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画篇
121、火烙画
火烙花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完成一幅(件)烙画制品要经过选材、构思、描绘草图、烙画、上漆(装裱)装框等多道程序。成品烙画其画面线条简练自然,工笔写意,栩栩如生且永不褪色,给人以画风纯朴,古香古色,精美典雅的艺术享受。烙画内容取材广泛,主要有人物花鸟、禽兽、山水书法等,而纸质烙画则多以红楼梦、西厢记、三国、西游记、敦煌壁画中的人物为主,作品巧夺天工,精妙无比,是家庭、宾馆装饰以及馈赠、收藏的最佳民间工艺美术品。
122、天官画
天长“天官画”起源于17世纪60年代,距今已有340多年历史。三百四十多年来,天长“天官画”经过历代艺人的不断传承,相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和风格,具有自已独有的特点。天官画,画材为白棉布和宣纸,人物造型有传承画谱,形式上有大色画、小色画、墨色画之分。画法上,一是吸取工笔画技法(勾线),二是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平涂法),三是吸收佛、道两教绘画的色彩(单元色为主),四是吸纳历代壁画的画风,极富装饰味,深受大众所喜爱。形式上,有天官像、堂神、五堂、三堂。除此还有赐福天官、招财天官、消灾天官、太平天官、送子天官、进宝天官、镇宅天官、水上天官等数十种,仅招财天官的题材又分
123、唐壁画摹本
西安工艺美术匠师依据唐墓出土的壁画摹绘的旅游商品。唐墓出土的壁画以人物为主,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仪仗出行、宫廷生活、贵族家庭、中外交往、农耕畜牧等,如骑马出行图、狩猎出行图、大朝仪仗图、宫女图、观鸟捕蝉图、打马球图以及画有唐代农耕、牧养、杂役、马厩、草料库的图画等,对研究唐代的宫室建筑、仪仗制度、中外交往、风尚习俗、衣着服饰、生产状况、运动器材、皇家贵族的骄奢淫逸和杂役的不幸遭遇以及唐代绘画的技巧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唐壁画摹本的主要品种有唐永泰公主墓壁的《仕女图》、章怀太子墓壁的《狩猎出行图》《马球图》和懿德太子墓壁的《仪仗图》等。
124、重彩画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家作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重彩画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重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水平参差不齐,购买者应细查。有兴趣的购买者可自己寻访重彩画的高手,直接上门购买。(昆明)  云南现代重彩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丁绍光、蒋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的。他们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中国画所没有而西方现代绘画中厚重醒目的斑斓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它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
125、青浦烙画
烙画也称烙花、烫画、火笔画,是以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上取其相应温度进行勾、擦、点、烘,磨等形式技法和表现手段。在青浦地区,烙画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烙画传人潘琼瑛是青浦金泽人。他的烙画题材广泛取自桥乡的古桥、传统故事、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等,活灵活现。几十年来,他不仅在构图上别出心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用笔的轻重、速度和用手腕技巧上,也达到了高超的水准。
126、汉沽版画
汉沽版画多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巧、新手法、采用木刻、纸版、综合版、丝漏版和油印、水印等表现形式,注重版画语言方面的探索,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汉沽版画创作队伍主要由工人、教师、美术干部组成。这个群体创作的版画作品已达700余件,其中有34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展览馆及国际友人收藏,数百件件品在国内及国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发表获奖。
127、魏晋壁画墓画幅拓片
魏晋壁画墓画幅拓片,取材于出土的魏晋墓壁画,其拓片色彩绚丽,古朴典雅,装饰精致,富有地方特色。
128、郯城木版年画
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出售,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获得热烈的欢迎,不仅生意红火,沙沃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沙沃村人结合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集散地。民间年画俗称喜画,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和平安详,曾经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年末,苏北鲁南及中国多
