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之婚俗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之婚俗
16、环县婚俗仪式
新石器时代,环州(环县古称)地域即有了“夫妻之道”,从周祖移居凤城庆阳开始,环江流域便有了男婚女嫁的礼仪,先秦两汉时,婚礼逐渐完毕,唐宋之时(公元618-1279),婚礼习俗基本形成,并绵延至今。主要形式:1.牵线。农村男女大了,媒人从中说合,诸事完妥后,择日相面。2.相面。男女双方约定时日,请来媒妁,然后双方见面。3.挂锁。诸事商量妥当之后,即在媒人主持下,男女双方举行婚姻挂锁仪式,并商定彩礼及结婚迎娶事宜,谓之“订婚”。4.结婚入洞房。男女择定日期后,送“小日子”给女方家,然后按日子,男方迎娶新娘,女方家进行送亲和陪嫁。5.铺床和闹房。结婚初夜定更之时,新夫妻要在娶人者与送女者主持下举行铺
17、传统婚俗(川西传统婚俗、客家婚俗)
新都,地处川西平原,成都的北大门。受都江堰水利之便的润泽,历来物产丰富,水旱从人。长期以来,民间流行的传统婚礼习俗,虽然属于川派婚俗文化的内容,但它具有重庚帖、厚妆奁、讲礼节、崇尚信仰等特征,喜庆热闹而又不失庄重典雅。传统婚礼仪式,据地方文献记载,最早沿袭的是秦汉周制婚礼的“六礼”,也就是现在说的“汉婚”。“汉婚”注重礼节,重视夫妻之间的结发之情,不兴乐,不庆贺,没有后来唐宋时期的热闹。由于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婚礼仪式进一步发展。至民国时期,婚礼的内容越发丰富,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征的整套婚姻礼仪的流程。现川西传统婚礼主要流传于成都周边地区,以新都最为盛行。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为古蜀国三都之一。
18、南沙水乡婚俗
南沙水乡婚俗南沙河涌密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婚俗。清代,疍家人就有着以唱歌作为青年男女择偶手段的习俗。南沙水乡婚俗沿袭了趟火盆、不踩门槛、女家三朝回门的习俗,还有咸水歌表演、花艇迎亲等水乡特色。水乡人家一般择个良辰吉日,女家在娘家前一天由姐妹与新娘喊“四句”辞别父母、兄姐,次日出阁,新郎就划着有篷的小船,挑个礼盒,在亲朋的簇拥下去迎亲。女方由姐妹帮忙,担些简单嫁妆送到船边,然后上船到夫家行礼。疍民上岸定居后,南沙水乡婚俗也逐渐演变,但其核心的婚嫁仪式仍反映了水乡文化特色。
19、全州瑶族婚礼舞
全州瑶族婚礼舞源于瑶乡冲鼓舞(也称长鼓舞)。传说瑶族祖先盘瓠打猎被羚羊伤害,后人猎获羚羊,录皮作鼓,击鼓踏歌祭奠祖先。舞在瑶乡甚为盛行,人人会跳,将冲鼓作为民族神圣之物,置于祖宗神龛之上。明代到瑶山开荒耕作充纳瑶家皇粮的蒋姓,也同跳冲鼓舞,自称为候补瑶民。这些传统舞蹈,有的因反动统治阶级实行民族歧视被禁失传,庆盘五的乐神活动也因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宗教意识的淡倾是逐渐消失。瑶族婚礼舞是在解放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由我县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唐敦榕、唐建胜等深入东山瑶族乡经过艰辛劳动在冲鼓舞的基础上整理、加工、创作而成的反映瑶族婚姻习俗的民族风情舞,自此,瑶族冲鼓舞被搬上了艺术的舞台。该舞蹈表现的
20、彝族传统婚俗
彝族的男女青年相识和相恋后,双方都情投意合,称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请结摩选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婚礼举行前几天,姑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自彝族\虎妻\的传说,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样是不吉利的。传统习俗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院子中间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内彬外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不停,唢呐声不断。男方家聚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前时,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示
