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米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米篇
286、饶河大米
饶河大米粮食地域范围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北纬46°30′44″~47°34′26″,东经133°07′26″~134°20′16″。东以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28公里;东北以阿布胶河为界与抚远县相接;北以别拉洪河为界与同江市相邻;西北以挠力河为界与富锦市相连;西以七里沁河为界与宝清县毗邻;南以外七里沁河为界同虎林市接壤。区域边界明确完整。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饶河大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36.5万亩,包括饶河镇、西林子乡、四排乡、小佳河镇、大佳河乡、山里乡、西丰
287、肇州糯玉米
一、环境介绍:1、土壤地貌情况: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腹地,背靠大庆油田,东部与肇东市比邻,西部与大同区交界,南部与肇源县接壤,北部与安达市相连,海拔高度在134-578米之间,平均海拔150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167米左右。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8′12″~125°48′03″,北纬45°35′02″~46°16′08″肇州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肇州县属于冲击性平原,地处世界公认的第二大黄金玉米带,土壤多为黑钙土和草甸图,其中有机质含量基本在2-4%,蓄水能力强,易反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宜糯玉米作物生长,产出的糯玉米颗粒饱满,色泽光亮
288、新开河贡米
新开河贡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集安市境内新开河流域的财源镇、花甸镇的水田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总种植面积200公顷。集安种植水稻已120余年的历史。据民国期间《辑安县志》记载:“光绪20年(1894年)霸王朝村张卫垣,初招韩人试种水稻。至民国2年(1913年),该村开水道长3里,引新开河水,种植水稻100余亩。获利倍蓰。嗣后,农民争效植”。新开河贡米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设备和工艺,经过谷物清理、除杂、去石、分层碾磨、色选等十余道工艺程序精制而成。新开河贡米营养丰富,新开河贡米具有稻米粒大、色泽鲜亮、有光泽、整齐均匀、硬度大、洁白,米饭油亮、清香等特点。吉林省长白山脉
289、兰西玉米
兰西玉米种植有300多年历史。兰西县是全国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以上,近年来有落户在兰西南部的东金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是大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国家星火项目。东金集团“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模式,露易司玉米加工品种由原来的玉米粉扩充到玉米面条、玉米饼干、饺子皮、月饼、蛋糕等。2010年在兰西旅游区建立一个相当于29个足球场面积的玉米地迷宫,是省内最大玉米迷宫。虎头玉米迷宫的为兰西玉米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发展了当地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地域范围兰西县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略偏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小兴安岭余脉拉哈岗沿呼兰河西岸纵贯县境南北,玉米地理标
290、谢花桥大米
谢花桥大米粮食地域范围根据谢花桥大米种植历史、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适合谢花桥大米生产的地域为淯溪镇的洪桥铺、洪锦、曹岗、脚东、绿林山、勤丰、胜利、联合、中山、龙井、八景坡、春新、马店、光明、九冲、林河、刘河等十七个村,保护范围为东径111°48′31″至112°2′,北纬30°48′29″至31°11′22″,版图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87公顷,其中谢花桥大米水稻种植1800公顷。产品品质特性特征1、外在感官特性:谢花桥大米属中籼稻,生长环境多为气温和水温相对较低的丘陵平原,昼夜温差大,生育期变长,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加大,其外观谷粒金黄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小,食味口感佳,
291、莒县南涧小米
峤山镇的小米种植历史久长,优质小米种植带占地5000余亩,年可出产小米320余万斤,以南涧村出产的小米最具有代表性。峤山镇此次申报的划定保护范围为7个社区,辖46个村,地域保护种植面积335公顷。该镇地貌类型多样,东部丘陵、西部平原,土壤呈弱酸性,富含有机质,矿物质元素,极适宜于小米的生长和发展。莒县南涧小米粮食山东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莒县峤山镇所辖46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4′00″~119°00′15″,北纬35°33′15″~35°41′00″
292、五家户小米
据《扎赉特旗志》记载,1949年谷子播种面积20.2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9.88%,平均亩产54.67公斤,总产1108.70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9.54%。1958年谷子播种面积31.39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9%,平均亩产105.4公斤,总产3308.51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46%。1978年播种面积28.51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4.42%,平均亩产68.5公斤,总产1952.94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8.09%。1985年播种面积20.7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平均亩产97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2.76%。凭借非常适合谷子种
293、扎赉特大米
