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工艺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工艺篇
211、民间工艺云登
由于历史传人的历史久远,仅列出近几代传人情况:1、传承人的师爷:陈启兴,1890年生,男,汉族,籍贯:四川绵阳(已故)2、传承人的师傅:苏海先,1958年生,男,汉族,籍贯:四川青川3、传承人:苏琨轩,男,1970年生,汉族,38岁,籍贯:四川青川4、师侄、徒弟:陈明高、陈元高等,男,汉族,籍贯:四川青川
212、招远花岗岩工艺品
【招远花岗岩工艺品】招远县宋家乡是名闻遐迩的“石头之乡”,全乡4万亩山冈皆系花岗岩构成。目前探明可利用石料资源15亿立方米。这里的花岗岩硬度摩氏6~7度,耐腐蚀、抗老化、韧性合理、易于加工。料石70%系白色石英,其间掺杂星星点点的黑云母,切割磨光便形成均匀而不规则的斑点状花纹及一些小镜面,被雨水一淋清新晶莹,当地群众称其为“万年新”。近年来全乡48个村中有36个村办起采石加工厂,从事花岗岩工艺品生产。他们利用花岗岩的天然色泽花纹,巧雕成狮、马、凳、桌、塔、灯、碑座等艺术观赏品和实用品。作工精细,形象逼真,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奔放,粗犷剽悍,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宋家乡花岗岩工艺品生产历
213、平湖糟蛋制作工艺
平湖糟蛋制作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再制蛋工艺。平湖糟蛋制作工艺独特,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并远销海外。1991年《平湖县志》记载,糟蛋为著名的传统特产,据传是徐源源糟坊创制,至今有二百五十年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和探索,平湖糟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主要工序有:制糟。将糯米在清水里浸十至十二小时后,用蒸气蒸成糯米饭,再用酒药进行发酵。洗蛋。用清水将蛋洗干净,放在竹编的容器内,在太阳下晒三至四个小时。蛋晒干后,用竹片将蛋壳一一敲碎,但不能将蛋膜击碎。落蛋。将击碎蛋壳的蛋放置在消毒好的甏内。落蛋时,先在甏内放一层酒糟,然后放一层蛋,再放一层酒糟,再放一层蛋最上面一层是酒糟,并在酒糟的上面放一
214、杭派书画装裱工艺
杭派书画装裱工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杭派书画装裱工艺作为传统技艺,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名人书画、古人字画进行修复、装裱。而经过重新装裱的名人书画、古人字画便于收藏、展览、装饰、欣赏,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而杭派书画装裱工艺传承人王载烈(1939年——)擅长古字书画的修复、装裱,其技艺承父亲王以兴之传。其父亲王以兴(1901——1967年),杭州人,十一岁学艺于平湖“游艺居”,杭州裱家“游艺山房”
215、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藏族善于刺绣、纺织,精巧的工艺为其服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刺绣,工艺精湛,针法不受经纬限制,适宜绣花草纹样;而嘉绒藏族编织由各种直线和几何形组成的纹样简洁美观,具有方折的力度感。因为杨华珍当年的这份选择和坚持,最终使羌绣、嘉绒藏族编织、挑花刺绣3项工艺后来全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藏羌织绣。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特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四川省文化遗产。嘉戎藏族善于刺绣、纺织,精巧的工艺为其服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刺绣,工艺精湛,针法不受经纬限制,适宜绣花草纹样。
216、羌族草编制作工艺
羌族草编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多年流传的各种草编技艺,其中以草鞋编织、棕编生肖动物昆虫和草制麦秆画为主。5.12大地震以前。羌族草编在北川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5.12大地震的影响,无论是对草编传承人或者是与草编的相关工具和草编的原材料来源,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基本没有完整的能从事草编的人员。羌族草编传承人黄强在地震之前一直致力于发展北川的民间工艺,收集羌族草编相关资料,拜师学习各种技术。5.12大地震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培训和产品的开发,对北川的草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羌族草编累计开展初级培训200多人次,开发出了工艺草鞋、棕编生肖动物、竹编工艺和麦秆工艺
217、合什面制作工艺
锦绣天府,星罗古镇;千年宜宾,棋布名乡。生态合什,堪称越溪发祥地。川南面乡,矗立戎州北大门。追根溯源,明初建制;贸易活跃,原名货市。后因十寺极盛,始为合什也。蜿蜒盐道,激活边贸往来;迷离古墓,映现大汉影像。“湖广填四川”众移民,他乡落籍。太子太傅樊一蘅,桑梓沾光。旧牌坊,饱览贫家守节;古街道,映照世道沧桑。能臣干将,成龙成凤;英才杰士,或政或商。一方净土,祥云缭绕;千秋合什,长乐吉祥。四合院,蕴含家国和合;九道碗,装盛生活久长。老技艺,依然原汁原味;手工面,巧揉土色土香。在合什这个享有“农特之乡”美誉的平凡小镇,流传着一项历史悠久、驰名远近的地方特产——合什手工面。如果你在宜宾的土产店里,突然
218、东海竹工艺品
“东海竹工艺品”——东海镇竹器产品多,尤以竹工艺品闻名。东海竹工艺品以竹为原料,由艺术人才精心设计、加工,具有艺术品味、高档次的竹工艺品。东海竹工艺品曾远销欧美澳各洲四十多个国家,声名远播,风靡一时。
219、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
金源青铜镜透光工艺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徐子云王民褔青铜镜透光技艺西汉时已出现,民国初年,阿城铜匠王升挖掘研制出透光铜镜制作工艺。阿城为金代开国都城,故冠名金源。青铜透光工艺指在铜镜铸造冷却和研磨加工过程中,利用独特配比的金属,经手工制模、腊型、烘焙、浇铸、打磨、透光等10道处理工序,制成的铜镜在太阳光平行强光的照射下,能把镜背的图案清晰地反射到对面的墙上或白纸上,效果神奇。其工艺技术关键是金属配比、镜面厚度和研磨技术。
220、松明工艺制作
松明工艺制作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三合缘根艺家具厂代表性传承人:宁玉民松明工艺制作是用松树的油脂制作工艺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流程为干燥、构思、造型、雕琢、打磨抛光、配座、上漆烫蜡,讲究自然随形。松明技艺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很好的收藏品,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过去的回忆。
221、八沟石雕工艺
八沟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历代艺人口传心授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这种雕刻工艺仍然在八沟及周边地区传承。据调查了解,在县内发现了七千年左右的石叶、石刀、刮削器,四千年左右的石人造像,辽金时期大长公主的石棺和墓志铭、大型圆雕的石羊、石虎、石猴、石翁仲和石狮子等,这些大型圆雕造像,造型简洁,雕工细腻,羊、虎、猴的形态逼真,是辽金时期雕刻艺术的珍品。八沟石雕技术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得知有雕刻艺人姓名和作品的是清末民国年间的平泉县黄土梁子镇双河村的冯玉和冯神。八沟石雕工艺这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在平泉及周边地区就有。平泉县党坝镇花子洞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