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
76、和县羽毛画
羽毛画是在特定的介面(如纸)上,选取上等禽类羽毛,利用合成胶水手工粘贴而成。唐初,和县民间艺人在准备霸王祠“三月三”庙会祭祀祭品时,将泥塑插上不同颜色的羽毛装饰,后清朝文人曾三尝试将羽毛拼贴在不同的布面和纸面上,首创羽毛画。羽毛画经高压消毒,防腐蚀强。画面精美雅致,既具立体感,又有国画的质感,飞禽走兽、山水人物等均可入画,代表作有《奔驰》、《展翅》、《报晓》、《群马》、《双鹫图》、《墨竹图》等,品种达百种之多。其独特风格得到许多名家的赞誉,林散之曾赠言:“出奇所制羽毛画,精美可观,何地无才,即此可见一斑”。羽毛画传承谱系自清中期至今九代,历历可数,其制作工艺不断提高。作品自清末流传省内
77、农民画
农民画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
78、烫烙画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文明沃土上,有一种经久不衰神奇画艺,它的名字叫做烫烙画。烫烙画,它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其色彩自然天成,古朴典雅。因其工具及材料的特殊性,所以制作工期十分冗长,一般需要数月时间方可烫烙一幅作品,有的甚至数年之久。烫烙画的寿命是很长的,在特制木板上烫烙的各种画,少则几十年,长则可达一个世纪之久。中华文艺美协会员,新绛向阳烫烙画研制所所长李祥生,数十年匞心筑梦,将烫烙画艺术在绛州大地传承发扬。2004年,他的作品《牡丹图国色天香》曾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万件民间艺术品”金奖;2012年,烫烙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烫烙画艺术,中西结合,古今交融,可抒张写意,亦可精雕细刻,
79、青浦水印版画
青浦水印版画是孕育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青浦水乡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它发源于1982年,由当时的文化馆负责组织、挖掘和扶植,为响应当时群众艺术号召,搞区域特色而发起的一项群文创作活动。在艺术品味上,青浦水印版画坚持走水乡特色的道路,吸收民间流传的年画、版画、蓝花布等艺术门类的营养,构图对称,画面平衡,颜色简单、明快,表现题材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以反映水乡捕鱼、放牧等生产场景为主,乡土气息浓厚。青浦水印版画以质朴、本色的绘画语言,表达他们对水乡生活的想象,始终以水印和版画为表现手法,在印、刻方面不断探索新技法,形成了稳定的艺术风格和极具魅力的艺术效果。青浦水印版画艺术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史上,涌
80、斗画眉
赶雀坳、斗画眉,是新晃侗家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赶雀坳和赶集差不多,有隔五天一次也有每半月一次。斗雀之前,周围的树枝上都挂满罩着各色花帕的雀笼,远远望去,象一个个小灯笼挂在翠枝绿叶中。清脆的画眉叫声,此唱彼和,悠扬婉转,清脆悦耳。斗画眉时,大家都把画眉一笼笼放在场地上,每个笼相隔一二寸距离,人则围成一个大圆圈,让画眉首先练习“砍铃子”、“砍码子”。这时各个画眉扇动双翅,连砍铃、码边鸣叫,寻找相斗对象。要斗时,将两只鸟笼靠近,笼门相对,将一边笼门启开,于是两只画眉踩上竹梯,互相啄斗起来了。它们相斗的门路、花样很多,有的专打“风头”(啄对方头顶),有的会纳“合嘴”(用嘴夹住对方下巴);有的会“抓”
81、沭阳烙画
烙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便出现烙有竹梅的筷子,但烙画真正起源是在西汉,盛于东汉。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将烙画列为贡品。其后几经兴衰,曾一度失传,直到清代光绪三年,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转,逐渐形成以江苏、河北等地的几大派系,而在江苏又以沭阳烙画为首。烙画原以铁针为工具,在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材料方面,也从单一的木制材料发展到在木板宣纸、丝绢等材料上绘画。烙画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渲染、细描和熏烘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
82、蝶翅画
