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灯篇
1、湟源排灯
湟源排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成为带有底座而形态图案各异的牌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特产文化:湟源排灯起源于清代中期,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初街市商家为在夜间招徕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招牌,内燃蜡烛,十分醒目,此后又逐步发展成为有底座、图案、形式迥异,能横跨街道的排灯,每逢元宵佳节便进行展出,成为湟源县城的一大文化亮点20
2、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学原理。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灯;一是彩绘可以吊挂可以提携的挂灯。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为一体的综合造型灯屏,一屏一灯,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其主要题材与内容,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
3、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目前已经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
4、红河灯盏花
灯盏花始载于《滇南本草》,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属于短亭飞蓬,归类菊科飞蓬植物。飞蓬属约有200种以上,而能入药的短亭飞蓬只有3种,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全年,传统采用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据资料记载,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份,生长在海拔1200-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开阔山坡草地,和林缘地带。云南省能入药的灯盏花资源得天独厚占全国资源总量的95%以上,成为省内天然药材的主要资源。其重点分布在滇南和滇西的红河、文山、玉溪、楚雄、曲靖、大理、丽江等地。由于灯盏花对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改善微循环有特殊功效,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
5、莆田九鲤灯舞
黄石镇沟边村的《莆田九鲤灯舞》是莆田市民间舞蹈中一枝独特的奇葩,舞蹈语言丰富,所使用的道具和舞蹈表演形式全国少有。她源于唐代“百戏”,亦称“教乐”,是一种“俳优歌舞杂奏”的丰富多彩杂剧和歌舞表演形式,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独特、稀有的“九鲤”龙(蛟)、鳌、鳜、鲈、鲡、鲤、鲫、花鱼、金鱼)道具,丰富的民间舞蹈语汇和表演程式,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沟边九鲤灯舞涉及民俗学、考古学、武术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并具有程序性、传承性、群众性、娱乐性、观赏性等五大特征及艺术、实用、推广三大价值。2005年10月,《莆田九鲤灯舞》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国务院
6、石城灯会
石城灯会,即石城客家灯彩,上溯南唐就已开始在民间盛行,距今已历千余年。相传,远古时代,黄帝有一条神龙即应龙黄,有蓄水行雨的本领。在黄帝和蚩尤、夸父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因不受重用,一气之下来到南方山泽洼地居住,主宰降雨。后每逢遇到干旱之年,百姓就祈求于它,便用稻草扎成应龙,谓之“秆龙灯”,到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这就是石城最早的龙灯雏形。灯会是客家人的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现象。古谚云:“中原灯形客家神,舞灯敬神祭祖恩,身背宗牌闯天下,千年做客灯伴行。”凡有客家人的地方,便有灯彩文化。石城方言中,因灯、丁同音,舞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庆祝吉祥,把希望和愿望寄托于神灵之意。每逢正月初一起,民
7、南安英都拔拔灯
南安英都拔拔灯,是一种综合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民俗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九晚举行,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南宋时,英都的船夫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进财、合家平安,举行了以游灯为主题,并结合迎神,穿插大鼓吹、车鼓舞、花鼓唱、“邰狮”等综合性的游乐活动。
8、全丰花灯
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全丰花灯属江西曲艺,流传于修水西北部幕阜山下的塘城、全丰两乡。清乾隆《义宁州志》记:“分宁(今修水)界吴楚之交,俗多类楚城市村落乡民犹多袭旧,专事巫祷。”该地巫风、道士活动非常盛行。据传,全丰花灯曲调系由道教音乐派生而成,以花灯《下南京》一曲与道教《颂经》对照比较,两者主音为徵、羽调式,旋律风格相同,句式结构都是上下两韵五言体。全丰花灯的源流传说也极富传奇色彩。清嘉庆《
