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
136、方正剪纸
方正剪纸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方正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倪秀梅(国)陈洪霞王媛方正剪纸是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区域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清朝中叶起源于黑龙江方正地区。其既有东北少数民族剪纸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是本地土著民族剪纸与外来剪纸相互融合的技艺,剪纸艺人自制、改制工具,创造发展有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和套色剪法等几种剪纸方法。内容强调本地人的生活风貌,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形式。方正剪纸艺人师出多门,师承关系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
137、崔氏剪纸
崔氏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崔玉珍崔氏剪纸的艺术精髓是图样的构思与设计。剪纸作品花样新颖,造型别致,形态独特。“由心而生,因剪而活,拿来纸就能剪,想出物就能画”,大纸剪大图,小纸剪小花,不拘泥于图样和尺寸,任由剪子在纸上飞舞。
138、北方民俗剪纸
北方民俗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北方民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代表性传承人:刘延山刘柳北方民俗剪纸是原生态的剪纸形式,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原始母系社会祭祀。最初以制作被祭祀的神像为主,颜色深黑,面貌狰狞,造型诡异,线条繁复,构图对称,适于营造幽深灵异、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黑龙江早期的民俗剪纸多用鱼皮、树皮、兽皮和毡皮等为材料,后逐渐以纸为主料。主要制作技艺有剪、刻、刮、刺、撕、熏、烫、烧、套色等手法,类型作品有平面剪纸、纸编、半立体纸塑等。
139、北安嬷嬷人剪纸
北安嬷嬷人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北安市评剧团代表性传承人:郭昕北安嬷嬷人剪纸最早是满族萨满祭祀所使用的道具。用剪刀纯手工剪成,很少使用刻刀。大多数剪纸作品独一无二,只有少量作品因为是二方、四方连续图案,可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
140、黑龙江桦树皮剪纸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代表性传承人:刘钻黑龙江桦树皮剪纸是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将桦树皮镂空剪刻成各种图纹和形象的一种独特传统的手工技艺,历史悠久。主要为各种动物的图案、代表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等,记录着远古文化的诸多信息,以其渔猎民族所独具的气质,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趣。
141、薛氏剪纸
薛氏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五大连池市文物管理所代表性传承人:薛玉梅薛氏剪纸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剪纸艺术,流行于五大连池地区。薛玉梅出生剪纸世家,她的剪纸工具为剪刀、刻刀、针、线、大红纸、宣纸、磨石和蜡盘等,借鉴和使用了现代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技艺及工具,突破了传统剪纸技艺,剪纸作品富有现代风格。
142、安达剪纸
安达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安达市秀英民间艺术剪纸画廊代表性传承人:孙秀英安达剪纸可追溯到安达拓荒招垦、设置厅县时期。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垦民在逢年过节时,把剪好的各种动物、花草图形用灯灰染后,再衬上金、银、粉、绿等彩纸在大纸上张贴,鲜艳美观。办喜事和寿宴时,在墙上或窗户上粘贴各类形状的大红“喜”字或“寿”字。
143、河津剪纸
河津,位于山西省西南端,运城市西北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此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别是民俗剪纸在古耿大地多有留存,它丰富了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区域民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它的创作题材都以民俗为基础,民俗文化的观点决定了剪纸内容的取向,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河津民俗剪纸在制作工艺上有以下特点:一、制作材料简单易得,一般以大红纸、蜡光纸、丝绸、色宣纸等作为主要材料,民间主要以普通红纸为原材料;二、制作工具都是找村里的铁匠师父加工制作的,大小不同的剪刀一般需要3至4把;三、每幅作品的每道工序都必须是手工和
144、安县剪纸
