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莲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莲篇
61、海口莲雾
海口莲雾:天上圣果人间仙桃莲雾,向来是海口的优质产业之一,其种植面积之广、种植规模之大,在整个海南名列前茅。海口莲雾,果实清甜爽口,鲜脆多汁,富含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极高,现有品种“中国红莲雾”和“黑金刚莲雾”均为海南省的优质热带水果品种,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海口中国红莲雾:中国红莲雾是海南特有品种,以黑金刚和大叶红品种嫁接培育而成。主产于海口市云龙镇,这里土壤肥沃、富硒,种出的莲雾肉嫩水多形美。且通过分片种植和管理,实现了四季开花结果,莲雾天天上市。海口黑金刚莲雾:主产地为三江豪福江莲雾示范基地,曾获得“海南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国家农业部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及“中国良好农
62、新一号莲藕
新一号莲藕新一号莲藕属早中熟品种,生育期达115天,3月下旬亩用种量200—250公斤。荷叶宽大,叶脉明显,叶径75厘米,叶柄粗壮高大,株高175厘米,花白色。主藕入泥30厘米左右,5-6节,长120厘米,粗7.5厘米。藕节圆整粗壮,子藕及孙藕发生力强。7月中下旬可以收青荷藕,8月中下旬充分成熟后每亩可收1500公斤左右。种植新一号莲藕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效益在2000元以上,群众种植积极性比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靖安街道田藕基地已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条件认定,已在国家工商总局进行“靖家得”牌农产品商标注册,目前靖安田藕已在南京、镇江、常州、无锡等大中城市的十多家大型农贸市场和
63、贵港莲藕
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莲藕作为一种热带草本植物,除了荷的专称外,尚有菡萏、芙蕖、芙蓉等别称,品种则有红、白两色,红者俗名九品莲。红莲胜在花多,白莲胜在藕多。莲藕在大江南北都有栽种。贵港现辖三区两县市,位处浔郁流域,平原地势低洼,湖沼星罗棋布,种植蓬藕的历史已异常悠久。桂平原来种植量也很多,白石山附近是著名的产藕区,老县城四周先时大小莲池极密集,种莲农户颇多,
64、肇庆莲藕
肇庆莲藕莲藕是莲的地下茎。肇庆莲藕闻名国内外。莲属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腐植质土壤的池塘、水沟和沼泽中,莲的叶子大而圆,叫荷叶,花有粉红和白色两种。莲的种子,叫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里,合称莲蓬。莲的地下茎,叫莲藕,长节,节上有鳞片叶,茎中有管状小孔,折断有丝状物相连。肇庆市,特别是星湖及其周边的池塘和低洼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给莲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肇庆生产的莲藕粗壮、肥厚、浑圆,外皮呈黄褐色,肉白色,微甜而质脆。生吃,松脆爽口,味美香甜;煲熟,细嫩香滑,松化柔润。肇庆莲藕产量高,多用来泡制成糖莲藕,它以松脆爽口、甜而不腻而远销港澳各地。
65、洪湖白莲
白莲是我国南方湖区的特产,尤以“千湖之省”湖北产量最盛。监利县河港众多,湖泊莲片,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所产莲米子大肉厚,营养丰富,200多年前被列为朝庭贡品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监利县观音寺的王伦元考取武举,被封为乾隆皇帝殿前带刀护卫,后晋升为站殿将军。一次他奉旨带兵出征,旗开腹胜,乾隆重帝宴请立功将领,鸡鸭肉肉,山珍海味,十分丰盛。席上一盘莲米大家都不吃,王伦元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因为是盘家乡平常菜,又放在他面前,他就放开肚量吃起来,谁知一吃竟把这盘菜吃得差不多了,坐在他身旁的人提醒他:“这是盘稀少珍贵的菜,只准看,不准吃。”王伦元笑了笑说:“不要紧,这莲米在我家乡到处都是,等我有机会回老家
66、糯米揣莲藕
糯米揣莲藕,又称“云田熟藕”,因产于建水东城外小麦厂海子而得名。据说此地所产的莲藕有九孔,粗肥白嫩,为藕中之上品,用其制作的菜肴,早已遐迩闻名。相传明洪武年间,黔国公沐英巡视临安,知府程子益设宴款待,沐英品尝油炸熟藕后,赞“建水熟藕甲全滇”。另一传说是讲明代永乐年间,有一名叫姚成的异人将其带到京城,让永乐皇帝品尝,被称为“建水熟藕甲天下”。糯米揣莲藕的主料为鲜藕和糯米。制作时,洗净截去一端的藕节,将浸泡过的糯米揣入洞孔中,于锅内煮熟后,去皮待用。食用时,将熟藕切成片,放入旺火锅中烹炸,至表坡呈黄色时捞起,盛入盘中,撒上花椒盐或蘸甜酱油、花椒面、芝麻沫粉、辣椒面、味精配制的佐料食之。其味香酥鲜嫩
67、高山铁线莲
高山铁线莲多年生草本,高6-20厘米。茎基部平卧,上部上升,从去年腋芽长出新茎,径1-2毫米。2回三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长3-5厘米,疏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叶卵形,长约5厘米,宽4-4.5厘米,小叶卵状披针形至狭卵形,具短柄或近无柄,羽状0、具少数缺刻状牙齿或近全缘,表面绿色,近无毛,背面色淡,疏被柔毛,叶脉明显。花单生,下垂;萼片披针形,长3.2-3.8厘米,淡蓝紫色;退化雄蕊两轮,长1.2厘米,先端匙形,雄蕊多数,药隔通常伸长。瘦果歪菱状倒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稍臌,被毛,宿存花往长约3厘米,被灰白色羽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于高山冻原。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
68、雪莲茶
