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雕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雕篇
226、皖南木雕
皖南木雕起源于版画。其初期只是在版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雕刻以增强层次感,到了明代初具规模。清代乾、嘉以后皖南徽商兴起,巨儒商贾们竞相奢侈豪华,因而木雕的艺术格调也渐渐走于细腻繁琐,而随着中国画家们的介入,使得皖南木雕更趋装饰性与美术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皖南木雕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装饰性。工匠们从大自然和劳动生活中,直接提取出他们熟悉的物像和题材,把理想的事物与现实事物结合起来,让理想事物有现实基础,让现实事物有理想意境。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属于皖南木雕当中的一种绝技,并具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它是木雕作品成形后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皖南木雕区别与其它木雕的最为典型的特征,手法更为细腻、精到
227、杨氏微雕
微雕也称牙雕、微刻,是一门以刀代笔,以“微”为特征,以“精”为标准,集“书法、绘画、篆刻、色彩”众家之长于一体的综合艺术,集“书、画、雕”三妙而相映成趣。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双敦文化,出土的陶器有精美的雕刻符号,据今有7300年。特殊的地理特点,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杨氏微雕独特的审美特征。“杨氏微雕”一脉相承,系杨大可、杨其鹏、杨洋三代人微雕作品的统称。杨大可,中国著名微雕艺术家,杨氏微雕的一代宗师,微雕绘画,灵而有性。微雕书法,飘逸潇洒。金石篆刻,刚劲有力。其子杨其鹏,自幼师承其父,可直接运刃于珍珠、黄金、人发、瓷器、象牙、紫砂和各种石头上施雕。杨其鹏之女杨洋
228、徽州根雕
徽州根雕的发源地在黄山市,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徽州根雕艺术提供了创作的基础。明清时期,是徽州根雕技艺发展的成熟期,这个时期徽州根雕的艺术特点是:巧籍天然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并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制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在艺术构思上不落俗
229、灵璧磬石雕刻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建县,历经朝代之更迭,先人们以聪明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刻便是其中一朵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奇葩。灵璧磬石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距今约8亿多年),属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灵璧磬石雕刻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皇家即开始采用灵璧磬石制作特磬,开创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尚书•禹贡》云“泗滨浮磬”即指灵璧磬石。灵璧磬石雕刻源远流长,保留了古代皇宫制磬技艺,延承汉代石刻线画,以及古代圆雕、镂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种工艺。制作
230、郭氏铁板浮雕
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是利用各种锤、錾以及一套比较成熟的锻、錾技法,通过锻打、錾刻等手段,在一定厚度的铁板上,进行制作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铁浮雕或铁器制品的一种技艺。19世纪初期,祖居山西浑源的郭天贵一次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困顿的游方僧人,为报答施援之情,僧人把自己的手艺——庙宇法器的金属錾花(活)工艺,赠授给了郭天贵。郭天贵结合自家金属铸造工艺与錾花(活)工艺,成为了其技艺的雏形。从此,郭氏家族所制作的金属配件,开始向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方面转变。随着锻錾技艺的日臻完善,以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郭氏家族利用此种技艺,从制作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门铺首、箱、柜包角等实用性金属配件,逐步发展到制作传
231、皖南根雕
皖南根雕在广德流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清代皖南的太平县有个根雕艺术家叫汤俎,到皖南山区采挖古木树根创作人物鸟兽,颇有美誉。经不断传承发展,皖南根雕已形成多品种系列,并绵延至今。发展鼎盛时期为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皖南根雕随着人员流动的加速被传播到江、浙、沪、闽等地,成为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收藏之物,并趋之若鹜。随着社会的变迁,目前广德仍有一批从事根雕艺术的人员,他们为根雕艺术的发展、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根雕大赛上获得金奖,并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皖南根雕是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它是以一定自然形态枯树奇根异木为基材,经人为筛选、观察、构思、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艺
232、淮南紫金印雕刻
紫金印是以淮南特有的“紫金石”为原料,利用传统紫金印制作工艺制作出的印玺。适合制做紫金印的紫金印石资源主要产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所辖的望峰岗罗山、卧龙山(古紫金山)一带,约有五种色彩,七种石品,其石质颗粒粗松疏软、色彩丰富多样、紫带飘逸灵动。据有关资料和存世实物考证,以紫金印石制作印玺,最初始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渐衰微,但紫金印的传统制作技艺一直在当地传承不断。清末民国时期,淮南八公山寿县一带,胡氏紫金印的制作技艺传承有序,延续至今。20世纪90年代后,紫金印得到长足发展,在淮南市、凤台县、寿县一带,紫金石制印企业及个体作坊达十余家,从业者百余人,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紫金印的传统制作技艺难度较
