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
211、竖灯杆升彩凤
揭东县龙砂“竖灯杆、升彩凤”,是潮汕地区民俗大观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一民间习俗由来已久,世代相传,是揭东县港畔村及其周围江姓村民(旧称龙砂族)用以纪念其先祖、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竖灯杆、升彩凤”,即是用一根10多米长的毛竹,尾部留着竹叶,竹尾挂灯笼,灯笼上方挂着一只五色“彩凤”,凤尾与凤身都披上绣有金色丝线的红绸缎,上面写着“吉祥”、“幸福”字样,凤下挂着风铃,风一吹,“彩凤”转动,铃声清脆悦耳。白天,一支支竹竿,一只只“彩凤”,一家连一家,极为壮观;夜里观赏,灯笼和“彩凤”上安装的各式闪灯一齐亮起,形成一座色彩斑斓的灯城,辉煌靓丽,蔚为壮观。港畔村位于揭阳市揭东县城东部,西濒榕江,其周
212、万安儿郎灯会
“万安儿郎灯会”俗称“装儿郎”,是江西省万安县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该活动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至今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清同治《万安县志·风俗》曾记载,“元宵百嘉、窑头两市,自十三日起,有所谓‘装船’,穿袍靴、戴神头面-,各庙划船三次,极热闹。而尤莫盛于城内之儿郎灯,每一神护灯鼓吹者辄数十人,食用素,必斋戒,以祈神佑“2014年,经万安县人民政府批准,“万安儿郎灯会”民俗活动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万安县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儿郎灯会”具有浓郁的道教文化色彩,它随着民间信仰活动的发展而慢慢完善,在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到民国时已达到鼎盛期。灯会集祭神、驱疫、祈福、商贸、表演等
213、山头灯人会
山头村在正月十三为灯头日,规定要进行行会,祭祀白鹤大帝,用一种以食品造型的方式来表示他们虔诚。分为选料、初步造型和精细造型三个步骤。以生猪肝、生鹅蛋、活鸡、羊肚、猪喉管等为原料,品种有姜太公钓鱼、猛虎下山、天鹅戏水、金猴献桃、蛟龙出海等。
214、大塘车灯
据传,《大塘车灯》起始于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804年前后),出于旧时人们对古代戏剧人物关羽的崇敬,创始了这一车灯形式,并于当地庙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等大活动时进行表演。建国后曾在1952年全县的灯节大会演中获得过二等奖,后即中断。2006年5月,该车灯重新恢复演出,还先后在“象山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等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中频频亮相。该车灯的特点是整个队伍由二顶车轿、内各坐一皇嫂;五匹马、骑一关羽与四个护将;另有散灯四盏,车夫两人,乐队七人,共约25人组成。其表演的主要为戏剧《三国演义》中“关羽送皇嫂”的故事:关羽骑马,两马童牵缰,后随由两个轿夫推着坐皇嫂的车轿,轿后四个将军护送,过关斩
215、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是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据嘉兴市志记载,旧俗嘉兴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去烟雨楼雷祖殿(嫘祖殿)进香。南湖游船汇集,大小船只数百。大船中有丝网船,俗称“双夹弄”、“单夹弄”,可供酒菜。小船盖船篷,摆渡载客。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灯,漂浮于水上,多至千盏。烟雨楼通宵达旦供应茶酒面食,又有昆曲社在湖上举行曲会助兴。无锡、苏州等地的船主,届时会把十分气派的大型丝网船提前几天摇到嘉兴来。当年流传歌谣:“六月廿四七月七,嘉兴景致烟雨楼。大船停到密层层,小船停到水也浑。”热闹场面可见一斑。此俗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及
216、新兴花灯调
花灯调源于清末民初新兴县河头镇花灯艺人自编自唱的一种歌谣,曲调简单,意境悲凉。新中国成立后,新兴县对花灯调重新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更具时代特征,还将其编成花灯舞演出,在2006年广东民间艺术汇演上获得金奖。目前,花灯调在新兴县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