雪莲花采自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一种名贵的青海土特产品。本品是以雪莲花为主,配以红茶等原料,采用科学工艺提取浓缩精制而成,无任何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其特点:科学提取雪莲花的有效成分,较常规食用更易于人体吸收,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适用妇女经期饮用,风湿关节患者。用于闭经、痛经、解留、除寒、除湿、0、咳嗽等症。
69、灵宝阌莲
是灵宝市的主要土产之一,因产于原阌乡县城一带而得名。这种藕色香味俱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肉细且白,极少莲丝,质脆多汁,味甘清香,十分爽口。阌莲藕断丝不连和一般的藕藕断丝连大有区别。这种藕一般九孔,比通常的多两个孔,又称九孔莲。南特产—阌莲,因产于原阌乡县城一带而得名。这种藕色香味俱佳,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肉细且白,极少莲丝,质脆多汁,味甘清香,十分爽口。阌莲“藕断丝不连”和一般的藕“藕断丝连”大有区别。这种藕一般九孔,比通常的多两个孔,又称“九孔莲”。特产文化:“九孔阌莲”的传说(1)据古阌乡县志记载,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的始祖女娲娘娘就在天地间到处游走
70、高要莲藕
莲藕高要市境内河流纵横交叉,自古就是优质莲藕的重要产地。出产的莲藕,生食甜、嫩、脆,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之功用;熟食香、粉、糯,具有健脾开胃,补血止泻之功用。莲藕是大众熟知的蔬菜,食法也最多,是逢年过节款待宾客的佳肴。莲的药用价值亦颇高。400多年前的《本草纲目》就对莲各部位的药用功能进行了详细记述,如藕节可“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等,莲心可“清心去热”。莲藕营养丰富,每100克鲜藕含蛋白质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残51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25毫克。藕不仅可以炒食、煨汤,也可加工制成藕粉、蜜饯和各种花色点心。
71、莲花打锡
莲花打锡(第四批国家级)2000多年前,莲花就有锡制品。清康熙年间,皇上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锡钱币。目前仍有50多名锡匠活跃在街头庙背等村。莲花打锡工具简单,工艺讲究。造型各异的锡器,仅靠剪子、矬子、锤子、量尺等简单工具,经溶、画、剪、打、锉、焊等工序,就落落大方的呈现了出来,这其中的功夫全在手上,故有“三分打,七分磨”之说。莲花锡器精细匀称的锡花、弧线优美的造型、雕刻精美的装饰,堪称民间手工一绝。
72、萍乡莲花落
萍乡莲花落(第三批省级)萍乡莲花落又叫打莲花,以节奏明快、语言生动诙谐、简便灵活,演唱形式独特而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萍乡市志、萍乡文化艺术志均记载:“萍乡莲花落始于宋,本为穷人行乞时所唱,在清乾隆后嘉庆末年(1821年前)出现专业艺人”。萍乡莲花落演唱时由一人主唱,众人帮腔,主唱人左手持莲花响板(一截约2寸宽的半边竹筒,串着4-5个铜钱),甩动莲花响板,发出“沙嗒、沙嗒”的响声,右手击鼓,敲出节奏,衬托唱腔气氛,唱词以七字句为主,也有长短句,每两句一韵或一篇一韵,演时可唱可吟,以唱带数,唱、吟、数相配,灵活机动,优美动听,其音乐由正板数唱和拖腔两部分组成,正板数唱由萍乡地方语音似吟似唱,语音与唱
73、打莲湘
“打莲湘”(又称“打连响”),当地俗称“铜钿花棍”,此舞原为大陆乞丐来海岛求乞时的一种行乞舞,表演时手拿拐棍边唱边舞,颇受岱山群众喜爱。后来当地有人学了此舞,在出庙会时作娱乐性的舞蹈来跳了。目前还流传在岱山长涂岛、东剑岛、秀山岛、高亭镇等地。过去,岱山、舟山、宁波等地习俗大致相同,每逢丰收之年,人们为了庆丰收,总要举行各种迎神赛会,岱山有1庙,庙会名目繁多,内容相当丰富。各庙参赛的有大纛、头牌、鼓船、莲灯、抬阁、高桡、龙灯、地戏、旗锣仪仗、皂隶、马灯、跳蚤会、大头,以及各种杂耍,应有尽有。行进时,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解放前,岱山长涂镇东剑社区的太平庙,每年正月初要出庙会,一连四至五天。因东
74、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是以绍兴方言说唱,现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之一。据《绍兴市志》卷36第五章,“曲艺”第三节记载:绍兴莲花落起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时有绰号称“长手指甲”的张姓艺人,自家乡“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来绍兴卖唱,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初时,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有《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大衫节诗》等。这些节诗大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书目,以绍兴方言说唱,其说表语言通俗
75、聚英书院“九莲灯”
聚英书院“九莲灯”始于明毅宗15年(1642年),由“三教”创始人林兆恩(号龙江1517-1598年)的嫡传弟子卢文辉、陈衷瑜创立,到清道光27年(1847年),聚英书院余玉卿等人在书院里学林龙江先生的经典,学心法、学科仪、做科事,学习民间舞蹈《九莲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文学道。在此基础上吸收民间舞蹈而形成现在的《九莲灯》面貌。“九莲灯”舞蹈自当时兴起。“九莲灯”舞蹈用10多张桌子摆成一个八卦字,中间放一只方桌,10多人手提莲花灯,内点蜡烛,边跑边跳,手中莲花灯不断转动而烛火不会熄灭,飞快在桌子间穿梭,井井有条。舞者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时间延续一个钟头左右,配合紧密,后台有鼓、锣、钹和两支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