海南蝶翅画以蝴蝶翅膀为主要材料,经科学技术方法回软、展翅、防蛀、防腐、干燥以及后期制作30余道手工工序,及利用其独特的花纹,采用特殊工艺拼贴成的有油画、国画、水粉画效果的工艺画。海南森林覆盖率51.5%,蝴蝶资源丰富,共有500多种,尤以尖峰岭、吊罗山等山区为最。各种蝴蝶中,金班凤蝶,透翅宽带凤蝶、箭纹丽蛱蝶、啄蝶、紫光蝶等属于国内罕见品种,那些数量大而又不在国家保护品种之列的蝴蝶资源,为海南蝶翅画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海南制作的蝴蝶画有200多种规格和品种。蝶翅画作品形象生动、做工精良、装潢考究,显示浓郁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艺术品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被誉为“中国
83、阿城版画
阿城地区版画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受北大荒版画的影响,开始萌芽,以其新颖别致的北国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赢得好评,至今全县已形成一支颇具规模的版画创作群体。先后创作版画作品483幅,在全国和省级以上美展入选作品229幅,在全国和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作品137幅,部分作品到日本、加拿大、罗马尼亚、比利时等国家交流展出。
84、砀山年画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艺术品。砀山年画起源于清朝中叶,当时叫“画片”,至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朝年间砀山年画有《判官》《关公》《五子登科》《二十四孝图》,木版年画有《门神》《灶王》之类,皆有镇宅、忠孝节义、望子成龙之意,至民国时期年画内容基本未变。新中国成立后,砀山年画获得新的生机。由于地缘关系,砀山年画受山东潍坊和河南朱仙镇年画的影响,但又不同于两地的年画。其木版年画以砀山梨木为母版,梨木木质细腻宜于雕刻,线条雕刻有阴有阳,线条粗实淳厚,色彩艳
85、黑龙江麦秸画
黑龙江地方工艺品。用普通的麦秸作原料,借鉴国画、民间剪纸等表现手法,将麦秸剖开、烫平,剪刻结合,经染色、烫色、抢毛、撕毛等工艺制成。题材有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田园山水、古今人物等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构图、造型已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制成各种图案的麦秸盒,做工精巧,色泽鲜明,颇得中外人士好评。
86、黑龙江牛角画
黑龙江地方工艺品。用牛羊角作原料,经过烧、雕、磨、粘等工艺拼制而成。利用牛羊角具有光泽的特点,经磨薄后有一定透明度,用来拼贴成花卉、鸟兽、蔬菜、瓜果、山水、人物等形象,或表现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能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87、白山木画
白山木画又名树皮画,主产于吉林省的长春、吉林两市。多以桦树皮为主料,芸芝、银芝、紫芒等森林副产品为辅料制成的工艺画。长白山区盛产桦树,其皮的表里色彩丰富,可逐层剥离成片,外层色白微红,里层质地细腻,有乳白、肉粉、淡黄、赭石等色;轻而柔韧,富有弹性,为制做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木画制作分平贴、浮雕两种技法。白山木画题材丰富,感染力强。白山木画创始于五十年代,已成为吉林省主要工艺品之一。艺术家利用桦树皮的天然色彩和软柔的质感,经过粘贴、雕刻、装饰,达到自然豪放、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尤宜刻画雕梁画栋、苍林猛虎。
88、麦秸(杆)画
麦秸(杆)画是美术园地里的一种新品种,被誉为美术苑地里的奇葩。                 麦秸工艺品历史上曾一度有过,但通常把麦秸染然后再拼贴成图案,以求得工艺品效果。麦秸画则更上一层楼了,它的主要特点是精选麦秸为原料,经过除膜、切片、劈丝等加工处理,运用拼贴、镂刻、镶嵌等制作方法,按照平面、浮雕、立体等构图造型,并熟练地利用麦秸(杆)原有的光泽、独有的纹理,巧妙设计,精工细作,通过麦秸的明暗、深浅、厚薄、疏密等等搭配
89、和县牛角画
为巢湖市苏湾工艺美术厂研制生产。1999年9月被定为安徽省旅游定点产品。牛角画:原料是以高原所产的牛角作精加工切割,取其色泽柔润,富有质感,半透明且有夜光特点,再按设计好的草图拼装粘贴。
90、树雕画
树雕画:原料为树皮、树根,经特殊处理后,再据其质地、纹理、色泽的差异加工,融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立体感强且有浮雕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