扎赉特旗志记载,1949年水稻播种1.76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72%,平均亩产50公斤,总产88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5%。1958年水稻播种1.24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87%,平均亩产185.87公斤,总产230.48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72%。1948年水稻播种1.47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5%,平均亩产107公斤,总产157.29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56%。1985年水稻播种12.5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6%,平均亩产515.5公斤,总产2693.75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7.11%。1990年从黑龙江方正县引进水稻旱
294、香磨山大米
木兰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刚刚过去的2015年,木兰县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水稻又喜获大丰收,占全县耕地面积60%的112万亩水田,年产水稻60万吨,年产大米46万吨,年产值达到20亿元。同时,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也高分通过国家审批验收。多年来,木兰县举全县之力,以打造“绿色产业基地”为目标,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拒绝引进高污染企业,全力保护水稻生长环境。优质水稻主要生产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工业污染的木兰达河、白杨木河冲积平原及山间河谷平原,地下水储量丰富,四季气候变化明显。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培育了“香磨山大米”营养安全、整精米率高、味
295、望奎大米
望奎大米望奎大米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望奎县行政区域内的水稻种植区域。《望奎县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望奎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请示》,望政呈〔2015〕6号望奎县地方标准DB/T001-2005《望奎大米》
296、汤原大米
汤原大米是黑龙江佳木斯汤原县的特产。汤原县稻米栽种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寒地绿色大米的主产区,是黑龙江最早种植水稻的县份之一,也是三江平原的水稻发源地。“好山好水出好米”,汤原大米具有特殊的品质和口感,这和汤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土壤特点、灌溉水源、气候条件、品种及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无论在全国各大展销会上,还是在大中城市的粮油批发市场和超市里都能看到汤原大米的身影。工作人员说:“即使是种的同一个品种,我们汤原大米和其它地方的大米在营养成分和食味口感方面绝对不同”。这也使得“汤原大米”有了“南五”(五常)“北汤”(汤原)的美誉。据《汤原县志》记载,汤原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11年,由
297、王家贡米
王家贡米是四川广元昭化区的特产。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家镇是广元粮仓之一,彼时,王家大米已经名声大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王家大米之所以因其清香馨甜、口感绵软而颇负盛名,主要源于当地的自然气候。王家镇地处大南山南端,属中低山丘陵地带,平均海拔800米,年降雨量在800-1200毫米左右,日照充足,再加上辖区内田地土壤多为粘性很强的黄泥土,具有很好的蓄水保水能力,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培育出了口感独特的王家大米。王家大米又被称为贡米,这“贡米”的称谓又从何而来呢?午后的阳光从窗户斜照进来,泻在地板上,小屋内明暗交错。63岁的谭俊元老人一边喝着清茶,一边
298、延寿粘玉米
延寿县种植粘玉米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栽培传统农家品种,落后的栽培方式,产量较低。进入90年代,开始推广高产优质杂交品种,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极大地提高,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栽培面积已达5万多亩。解放前,由于生活水平十分落后,用粘玉米面做出了的豆包、粘饼是人们过年过节的最好食品,围绕着粘玉米流传着许多饮食文化和民间故事,“豆包屯”、“臭糜子”就是由粘玉米食品衍生来的屯名和黑龙江人的俗称。随着市场的开发和市场需求,加工产品有保鲜粘玉米、真空粘玉米等系列。以绿色食品企业黑龙江省延寿鸿源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工生产保鲜粘玉米和真空粘玉米,从基地到加工、
299、火山小米
在昌乐县乔官镇远古火山群周围的郝家沟、姬家庄子、孙家沟、段家沟、响水、黑山子、南音等十几村庄,在山岭薄地上,一直种植一种传统的驴缰绳谷子,用它碾出的小米,叫驴缰绳小米,因为此谷物是生长在火山灰之中,所以又称火山小米。说起这种小米还有一段历史渊源。相传,神话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结伴东游,一年秋天,当他们结伴来到乔官地界的郝家沟地界时,发现这里群山耸立,奇木参天,山泉飞瀑,鸟语花香。于是由张果老提议,在此游玩几日,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便在郝家沟村西的蝎子山上住了下来。张果老将他的坐骑拴在了山上的一棵桃树上。几天后,毛驴也许想逛逛山景,便挣脱缰绳
300、偏关小米
偏关小米产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具有悠久的原始农垦文化底蕴,据《偏关县志》记载,谷子种植面积1951年为152704亩、1963年为130774亩,2012年为143000亩。据历史文献记载,谷子为偏关县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且每年保持在15万斤左右。而且当地还有用小米做酸粥吃的习俗。《偏关县志》记载:相传战乱年间,主人淘米准备入锅,发生战乱,待战后归来舍不得弃之而熬粥吃来,结果发现适口性更好一直延续至今。过去在“十年九旱”的困难时期,偏关人靠小米度过了饥荒年代;现在,偏关成为山西省推广张杂谷子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县,产量和效益也成倍增长。偏关县地处黄土丘陵区,境内丘陵起伏、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