21、盐川婚嫁
盐川婚俗与中国传统的婚俗大体一致,即男方主动求婚,然后纳彩、完婚。男女到了结婚年龄时,往往是男方家事先看中目标后,托人去女方家求亲。女方如初步同意,男方将索要女方的生年八字进行“合婚”,有的女方也要看男方的八字。“合婚”是请阴阳先生或算命先生为男女双方推算命理,看有无相克相害,如大相相合即可,因为“男家择妇,贵看夫子二星;女家择夫,贵得中和之气。”这时女方家的人要去男方家看看家里的修建等。合婚以后便是“言礼”,即定亲。定亲时,男方家参加的人是男子的父亲和两个媒人,带的东西有两只鸡、两瓶酒、四色礼,以及给女方家的礼物和亲房的礼品。带的东西有具体的规定,如两只鸡,一公一母,都要用红绳绑爪;酒瓶瓶颈
22、满族传统婚俗
满族传统婚俗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项目保护单位:阿城区满族联谊会代表性传承人:关鹏书关志坤阿城区的满族婚俗有严格的规矩和礼仪,目的是求得一生平安、白头到老。旧时结婚为“三日婚”,是指在举行婚礼时要用3天时间:第1日为女家送嫁妆,男家迎之,新妇此日离家当晚在途中“打下处”(住宿);第2日娶亲,接新妇人至男家后举行一系列礼仪;第3日会亲,女家亲友到男家吃酒赴宴。后经简化并于一日举行。
23、羌族婚俗
结婚有“女花夜”、“正宴”及“谢客”三道仪式。“女花夜”,由女方备咂酒两坛招待前来庆贺、送礼的客人,男女各一坛,大家跳舞、唱歌庆贺。“正宴”即娶媳妇,男方备花轿前来迎亲,新娘穿着特制的红嫁衣,脚穿由家嫂做的红绣花鞋,由其亲兄弟送上花轿,新娘手蒙脸而大哭,有的哭得悲悲切切。父母将平日为新郎做的鞋、袜等塞进嫁妆,让女儿带到男家。拾掇停当,乐队吹起唢呐相送,送亲者背起箱子,抬起柜子,热热闹闹送新娘出嫁。到男家村寨,全寨人齐集寨头,迎接新娘。到了男家,要给伴娘和牵马人少量下花轿钱。下轿后新郎在门口撒把米于地下,厨师提只雄鸡,宰杀后洒鸡血于大门上,以避邪煞之意,新娘新郎即刻进门抢坐上席。新郎新娘入洞房后
24、婚嫁歌
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的一种。流传于中国各民族地区,用于传统婚事礼仪活动中。根据民间婚嫁礼俗形式和程序,婚事中的女方包括有新娘独唱和新娘与母亲对唱的哭嫁歌、出嫁歌等,众伴娘主唱的伴嫁歌、陪嫁歌、送嫁歌、陪十姊妹歌等。婚事中的男方包括有亲戚和朋友们演唱的贺新郎、陪十兄弟、婚礼歌、祝婚歌、喜曲等。婚嫁歌通常顺应婚事礼仪程序有成套的歌曲。一种情况是全过程使用结构、规模不等,但体裁形式相同的一类曲调来演唱,从而形成音乐上互有联系的套曲体,如广西梧州水上居民的婚礼歌。另一种情况是全过程使用多种音乐体裁,包括朗诵性叙事歌调、山歌、小调和歌舞曲等,如湖南嘉禾地区的伴嫁歌。婚嫁歌的演唱形式包括独唱、对唱、齐唱、一
25、平湖婚俗
平湖婚俗主要以“曹桥讨娘子”为代表。旧时平湖民间娶亲时,条件好的人家用轿子,条件差的人家用船载。新中国成立后,都改用船去载新娘和嫁妆。船载是名媒正娶的起码条件。娶亲必须是上午,中午是结婚大宴。结婚那天,新娘从船上上岸后,媒人带着新娘必须从男方家的东南场角走进婆家。姑娘出嫁时送礼的人家都要请到。“对亲”时,男家送的花红礼(媒人礼)不能收,如果收了,就要加倍还礼。还要掘一棵万年青,用红纸包好,寓意新婚夫妇婚姻万年长青。有的还送一对铜饭盂喜物,以猪脚爪还礼,俗称“有脚气”。招赘俗称“招女婿”,一般因家中多女无子,或子幼而缺少男劳力耕种田地和主持家业,女方托媒人招一个与家女年龄相仿的男青年作为女婿。男
26、哈萨克族传统婚俗