233、庐州木雕(合肥市肥西县)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4年拜师学习木雕工艺,至今从事木雕工艺事业已有40多年,创作了一批群众所喜爱的木雕工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木雕工艺传人。其作品《八仙过海》入选日本福冈世
234、庐州木雕(合肥市包河区)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4年拜师学习木雕工艺,至今从事木雕工艺事业已有40多年,创作了一批群众所喜爱的木雕工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木雕工艺传人。其作品《八仙过海》入选日本福冈世
235、徽州沉香雕刻
安徽沉香文化有三大支柱:以徽雕技艺为基础的香雕、以佛教道教为基础的香艺、以安徽民俗元素为基础的香论。随着沉香文化的日渐繁盛,安徽境内沉香文化逐步向北扩展,九华山、齐云山佛道两教广泛使用沉香,极大地推动了沉香对安徽文化的融合与延伸。明清时期,安徽沉香文化的内涵体系已十分完善,沉香雕刻开始引起徽州艺人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安徽沉香雕刻逐步成熟,引起了沉香界的广泛注视,特别是以郑尧锦大师为代表的徽州香雕,形成了安徽独特的技艺表现方式,“留皮、顺丝、顶边、冷合”被誉为安徽香雕文化符号。安徽省沉香博物馆及其法人郑尧锦大师传播和推广以沉香文化为载体的徽文化最精致的最核心的要素,并受到安徽乃至全国各界人士的
236、庐州核雕
庐州地区自古有雕刻核雕用于“辟邪”的民俗,清末民初核雕艺人又创造出全国独有的“剔雕”技艺以及山核桃镂空技艺,使得庐州核雕已经从简单的民风民俗上升为雕刻艺术。庐州核雕中的“剔雕”是一种能够直接表达中国传统书画的独特雕刻技艺,在全国核雕界具有唯一性。它利用“象牙果核”黑褐色的内果皮与白色胚乳来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黑、白关系,形成构图。庐州核雕中的镂空技艺是在表面纹路狂野,内部结构复杂的山核桃上进行雕刻的,它将山核桃表面结构与内部结构多层利用,最多能够雕刻出4层的复杂构图。剔雕技艺与山核桃镂空技艺是庐州核雕艺人智慧的结晶,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唯一性,具备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一直以来庐州核雕主要以家族传承的形
237、巢湖树雕画
巢湖树雕画是以树皮、树心、树根为原材料,以独特的民间手工传统技艺制作,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一个民间传统美术品种。传承人尹修平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美术技巧,秉承前辈民间工艺师们的艺德,后潜心研究树雕画的制作工艺,建立工厂和生产流水线,将原有的树雕画艺术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其树雕画作品在省内外装饰画界已自成一家,独成一派。其作品融雕刻、绘画、书法、喷涂于一体,以山水为题材,兼有少量的花鸟动物。作品既超越油画的立体质感、版画的疏密简淡,又兼备国画的气韵灵动,不同于一般装饰画的刻板单一。其画面风格古朴典雅、雄浑清逸,令人百看不厌,属工艺美术中的独门奇技。树雕画具有观赏、装饰、收藏价值和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238、墨模雕刻
徽墨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品,也是我国悠久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墨模雕刻技艺又使墨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得到升华,由墨模作为外表装饰是由汉、唐开始,至明清时到达顶峰。随着历史的变迁,造墨技术逐渐集中在古徽州一带,世代相沿,古代徽州的华阳是制墨重镇(现今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在清代制墨四大家中就占居一半(胡开文和汪近圣)。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盛世文风的兴起促进了徽州制墨业的发展,墨模雕刻也成为墨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墨模(分为模具和印模)雕刻是集中体现各种书法、绘画以及金石雕刻的再次创作的独特艺术,墨模的优劣,储藏的多少,也可衡量墨家产品的品类、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标志。故而历代墨家均对墨模
239、石弓石雕
石弓石雕历史悠久,是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间石雕艺术,是民间审美情趣的产物,是中国众多古老民间石雕艺术中的一个传统品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石弓石雕主要以石弓山石为原材料,石弓山石为青色大理石,石质细腻,体丰质润,其石材虽没有玉石、水晶石等名贵石材珍贵,但它朴实的质地、粗犷的石面,能够给石雕作品带来生动质朴的独特艺术魅力。石弓石雕的雕刻刀法洗练,制作出的成品庄重古朴、浑厚典雅,雕刻题材主要为山水、人物、花鸟、走兽以及石坊牌楼,石亭石塔、曲池月桥、碑刻壁画等,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民间传统雕刻技艺的重要内容。
240、杨柳石雕
杨柳石主要产于泸溪县佛教圣地天桥山下的武溪镇杨柳溪,杨柳石因此而得名。杨柳石系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的产物,属紫红钙质泥岩。其色彩天然艳丽晶莹,机理缜密,层位稳定,质地纯净,是较理想的加工石料。杨柳石雕在泸溪已有300多年历史。武溪杨柳石雕除了色彩天成外,石料硬度为4度左右,石层细腻温润,容易加工,雕刻艺术家充分利用天然石态,精雕细刻,或浮雕或镂空,发挥创作灵感尽快挥洒。与泸溪另一种名贵石料菊花石相比较,菊花石受花型的局限,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难以洒脱的运刀。而杨柳石没有菊花石花型的限制,石态生动活泼,给雕刻家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创作思维活跃,心领神会,精品迭出。雕刻艺术家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