129、廊坊烙画
烙画,也叫烫画、烫花或火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竹木等物体上熨烫出烙痕来作画。木纹烙画、火喷烙画是烙画的两个不同烙画品种。因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木板烙画、布烙画,纸烙画和葫芦烙画等。因使用的工具不同,有火印版画、火喷烙画等。烙画是中国民间美术,汉代就有了烙马印。清末《中国艺术家征略》一书记载:“张崇,唐代名画工,擅长烙画,人称巧人张崇。”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擅长绘画的南阳赵绘三初试而成,经历代民间艺人传承,在全国各地普遍流传,但烙画仅停留在竹木器家具上,未能形成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更未形成流派。1970年艾秀琪作为当年部队美术组组长对烙画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用烙画的方式创作反映部队现实生
130、民间手绘画
黄颖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杨柳青年画,经过多年钻研,吸收了木版年画、壁画、工笔重彩、唐卡、扑灰年画的精髓,从而创立黄颖手绘年画。该年画工艺制作采用矿物质颜料,用祖传的秘方配置,使色彩明亮,增强色彩附着力,不易褪色。在画面构图上表现欢乐、诙谐、幽默、红火、勤劳质朴的民族情感。我国的年画大都是木版雕刻然后填色印刷而成,纯手绘年画较少。而黄颖的手绘年画跟国画、油画似的,是纯粹手绘而成,只不过黄颖年画用的是矿物质原料。在画面构图上,比传统年画线条更细腻,形象更鲜活、内容更丰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民间手绘年画大部分构图讲究高度,在有限的画面上合理安排虚实、主次关系、画面呼应等对称统一
131、者湾书画
者湾是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一个自然村,共有1199户,4191人。者湾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士辈出,具有崇尚书画、喜好收藏、耕读并重的优秀传统。布文星——清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武解元,兼工书法,以行、草见长,在云南名重一时;李家政尤工书法,其字端庄严谨;李铎有较深的书-底造诣,楷书苍劲挺拔,草书龙飞凤舞,闻名县内外。李绍周13岁书匾联,被誉为“神童”;李东、杨景、高平的书法也有名望。由于文人墨客甚多,清光绪年间者湾已被誉称为“碧山墨庄”。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又出现了高泰、杨鸿发、布增华、高占伟等一批文人墨客。为了弘扬“碧山墨庄”的传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994年,者湾首次在本村
132、固阳麦秆画
麦秆画,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麦秆画具有光泽透亮、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133、灶壁画
灶壁画是指绘在农家灶头壁上的装饰图案画。它结合江南农村一带柴禾灶结构的特点,由打灶师傅中擅绘画者用朴素、流畅的笔法绘制而成。灶壁画在绍兴农村十分普遍,在过去,每逢新砌灶头,必有灶壁画问世,在作饭、烧菜的灶头,从灶山、烟箱到灶身上都会画各种不同的图案和式样,及配着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又俗称“灶头画”。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34、布堆画
布堆画,又叫布贴花,也叫摞花或拨花,它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最早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相对不发达的物质生活方式的较为匮乏。一般都以农家自织粗布为原料,用染料高温柒制成各种颜色,再巧剪绸贴而成。题材广泛.
135、常州烙画
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在竹木上用烙针、烙铁烫。据传,东汉帝刘秀在位时已将烙画封为贡品,可见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常州烙画的发展历史,与常州梳篦制作的烙花、烫花工艺有关。常州梳篦制作的“雕、描、刻、烫、嵌”五种工艺,是制作观赏型工艺梳篦的必定“路径”。其中在梳篦上烙制花纹图案的独特工艺最见制作者的功力。据常州府志记载,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迄今已有1500多年时间。烫花型的篦梁、梳背上的龙凤花卉,或是仕女人物,均是用铁笔烫烙出来,其线条清晰流畅,整体画面古朴、高雅。由此可见常州烙画与常州梳篦发展历史相近,亦有千年历史。烙画也同其他艺术一样,好题材能决定烙画的品位和境界。定好题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