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特产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山歌篇
31、坡芽山歌
富宁壮族文化瑰宝——坡芽山歌位于富宁县东北部的剥隘镇,有一个名为坡芽的美丽壮族村寨偏居一隅,村里有55户278人,均为壮族。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壮语地名,意即“山花烂漫的地方”(“坡”为山坡,“芽”为壮语里的杨0花),它地处剥隘景区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清一色的干栏式建筑,房屋墙体由浅黄色的粘土垒成,翠绿色的竹子、芭蕉和菜畦散布于房前屋后,坡芽村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是个美丽而静谧的村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过去一直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从而保留了十分丰富完整的壮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歌圩文化在这里长盛不衰,世代流传的壮族民歌曲调就多达20多种,类似的民歌文化现象,即使在壮族聚居的广西
32、韶山山歌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因舜帝南巡在此演奏韶乐而得名。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俗日渐融合,从而形成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韶山山歌至今已流传了近千年,宋代诗人周行子在《韶山》中描述到:潇湘云水梦中来,犹记蓬莱进酒杯。歌罢远游人不见,玉箫吹月过东台······韶山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是人们在劳作时,用于振奋精神和解除疲劳,音调高亢、节奏性强,按字行腔。她有插田歌、扮禾歌、收工歌等。平腔山歌是人们在进行手工劳作和休闲时,用于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音调平缓委婉,如泣如诉,能讲诉一个很长的故事,包括爱情山歌、赞新屋、思郎君和民谣等。不管是高腔山歌还是平腔山
33、龙岩山歌戏
龙岩山歌戏龙岩山歌戏是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以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为主要基地,流行于闽西地区。粤东、赣南亦有流传。龙岩山歌戏最早源于道士戏,是道士在做法事时,穿插其间用山歌曲调演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龙岩采茶灯”,在其舞蹈中间穿插了类似的小戏的表演,多用方言道白,多以山歌和小调演唱,是山歌戏的雏形。民国初期,龙岩农村就有了民间小戏班,将一些传统剧目改编为山歌戏在农村草台演出,从而逐渐形成了“龙岩山歌戏”这一地方戏曲剧种。
34、资溪畲族山歌
资溪畲族山歌(第四批省级)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唱山歌活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都是通过祖辈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就是畲族山歌重要组成部份,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常借用畲语章法手抄歌本。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记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都唱山歌的习俗,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歌曲。歌种分有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情歌、生活歌、杂歌等,有独唱、对唱和齐唱,很少伴随动作和音乐。山歌的基本
35、连滩山歌
流传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民间歌谣,被称为是南江文化变迁“活化石”。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简介山歌因源于连滩镇而得名“连滩山歌”,由于它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承载着当地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罗定、云浮、德庆及广西的苍梧、岑溪等县,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连滩山歌最初的时候是四句板。到了清朝发展到多句板,它的特点是句句同仄押韵。旋律和调式基本固定,唱的时候,套以不同的内容。唱的内
36、梅县松口山歌
梅县松口山歌,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著名民歌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民间世代相传“自古山歌松(“松”在客家方言中与“从”同音)口出,那有山歌船载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刘三妹”的美丽传说,堪与广西“刘三姐”的故事媲美。松口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质朴浅白,意境含蓄优美,唱腔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海内外客家人所喜欢,是极为宝贵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毛泽东主席说:“我很爱听”,叶剑英元帅说:“不仅要继承传统,也要努力创新。”郭沫若先生有诗颂曰:“山歌入夜唱丰收”。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在当代不但仍然相当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它的民间文学
37、白口莲山歌
白口莲山歌是中山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山市境内的五桂山镇、南朗镇、神湾镇;以及三乡镇、板芙镇、坦洲镇等部分地区。五桂山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此渔猎,位于中山市东南部,地属丘陵,山岭连绵。各自然村均分散在山壑之间。白口莲山歌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客家人自娱自乐、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表现形式。五桂山地区客家人自古从中原迁徙散居在中山的山区聚居。白口莲山歌是五桂山地区客家人最为悠久,流传广泛,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主要以咸水歌曲调,用客家家白话来演唱,衬词多用“啊”、“啊咧”、衬句多用“妹啊哩”、“兄啊哩”。歌唱的即兴性很强,主题以谈情说爱、生产生活、触景生情等。有采茶调、
