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石刻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石刻篇
1、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色达县位于蜀西北,传说曾是岭国长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岭国名将尼崩达尔雅和阿奔•;布益盘达的故里,故格萨尔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有“格萨尔艺术之乡”的美誉。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这片草原上孕育产生。格萨尔彩绘石刻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核心内容为表现对象,融精湛的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再现了岭•;格萨尔王及岭国众将士为民造福、不畏1、英勇奋战的历史场面。石刻以色达县出产的天然板石为材料,制作时多保持石材的自然形
2、大足石刻
大足在四川省东南部、沱江支流恒河上游。在该县的北山、石门山、宝顶山、石篆山等地,保存着始建于晚唐,历经五代,终成于南宋的40多处石刻,造像达五万多个,于是,大足被称为“石刻之乡”。
3、广元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器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广元县志》记述了白花石刻的历史状况,县志中介绍道,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民间艺人采县北太平乡一带白花石,刻制石砚出售。光绪末年,巴中魏喜先、魏礼先来广随叔学艺,后在县城北街开设“老铁笔斋”,因料设计,雕刻成带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鱼缸、石瓶等工艺品。抗日战争时期,国
4、刘井薛氏石刻
“刘井薛氏石刻”堪称我国民间手工技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刘井村位于偃师市诸葛镇,村西4公里便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村南1公里的万安山。其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民自古多有从事石雕的技能。在众多的石刻之家中,唯独薛氏一族一枝独秀。据史料记载,薛氏先祖有8代从事石雕,至薛肯堂(1894—1942)、薛永山父子,薛氏石雕艺术达到高峰。薛肯堂所刻张钫将军张子温的墓志(章太炎撰文、于右仁书丹、吴昌硕撰盖)人称“三绝笔”,现存于新安县千唐志斋。另有不少作品现存于西岳华山或龙门石窟风景区等处。洛阳著名书法家李振九书写的碑文,非肯堂不让其刻。由于过世较早,其子薛永山自幼随祖父庭恩、三叔隆堂学习石刻。13年间,得到
5、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净瓶观音:该产品选用民间极其稀有珍贵的紫袍玉石为材质,集安岳精湛的石刻艺术和传承手工工艺,临摹安岳县圆觉洞净瓶观音,精工雕刻而成。古往今来人们常把它当作吉祥物作为镇宅之宝,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和传世之价值。安岳石刻——宝印观音头像:宝印观音头像是选用安岳县的石料碉刻成,融会了现代高科技,传承了安岳石刻千余年碉刻艺术,是收藏爱好者、佛教信仰者、游客所喜爱的工艺纪念品。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而闻名中外,受此工艺的熏陶。永佳雕刻将传承前辈艺人们的精华,把安岳石刻工艺发扬光大。部分作品有:朝阳洞六十甲子、黄葛大佛寺的地狱经变造像、仿古牌坊设计、建造及雕刻、兴隆大成山大型摩崖造像石刻群
6、岳喜明石刻
岳喜明先生,铜山茅村人,从事工艺美术20余载,以石刻艺术著称。岳喜明先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艺术大师”称号,为第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二十多年来,岳喜明先生先后创作了高品位的作品3000多件,形成了两汉文化为题材的汉化像石、园林建筑、花鸟人物等四大系列。其中,他完成的大型石刻代表作《洛神赋》,高0.6米、长14米,从起稿到完工历时三年,其规模创下徐州“石刻之最”。特别是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作品《苏公行迹图》,以12幅雕刻的形式将苏轼的一生完全贯穿起来,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极高,目前已镶刻在云龙湖苏公塔顶层,供海内外的游人观看。岳喜明石刻是不可多
7、莒南石刻
【莒南石刻】莒南县境内大理石、蛇纹石、黄花石等石雕材料储量丰富。早年民间艺人曾用黄花石刻制烟袋嘴、葫芦、石环、手镯、健身球等小工艺品,只作观赏赠人之用,未形成商品。1968年以境内王家坊前一带蛇纹石化大理石为原料建起莒南第一家石刻厂。1987年莒南已有一个总厂,30个分厂,产品主要有大理石灯笼和大理石工艺品两个大类、近2000个品种。莒南石刻产品造型新颖、美观,工艺精巧、细腻。大型石雕产品大理石灯笼,高7米,重达20余吨,造型奇特,气势雄伟,雕刻细腻,堪称一绝。工艺品中如子田龟、田子鹿、浮云巨龙、山水、人物、花鸟等小型摆件,玲珑剔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莒南石刻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
8、嘛呢石刻
石刻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工具也很简陋,艺人用铁锤、钢凿,根据石块的大小和文字的多少,在起伏不平的石块上进行凿刻,将图形阳凿或阴刻(即凸出或凹人),有的经石需要用颜色装饰,绘制中再用牛奶稀释拌匀使用,有油质的色彩不易被雨水冲落,可使画面色彩保留很长时间。藏族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易于美饰,表现最多、最突出的是“六字真言”即(咯、嘛、呢、叭、咪、眸),其内容寓意深澳,广意为吉祥等。由这六个藏族文字组合成的画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六个字穿插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的、规则的文字图案,用于寺院绘制装饰或铸刻在器物上;再一种是按六字顺序排列组合,并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凿刻在十公分见方的自
9、宁阳苏家石刻
苏家石刻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苏家家族几代手工艺人的加工,形成了一套石刻制作的技艺,并延续发展,产品远销兖州、汶上、肥城等周围县市区。苏家石刻巧妙的利用其石头的自然纹理,采用镂空的雕刻手法,制作成字、画等石件。百余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苏家石刻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雕刻难度大,出品周期长,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
10、石刻三茗茶
石刻三茗茶,是重庆市大足县的著名特产茶叶品种,该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石刻三茗茶主要是由第二代松茗茶、茗螺、茗芽组合而成。重庆市大足县的石刻三茗茶,采自西山森林公园腹地的生态茶园。它主要是由第二代松茗茶、茗螺、茗芽组合而成,品质纯正,滋味爽口,香气清新,水色绿明,叶底匀嫩。石刻三茗茶是大足县的三大历史名茶之一,另外两种为大足松茗茶和宝顶苦丁茶。
11、邵阳石刻
清道光《宝庆府志》载:本地产墨石,用来雕刻笔筒、笔架等文化用品,历久不衰。邵阳石刻珍品以石狮为最,民谣“东安牌楼西安塔,宝庆狮子盖长沙”生动说明了邵阳狮的艺术水平和知名程度。
12、富平宫里石刻技艺
宫里石刻是陕西省历史悠久的地方雕刻艺术,发端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时已具相当高的水平。汉末和魏晋时,又有了很大发展。隋唐时代,京城宫苑的建筑装饰,名人骚客的书画刻制,帝王将相的棺椁石碑碣,又刺激宫里石刻大兴。元代中期,富平出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石匠名叫赵信,曾带200多名石匠进京做活,留下大量名胜业迹。明清以来,宫里石刻走向地方民间,于是石碑楼、石屏风、石碑、拴马桩、柱顶石、供桌、香炉、石羊、石马等等,真乃石用化了。到民国初年,出现了石刻精品,在石刻界留下高名。作为一种地方民间雕刻艺术,宫里石刻首先当属石料驰名。其石质细纯,色泽墨青,清脆悦耳,被称为墨玉。再是工艺精湛,纯属手工,世代石匠都
13、普兰店石刻品
普兰店市生产的石狮、墓碑等雕刻工艺品及城市建设用材、路边石等,因其质量优良,加工精美,深受用户欢迎。石制品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