9、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做为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自然十分盛行。余杭翁梅又临钱塘江北岸,古代盐业兴旺,海盗不断侵犯。此后数百年间,余杭民间一直把滚灯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强体之器,每逢元宵或庙会(主要是元帅庙会)必参与表演,因而世代相传。余杭滚灯集舞蹈、技巧、体育于一体,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竞技性的鲜明特征,它有九套二十七
10、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其题材广泛,品种丰富。其中,彩扎灯景为花灯名品,系利用绸、布、纸张、竹篾等扎成。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刻纸灯”的工艺出现较晚,首创者是泉州刻纸大师李尧宝(1892—1983),花灯的所有图案全由制作者自己设计,再用刻刀在纸板
11、蔚县拜灯山
蔚县上苏庄村拜灯山是民间民俗社火活动的一个种类,经历了明朝嘉靖年间的孕育雏型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与民间社火、戏曲相结合的丰富完善期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拜灯山活动的基本内容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时,首先准备好祭祀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等。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的层层木架上由上向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图案,把浸过麻油的灯捻儿插入灯盏,一一注满油。夜幕降临后,用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呈现出灯火字画。拜灯山时,选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扮为“灯官”,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村
12、大田板灯龙
大田板灯龙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龙身是在木板上用竹篾扎成骨架,再糊上彩纸或塑料薄膜,画上鳞纹或花草,内燃龙烛。龙节首尾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等词句。龙头在一块木板上用竹片、竹篾扎成龙头的形状,糊上彩纸,画上鳞纹,缀上彩纸铰成的“龙须”,龙头内点上龙烛。全县18个乡镇均有迎龙的习俗。大田县迎板灯龙历史悠久,自唐末传入。它寓意深远、韵味无穷,迎舞时既鼓舞每个龙丁张扬个性又强调龙队的团结协作;它传承历史、紧跟时代,既保留传统的迎龙习俗又融进了新时代的思想观念。
13、苇子灯阵
东王看村属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位于峰峰矿区西部10公里。该村苇子灯阵流传久远。相传,在战国时期,原磁县贾壁村一带在年节期间就有苇子灯演出。到了明代,当地邻近的东王看村有村民前往偷艺,贾壁人在坡下表演,东王看村人躲在坡上暗处偷学,为了记下舞曲的鼓点,通过拍肚皮把鼓点一一记下,从此苇子灯开始在东王看村流行,而贾壁村苇子灯表演却慢慢失传了。作为苇子灯道具的苇秆是用竹竿或木杆制成的。灯架用苇秆或高粱秆插成,用彩纸装饰。灯的内外层均由绵纸和彩纸装饰,蜡烛用羊油特制。灯有二十四杆,象征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明灯闪耀,风调雨顺。苇子灯阵多在春节期间的夜晚进行表演,通过灯的流动,形成各种图案
14、临川火老虎灯
临川火老虎灯(第三批省级)临川火老虎灯是流行于江西省临川区腾桥镇、荣山镇、东馆乡及莲沅乡一带的民间灯彩。在众多的灯彩中,这种形式极为罕见,给人耳目一新、独特别致之感。临川火老虎灯是腾桥罗姓族人一少年罗聪能受民间灯彩火龙启发,参照做爆竹引信的工艺制作,经过精心设计、动作编排而创成。临川火老虎灯初时只是一大二小三只虎,后根据情节的需要,扩大到二大三小五只虎,受狮舞及龙灯的影响,又增加了引火棍。表演时,演员手持“引虎棍”,舞着“双手棍花”“单手棍花”等技巧,形如火球,引虎而出。火老虎灯的表演者,双手将竹篾扎制的火老虎灯举到头顶,追随着火棍奔跑、跳跃、翻腾,快速地跑出各种图案和队形,被点燃的木炭粉未,
15、东至花灯舞
东至花灯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旱船”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源于300多年前,有的植根于本乡本土,有的异地流入,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东至花灯主要流传于东至县的石城、张溪、高山、官港、木塔等乡镇20多个大姓家族,以家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花灯均伴有民歌、山歌、戏曲、舞蹈等。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有的持续到二月初二圆灯,习俗不一。东至花灯汇蓄和沉淀了多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保持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