38、九峰山歌
乐昌市九峰镇,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部,境内群峰叠嶂,农民开门见山,上山砍伐,爬坡耕种,寂寞之时唱歌解闷,有情之时以歌道情初始时叫“唱山歌”,因此类山歌曲调传唱于九峰地域,故统称“九峰山歌”。“九峰山歌”现共有五个曲调:“刘莎妹”、“下南京”、“过山帮”、“九峰山歌”、“牛尾村山歌”、“刘莎妹”唱的是与木头有关的劳动、贸易、生活,因此又叫“刘莎妹杉木歌”,歌词从上几代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改动并且唯此一词;“下南京调”用于男女互相道情、0,多用于对唱,唱者大部分是年轻人;“过山帮调”在高山上唱,腔很高,拉音很长,很随意,歌词不要求工整,甚至可以有曲无词,“九峰山歌”歌词涉及范围很广,无所
39、宝安山歌
宝安山歌是指流传于原宝安县的石岩山歌、大鹏山歌、龙岗皆歌、九龙山歌等。它们共同的特点,基本都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大多是一字一音,偶尔也有一字多音。旋律有的高亢明亮、有的婉转深情;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主要传人有戴坚平(76岁),叶永亮(86岁)池官华(66岁)、廖保(70岁)等。
40、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流行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境白茆镇的传统民歌,创始时间无考。明嘉靖间山东副使白茆人顾玉柱,已在其所立《行乐歌》碑中,以山歌形式叙事。明代冯梦龙编《山歌》10卷,收录有白茆山歌。所流传山歌,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分劳动、古人名、地名、物名、节令、私情、摇船、长工、仪式、佛偈、叙事、儿歌等种类。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组合唱等。近年又创新出一种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形式,深受群众喜爱。曾数次进京汇报演出。
41、桐柏山歌
桐柏地处豫鄂两省交界处,境内桐柏山巍娥耸立,连绵起伏,千里淮河发源于此。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无论是自然景观,或是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桐柏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岭,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处。从月河战国贵族墓地及汉代冶炼遗址、平氏等地出土的大批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桐柏的祖先便在这片富饶秀丽的热土上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着淮河文明。从许多碑文中可以看到,在宋代,桐柏就儒、佛、道教并存,南北文化兼容。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淮源文化。桐柏无论是舞狮、旱船、高桡、山歌、民歌、皮影戏、渔鼓婚丧嫁娶等民间文化或风土民情,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共性,又有鲜明的淮源山区特点。桐柏就许多璀璨
42、通山山歌
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盘歌、急口令等。山鼓是以“打山鼓”伴唱的民歌曲。通山县地广人稀,农忙时人们便自由组合集体劳动,劳动时,通常以打山鼓催工鼓劲。通山山鼓在山地劳动时称“挖山鼓”,地水田劳作时称“栽田鼓”。山鼓鼓音清脆,节奏缓急自由,鼓响歌起,满山鼓声满山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子面。通山人素有打山鼓、唱山歌的传统,清同治版《通山县志》载:“山壁晴光,桥间夜色,渔歌樵唱,田鼓寺钟”,樵歌指的是山歌,田鼓则指山
43、甘谷山歌
山歌亦称“山野之曲”,属于原生态民歌。甘谷山歌主要流行在南北山区,农民劳作或休息时,于田间地头、旷野山坡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甘谷山歌内容丰富,语言粗犷、纯朴、生动,大多表现民间的自然情感和生活感受。甘谷山歌表现形式自由,句式一般为七字句,多为即兴创作,一曲多词,有慢、快两种。慢调为上下句结构,深情舒缓,婉转优美;快调为四字句,一字一音,不拖腔,行腔起伏。甘谷山歌曲调高亢、凄婉、悠长、缠绵、抒情优美,没有乐器伴奏。甘谷山歌与临夏花儿相近,是乡村流行的一种传统娱乐形式。甘谷山歌南北演唱风格不相同,城乡亦有差别,在山区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粗犷美,在城区表现出悠扬动听的细腻美。解放
44、羌族山歌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辖3镇17个乡,总人口14万人,共有羌、藏、回、汉18个民族,其中羌族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6.9%,占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北川于北周天和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长期由当地土司管理。2003年7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民歌歌词结构多以七言四句为主,浓烈的劳动生活气息,鲜明的劳动人民形象和赋、比、兴的创作手法,生动的语言,歌唱的韵味·都体现在歌词之中。如:“唱起来嘛唱起来,莫把山歌凉
45、丰良山歌
丰良山歌简介:丰良山歌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在流行的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形成的客家山歌,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它词句简练,且大多押韵,风格朴素清新,是人民群众用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传授知识,是民歌曲调中丰富多彩的,既有优美动情的山歌,又有节奏强烈的民歌。其代表作有:“使涯唱歌(就)唱没来,猎里搭有山歌台(唷);上昼唱个(就)梁山伯,下昼唱个祝英台(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