解放前,哈萨克族中买卖婚姻相当严重,儿女婚事多由父母包办,索要彩礼常常多达上百头大小牲畜。当彩礼交付一半以后,女婿即可到女家拜见岳父母,当晚可在岳父母家留宿。哈萨克举行婚礼有用绊脚绳绊新娘和新娘往炉火中浇油的风俗。新郎领新娘回家时,男方亲友在路上扯起一根根绳子,新娘想要顺利通过,就要给摆绳者一一赠送礼物,或是让伴娘唱歌,以歌代物。“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一种传统活动。活动开始时,姑娘和小伙子骑马并肩而行,小伙子可以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开玩笑,姑娘无论是否愿意,都不能生气,任由小伙子说。到了折回时,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小伙子,小伙子只能逃不能还手。因此一到折回的路程时,小伙子就策
27、锡伯族传统婚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传统婚礼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锡伯族的婚姻要经过订亲、迎亲两个步骤,订亲又分为提亲和订亲。提亲男方要往女方家跑至少三趟;订婚的仪式有两次;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喜宴娘家要设两日,婆家要办三天,可谓是异常的隆重热烈。拿瓶烧酒去提亲儿子到了十六七岁,家长就要开始为他“说媳妇”。有了合适的对象后,要请一个人品好、有名望又熟悉女方家的媒人,到女方家去提亲。媒人和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方家去提亲时,可以两手空空,不带任何东西。这次去的目的是“探路”,只作一般性的拜访,相互聊聊,不提儿女的婚事。但在告别时,媒人要对女方家人说:“以后我们还会来拜访”——暗示下次要正式来提亲。女方家的人察觉
28、裕固族传统婚俗
裕固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1.2万人(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其中百分之九十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解放前裕固族的家庭婚姻和物质文化生活,解放前裕固族包办买卖婚和帐房戴头婚两种传统婚姻制度及形式,突出了帐房戴头婚不需彩礼、花费较少等的优点,并详细介绍了裕固族正式婚礼的过程。1984年出版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概况》和1994年出版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均介绍了裕固族的婚姻家庭,对解放前裕固族传统婚姻和解放后婚姻形式的变化进行了叙述,认为解放后裕固族传统婚姻形式逐渐消失,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自由恋爱。结婚是裕固族青年的一件大事,所以
29、金秀瑶族婚俗
秋收过后,蓝靛瑶族的未婚青年大都要背着米去串情人。一伙同性别青年按事先约定来到一个瑶家山寨,该寨的异性青年则备下酒菜款待。款待还有仪式,先是客人即兴唱起山好水好主人好的赞词。然后双方在唱中交流感情。盛宴间眉来眼去对准了象,就成对成双地到寨子外边,尽情地倾吐心中的爱慕之情。于是按祖先留下的规矩,由那情郎往爱妹的手上咬一口,再由爱妹朝情郎手上还一嘴,咬这一口还有许多讲究,咬重了说是狗咬;咬轻了,表达不了对情人的爱。这一口还必须往手背上,咬手背又不得咬着凸起的骨节处。假若咬的规模位置都合规定入情理,被咬的伤口发炎化脓、表示恋人的情意已经溶入对方的肌体和血液里。再加上互往手上拴了红、蓝丝线(男给女拴蓝
30、象山海岛人的婚俗礼仪
象山海岛人的婚俗礼仪:象山等地海岛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其婚俗礼仪有许多别样的习俗,如旧时的东门渔村就有:﹙1﹚早婚,海岛的孩子多在六、七就已订亲,十四至十六岁即结婚;﹙2﹚代婚,海上渔业生产受气候之制约,有时选定的婚期男方不能到达,就出现“小姑代拜堂,公鸡入洞房”,即由新郎的妹子代兄拜堂,然后抱只颈系红布条的大公鸡与新娘同入洞房,直至新郎回来了,小姑与公鸡方可撤出;﹙3﹚入赘婚,渔家如只有女而无子,就“招上门女婿”来“顶香火”,下海捕鱼,支撑门庭,而不象大陆入赘者那样被人所岐视;﹙4﹚冥婚,俗称“阴配”,若未婚男子溺亡大海,其父母或亲属则要择一已亡的未婚女为之匹配,然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