纸未发明之前,祖先在皮革、金、银、箔、青铜之类器物上镂空或刻花,便是剪纸艺术雏形,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剪纸作品”,是1959年新疆出土的“对马团花”,距今已有15OO多年的历史。安县剪纸艺术源于何时,没有发现确切史料。传承人高一旭收藏的清末民初剪纸作品“童娃花样”“女孩花样”“枕头花样”“鼓肚花样”之类共计500余件,造型精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见当时安县剪纸艺术已经融入百姓生活。民国年间,安县各大场镇皆有专门经营剪纸工艺品的花客,他们或摆摊设点,或走村串户,出售各种花样。姑娘们选购满意的花样,然后照花样绣出美观、实用的嫁妆,或是鞋垫、狗头帽之类的生活用品。此外,还有用于
145、咸阳秦风剪纸
咸阳秦风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其他地方剪纸所不同的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这种特色也决定了咸阳秦风剪纸具有一定的半文物的性质,其富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风格,为研究我国的民俗学、文化史、艺术史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咸阳秦风剪纸内容多以古风民俗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在表现手法上十分注重内涵,追求寓意;技巧上体现了秦人特有的粗犷、朴实、率真的特点。传统的咸阳民间剪纸是中国古文化的艺术再现,它同荟萃在这里的古代历史文物一样珍贵,是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世代传承的明珠瑰宝,其中所承载的许多历史符号,无疑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许多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统的图案纹样其
146、太和剪纸
太和剪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民俗的发展,在民间婚庆嫁喜时,剪纸在民间广为流传。老一辈剪纸艺术家王家和,生于1917年,自幼酷爱剪纸,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中国剪纸学会理事,安徽省文史馆员,作品《清明上河图》代表阜阳参加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赴京参展,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其作品《剪纸服装》获杭州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创新奖,《爱我中华》《富贵锦屏》等多次在全国获奖。进入21世纪以后,太和剪纸得到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以韩萍、任怀俭等新一代剪纸艺术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147、新碶民间剪纸
新碶民间剪纸在当地民间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地域特色,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反映了人们吉祥、如意、安康、幸福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祝愿,主要形式有花样、窗花、礼花和祭祀花。新碶剪纸以传统的题材为主,运用传统的谐音、寓意、象征等方法,寄托人们吉祥、美好的生活。如莲花、金鱼、鲤鱼等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年年有余”;松柏、仙鹤、仙桃等寓意“松鹤延寿”;万字结、如意寓意“吉祥如意”;等等。剪纸主要分布在新碶的各个村落,每个自然村都有会那么一些剪花样的女红巧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部门有意识兴起剪纸普及工作后,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现在全街道各村及社区有分布有
148、象山剪纸
象山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1988年出土的塔山遗址陶器中,就发现有剪纸的饰样,可见其起始之早。这种古老的民间美术样式,至明清时刻则已普遍流行于民间了,象山的村村岙岙的妇女巧手都能剪出一手美丽的纸花。已知的在民国时就涌现出了徐祝山、高妙兰一大批剪纸高手,建国后又出现了徐忠杰、傅一介、谢才华等一批剪纸艺术家。其中谢才华还建有全国一流的《象山才华剪纸艺术馆》,收藏其作品12000多幅,累计长4000余米,最大巨作达36平方米,曾两次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登上中国第七届艺术节金奖榜。象山剪纸以各色腊光纸、宣纸、胶水等为材料,以剪刀、刻刀、铅笔、刷子等为工具,通过艺人的构思、起稿、剪刻和衬背景纸等制作工
149、含山民间剪纸
县内铜闸,褒山一带,民间剪纸工艺较普遍。用一张薄纸,一把剪刀,巧妙剪出各种花卉、鸟兽、鱼虾,以及戏装人物、胖娃娃等平面装饰艺术品,美化生活,深为劳动人民喜爱。平时常看到家庭摆设、馈赠礼品和喜庆节日门窗上配有剪贴,可谓“妙剪生花”。近年来,年青人追求“西洋化”,传统剪纸工艺很少有人研习。
150、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太平钿剪纸 以铜钿形图案和平安吉祥的太平语结合得名。清末民初盛行于温州,现仅在平阳民间流传。用途与民俗结合,题材视场合各有不同:如婴儿对周对应的剪纸作品为“千岁”;上学就业对应“步步高升”;新屋落成对应“丁财两旺”。外观有方有圆,处在字样当中的大多为铜钱图案,也有花环形图案,字样按上下右左中排列。保存较少,大多用好即毁。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