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糊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糊篇
16、塔前糊汤
塔前糊汤源于清末年间,它以其诱人的香味、美味的口感以及具有开胃、消食、醒酒等功效而被作为饭席的必备汤品,同是也享有“塔前糊汤,百米飘香”的美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汤、可口汤、舒心汤。主要配料有:猪肝、瘦肉、冻米、香菇丁、豆芽沫、笋沫、生粉、猪油渣及香葱少许。主要做法是倒入少许食用油,等油6万热后,将猪肝、瘦肉放入锅内翻炒一下,然后将香菇丁、豆芽沫、笋沫也放入锅内翻片刻,并放少许盐、生姜、味精等配料,直至炒出香味就出锅备用。然后将锅洗干净,放入食用油,油6成热后,放入约500毫升水,煮沸为止,然后将炒好的配料倒入沸水中,用勺搅匀散开,不能让配料结成块状。将生粉用凉水搅拌均匀,缓缓倒入水中,
17、和顺糊嘟
糊嘟制作方法:糊嘟看似制作简单,其内容却丰富,锅里放清水,把洗尽切块的土豆、豆角等辅料一并搁进锅里煮,待到锅里的水煮开,菜半熟时就可以撒面了。撒面也有讲究,需要根据锅里水的多少撒面,多了少了做出来的糊嘟都不好。撒面时,沿着沸水面的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好了,就盖上锅盖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调糊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人紧紧把稳锅沿,一人用擀面杖急速搅动锅内已经蒸煮成熟的面和菜。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方法不对头都可能使做出来的
18、滕氏布糊画
滕氏布糊画是著名民间艺术家滕腾先生发明的新画种,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滕氏布画”继承发扬了中国画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刺绣、表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无论人物风景、花鸟鱼虫均可入画,并能有章有节,有情有态,能远能近,可虚可幻,凹凸结合,格调多变,有油画1之效果,但不失国画之特点。有工笔之观感,又具有布糊画之风格。(承德)滕腾,1932年生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中国滕氏布糊画创始人。现任滕氏布糊画研究所所长,中国民协布糊画专业艺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被联合国教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19、大荔枣肉沫糊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地"三大宝"之一的马牙枣为主料制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大荔县)
20、邓州糊辣汤
邓州美食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目前,邓州经营糊辣汤的,小户近千家,大户也有数十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拐子(张文胜)糊辣汤”和“韩家糊辣汤”了。这两家均为百年老店,在色香味的调制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受市民欢迎。
21、糊辣鱼
做法:草鱼宰杀治净,将鱼肉剔下片成厚0.4厘米、重约3克的片;鱼头、鱼骨留用;芹菜、蒜苗切成长8厘米的段备用;鱼片加盐2克、料酒、葱姜汁、胡椒粉、干淀粉拌匀、腌渍10分钟;锅内放入精炼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豆瓣酱小火炒2分钟;下蒜米、姜米小火炒1分钟;放入鲜汤、盐1克、味精、酱油、鸡精小火烧开;然后再放入豆芽、芹菜、蒜苗小火烫2分钟;捞出豆芽、芹菜、蒜苗装入盆底;再将鱼头、鱼骨放入锅中,小火煮3分钟,捞出也放入盆底;最后放入鱼片小火煮2分钟,连汤带肉一同倒入盆中;净锅内放入复制红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干辣椒、花椒小火炒3分钟,出锅浇入盆中,撒上芝麻、香菜即可。
22、宁波咸蟹糊
产品名称:宁波咸蟹糊产品产地:宁波宁波产品特性:口味香醇、味道鲜美产品简介:采用东海梭子蟹精制而成,膏红,色如金玉,入口嫩滑,口味香醇,问世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历史:采用传统配方和祖传工艺,结合先进的生产设备精制而成
23、糊羹
原料:鸭胗肚肠、鸭血、腊肉、荸荠、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豆腐、腐竹、酱干、调料。制法:原料切丁、入锅煸炒,加入鸡汤,调料烧沸后,色芡即可。特点:羹浓味美、鲜香适口。
24、嚷糊
嚷糊本品为泾阳县当地传统小吃,采用大肉,鸡蛋和馒头粉及各种调料,蒸制而成,口味油而不腻。
25、炒鳝糊
    外地人到上海,惊羡的是上海的西餐,上海人也乐于变着花样以各国“正宗”的西餐待客。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渐渐失去了拥趸,唯有几道名菜还让有着怀旧情结的人牵挂,比如炒鳝糊。梁实秋曾在一篇专论吃鳝的文章里,说炒鳝糊是因为鳝不够大做不成鳝丝的等而下之策。但能把“下脚料”做的这样咸中带甜,油而不腻,也足见上海人的精明能耐了。
26、锅边糊
称“锅边糊”或“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外地如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的锅边糊店,几乎都是福州人所开。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旧时,福州南台、下渡一带百姓三月“迎大王”(土神)时,家家户户都做锅边糊。锅边糊至今仍为福州人习见并爱食的早点。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锅边糊也流传到福州以外地区,如莆田。
27、岷县糊糊
糊糊来源于古代的肉羹,做糊糊的原汤是带骨髓的羊骨头熬成的。其做法是将羊肉切碎成小片,掺入上等粳米,用文火入汤焖焌,成糊状稀粥。调料以胡椒为主,突出一个“辣”字。一般在冬季早晨开锅,经过数小时熬煎,回味无穷。吃起来香喷喷,辣呼呼,热流涌遍全身,非常舒适。作为一个地道的岷县人,冬日里严寒的一天,一定是从一碗温暖的糊糊开始的。一碗糊糊,一碗汤子,再加点肉,相信肯定会被一股温暖包围,只可以说是岷县人严冬里最温暖的惬意了。
28、枣卤沫糊
红豆熬汤,放红枣汁,调入面糊,煮熟热食。味美色佳,有滋补功效。
29、鼎边糊
福州市民常用的早点。在铁锅里盛着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用火烧着,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食之软嫩清香。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早晚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鼎边糊小吃摊。1961年朱德在福州品尝鼎边糊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单的制作,这么简化的食法,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
30、枣肉沫糊
枣肉沫糊,选用陕西大荔县红枣为主料,这种枣外形椭圆,皮极薄,肉脆嫩,汁多味甜。用这种枣烹制的枣肉沫糊,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并有滋阴壮阳之功效,特别受到老人和孩子的欢迎。制作技艺:1、大枣洗净装盆中,放入清水1000克,上笼蒸3个小时。2、取出大枣放凉,然后用箩过滤出枣汁,除去皮核。3、炒锅置火上,加入枣泥、水和白糖烧沸。■特点:色泽棕红,酸甜适口,滑润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