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祭典篇特产
各地民俗文化--祭典篇
16、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今年举办的日期定在2013年4月12日地点:黄帝故里景区活动历史:9活动影响:9参与指数:9简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拜祖大典的主题仍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17、洪门祭典
洪门祭典,俗称“做洪门”,是茶山瑶一种重大民间宗教仪式。这一活动旨在消除野兽之害,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做洪门通常要许多年才举行一次,由血缘较近的同族联合举行。祭典仪式十分隆重,要作三天三夜。首先要设神坛。神坛设在家里(即宗族主之家),祭祀由师公主持。装神坛时,要挂许多神像,请他们降坛领筵。这些神是:大圣、北府、当山、虎相、梁王、吴王、雷王、甘灵圣、社王、陈宏谋、五郎、六郎、三元、三师、三界(冯三界)等诸多神。神坛用五色纸装裱,分为3个营盘,各营盘分别插上刀剑及大小旗帜,上写星宿、日、月、虎兵、龙兵等名称,用120面小旗排插成阵,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门,互相通联,各门再用12支小旗插成一
18、公刘祭典
公刘,出生于甘肃庆阳,是周族远古领袖,中国农耕文化的开拓者。其功迹《诗经•公刘》作了专篇叙述。《史记•周本纪》也有“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懒其庆,多徒而保归焉。周道之兴之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的记载。《括地志》、《元和志》、《一统志》、《庆阳府志》均印证了这一史实。公刘庙俗称老公殿,“老公”是周人对祖先的尊称,源自《诗经•豳风•七月》“献豕从老公”。该地古称周都里,大原,现今属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管辖区。公刘摆脱半农牧生产方式,从庆城山区迁上沃野董志塬
19、平山王母祭典
平山王母祭典是平山县王母村一带村民为祭拜本土出生的女神王母娘娘而自发形成的以道教文化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在汉代以前,王母村一带因桑姓聚居而被称为桑家街。该地流传有这样的传说:“王母娘娘本系该村桑氏之女,因哥嫂不贤,常逼其牧牛、纺织,后遇仙人,嫁配天庭,赐封王母”。西汉时,汉武帝听说王母的故事后,曾“谒王母于此(王母村),饮以琼浆,奏以霓裳,修建王母阁于其(仙台山)上,后人于阁下定居,以其取名王母。”明清两代《平山县志》对汉武帝拜谒王母并建王母阁一事均有记载。之后,王母阁香火日盛,遂在王母村一带形成了王母祭典习俗。王母阁影响很大,县邑内外参拜进香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全国各地都有人慕
20、东岳祭典
井陉东岳庙文化节,是古邑历史上最早的庙会文化节之一,以其形式独特享誉驰名,形成了集信仰、商贸、娱乐于一身、历岁久远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独具特色的是“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鼓乐队、吹唱班开道,善男信女、众香会随轿前行,社火演员身着彩衣,勾画脸谱,边走边演,护卫着整个出巡队伍;拉花、秧歌、竹马、战鼓、高跷各展技艺,队伍绵延数里,巡游五村,普渡众生!所到之处,群众争相围观,广结善缘。形成了仰天俯地、迎福纳祥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井陉东岳庙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境内的石桥头村。该村现有280户,907口人,耕地700余亩。据县志记载,在东汉时已有此村,原名“古辛庄”,后因宋元
21、涞水伶伦祭典
涞水县永阳镇北部的乐平山,古称伦山(也称洪崖山、龙宫山)。乐平山半山坳有一处约10亩的平台,古称乐平,传说黄帝乐官伶伦曾在此居住,因此这里留下了伶伦音乐花塔、钟模坑、伶伦洞、听凤台、桑林等遗址、遗迹和故事传说,也留下了一年一度的“点笙对调”祭奠乐祖伶伦仪式。据《高僧转》记载,汉代僧人在乐平山建庆化寺以后,仍然对伶伦进行崇奉。东晋时期,名僧道安大和尚又奉诏在伶伦墓址上建造伶伦音乐花塔一座,塔高9.9米,状如古钟,塔身佛龛中雕16个演奏笙、管、笛、锣、钟、鼓、瑟等古乐器的乐工像,乐工着汉代军士服饰,跣足无冠,造型丰满生动。宋辽时期,辽僧重修“伶伦音乐花塔”,塔身除了继续保留16个演奏古乐器的汉代奏
22、台头邳彤祭典
井陉台头邳彤祭典,始于明末清初,己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太行山区最大、最典型的纪念敬奉名医邳彤的大型传统群众性文化活动。邳彤,字君伟、安国人,东汉名将开国功臣,曾任太常少府初封武义侯,后改封灵寿侯,是二十八宿中的冀火蛇,他原是刘秀的部将,文武双全。不仅在平定王莽建立东汉征战中功勋卓著,还精通医道,倡导扶植民间医药事业,在祖国医药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功献,邳彤故后,曾被宋徽宗特加封为“药王”。井陉台头邳彤祭典是在建寺庙纪念“药王”的基础上,又逐步形成的一个集文化活动与物质交流于一体的区域性文化盛会,是冀晋文化相得益彰的特色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人们敬香拜神,载歌载舞,祈求吉祥平安,消灾祛病,沿革
23、三皇祭典
沙河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古漳河冲积扇上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黄帝与蚩尤战于冀州之野。1万年以前在沙河大地生存着古代先民,遗存着三皇的足迹,自陶唐氏尧帝建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到商代祖乙迁邢,商代祖乙祭祖地北俎就在沙河市北俎村,《后汉书》记载:襄国有苏人廷。苏人廷即祭天祭祖之廷在今沙河市十里亭一带。沙河民间祭祀三皇由此发端。另有《史记》记载:赵敬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后汉书》记载:襄国有檀台。《大清一统志》记载:檀台在沙河县南。檀台即祭天祭祖之台。据明代《沙河县志》记载:“城西有社稷坛”“城东有先农坛”为民祈报。由此看来沙河有着传承绵远的三皇信仰和祭祖传统
24、云盘山人祖祭典
云盘山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千年古村——马村,西距县城6公里,东距石家庄37公里。307国道擦村而过,石太铁路、石太高速铁路南北两翼穿越。此山虽然不高不陡,确是太行山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云盘山一峰挺秀,崖壑峥嵘。其面对发源于山西的绵河(绵蔓水),名胜区阔达300余亩,庙宇区近200平方米。主殿坐北面南,三面环壁,一面临壑,左盘青龙,右踞白虎,形如一把天然石椅,可谓一方钟灵毓秀的人间圣境。云盘山有大殿三楹,供奉无生圣母。左建三清殿,右有“石娘娘”洞,东西配殿为药王殿、火神庙、送子观音与眼光娘娘殿;东路有水帘洞、总兵庙、苍岩圣母殿等;西路有沉山寨、白虎洞等遗址。山上存有20余幢清代古碑,记载着云盘山的
25、舜帝祭典
舜,亦称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冀州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人。据传,舜受尧禅让、继尧位称帝之后建都蒲坂(即今永济)。他生于4000多年前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是中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的领袖,是“三皇五帝”中的一位明君。舜帝陵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是中华民族尊族祭舜圣地,九疑山玉琯岩的秦汉至宋元时期古舜帝陵庙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三皇五帝”陵庙遗址。2010年,舜帝陵祭典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尚书》说:“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以德化人、以仁感人、以诚待人的崇高品德一直为世人所敬仰推崇。舜帝祭典历史悠久,对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