对联)歌、讨赏要唱发财歌、中场连词唱主歌(歌手要唱大段连词的灯歌)、转场要唱谢主歌(例见“基本内容”栏)。六安灯歌中的“拆字歌”更是民间口头
157、陆家湾老龙灯会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陆家湾及周边区域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老龙灯会代代相传,虽经历战乱和动荡,但龙灯会活动从未间断。文革期间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渐富庶,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相应加大,陆家湾人重新组织了龙灯队。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陆家湾老龙灯会由当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个自然村、近千人参加。2002年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在大湾建造了龙屋,平时老龙就供奉在那里。陆家湾龙灯属板龙,共12节,由13根顶棍串联而成。龙灯每节须点上香烛。自请龙之日起,烛火不能熄灭,由专人看护替换。陆家湾龙灯有诸多表演套路,大多已失传。现存套路有:倒板、螺丝旋顶、金龙抱柱、龙舞四
158、岳西灯会
岳西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东段,其中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部与霍山、舒城两县相连。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0.1万。岳西灯会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趋兴盛,其组织形式一般由一个村或宗族聚居的居民自发组成,在元宵节前开展活动。灯会中表演和展示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藉以庆丰收、歌盛世、和乡里、睦友邻、祈福祉,是本县民间自发组织的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项节庆习俗活动。
159、万绥猴灯
万绥猴灯是常州地区一种具有古老历史内涵的传统舞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因永嘉之乱,汉代名相萧何的第20世孙萧整,带领族人从山东迁居到苏南常州万绥镇。萧氏家族在万绥定居后,人脉兴旺,从这里不仅走出了以萧道成、萧衍为首的齐梁两个朝代的15位皇帝,一大批书写中华历史的文臣武将学士,而且还在万绥建造了许多象征皇权的建筑及寺庙、寺观,由此,形成了一批独具皇家宫廷文化和南北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传统艺术。万绥猴灯就是当年萧整携族人迁居万绥带来的传统舞蹈形式。迁居前,萧整位居淮阴令,为保护家族成员的安全和处于自卫的需要,萧整组建了以家族男青年为主体的萧家军,聘请武师,传授武功,组织操练。迁居万绥后,萧家军
160、陡岗板龙灯
无为县陡岗板龙灯,是当地谢氏家族传承的传统民间灯会,间隔时间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筹款、捐物进行舞灯庆典。龙灯共19节,分首节、中节、尾节三大部分,灯体主要以木板底座,竹为骨架,白皮纸糊整体,采用蜡烛照明。首节为龙头形,腔内有珠、唇有须、头有角、腮有翅、壳有毫、身有鳞,脑顶塑造如来佛、观音、魁星点元、四进士、悟空、八戒等三十六尊全立体塑像,明、暗火三十八盏。中节共17节,每节大体相同,但前后依次逐渐缩小。每节灯明、暗火八盏,龙形制成拱形半圆体,向前倾斜,显示龙身富有张力。尾节逐渐减细,尾扇形上竖绞劲高弯,弯处夹子龙蛋。晚间远远望去,龙灯活龙活现,逼真动人。玩灯时,还配有云灯、麒
161、朱桥板龙灯
宣州区朱桥板龙灯主要流行于宣城市的广德、郎溪、泾县等地,相传是清代光绪八年朱桥何村的张姓大户人家发起的。1882年,由当地知名人士出资筹划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场龙灯会,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朱桥板龙灯规模宏伟,气势壮观。龙队由老龙队和子龙队组成,老龙共59节,一次表演需要256人之多;子龙通常12节,一次表演需要28人,每至闰年时,子龙还要增加一节。过去龙灯采用的是蜡烛,油灯,现代扎灯时,龙头,龙尾带电瓶,龙身装有电池,四周安灯,板龙起舞时远观宛如蛟龙游动,200多人踩着锣鼓铿锵有力的节奏,走着各种阵势,人走灯移,景象十分壮观。当地的习俗是板龙灯每三年玩一次,每年腊月三十日之前祭拜仪式。板龙灯每
162、洒河桥花灯
洒河桥花灯会是由古老的河灯演变而来。洒河桥花灯集绘画、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以优美的姿态而闻名。花会以优美的舞姿,独特的演技套路,百看不厌,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洒河桥花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繁夺目的色彩和灯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艺术品。每逢元宵佳节,男女老幼争相观看跑花灯,是迁西人民文化先进、生活幸福的美好盛景。整个花灯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每年的春节前就必须将制作各种花的纸、颜料及各种材料预备齐全,然后由老艺人时建华的传承人刘玉环、鲁金海2人带领家里人从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十半个月的时间,赶制出二十至三十盆各种花卉,组装到花盆上,制作的花卉品种有牡丹、菊花、梨花、桃花、苹果花、
163、大伯集龙灯
大伯集龙灯已有上百年历史,境内外久负盛名。它集木工、纸扎、编织、绘画、剪纸等工艺于一体,可谓“大、精、活”,龙灯直径大约1米,龙体内置9灯,白布裹体后画上鳞片等,与龙头、龙尾浑然一体,活龙活现。龙灯表演有“龙盘柱”、“龙翻身”、“窗花子”、“龙拿珠”等,其中“龙翻身”最为精彩,11人逐次翻滚,龙体亦上下翻动,一连几翻身,干净利落,观众无不叫绝。目前,当地政府已把研究、开发、保护大伯集龙灯纳入大伯集红色旅游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大伯集龙灯”这一品牌。
164、松棚楹联灯会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欢度此节,各地民俗大同小异,而甘肃省舟曲县别具一格,独有特色,与国内外闹灯会不同,世界绝无仅有。素有“小扬州”、“赛扬州”之称的舟曲元宵楹联灯会,据传:灯火兴隋唐,对联盛明清。活动主要由楹联松棚大会、十五庙会、十九“迎婆婆”为主的内容形式组成。在舟曲年小十五大,从正月初八始,县城四街两关就组建各自的灯会组织,划定各家地段,每家负责各自地段的立架、挂灯等事宜。灯对架多达800多对,楹联达2400余幅,方灯和彩灯达1170条只。十四日晚燃灯,以灯对为主体,方灯、彩灯相间;各家门口悬挂彩灯,城内街道顿时变成曲径回环、一望无际的灯的海洋和殿堂。入夜华灯齐放,游人如织,全城男女老少
165、环县木钵万灯会
木钵庙会与兴隆山庙会一脉相承,都是无量祖师庙会,木钵庙为兴隆山无量祖师的歇马凉亭。因此,兴隆山庙会上的万灯会与木钵三月三日庙会万灯会一脉相承。万灯会的民间信仰习俗约产生于元末明初。①每年360天,用灯361只,钩城后,通过道士诵经,神仙开路,游客万灯后,一年360天天天平安。取前景平安光明,道路曲折之意。②万灯用八卦中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门。乾门为生门,占据西北方向,8门即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万灯会由生门入,曲折经历后生门出,祈求一年平安,是人民向往平安、幸福的信仰表现,历经几朝待续至今。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晚,举行万灯会。1、钩城用红头绳以八针八方钩成,用灯361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