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薯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薯篇
31、空山马铃薯
“空山马铃薯”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江空山马铃薯近年来,该着力挖掘、培育、打造通江空山马铃薯品牌,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育、繁、推模式,全县种植“空山马铃薯”40万亩。通江种植马铃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常年播种面积18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总播面的15%左右,年产量4.8万吨,总产量居全县粮食作物的第四位。“通江空山洋芋”因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科学的栽种技术,以其良好的品质早在清末民初就已名满巴蜀,在万源、南充、重庆等地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川东北片区的马铃薯种源基地,常年可向外提供种薯7000吨以上。自2005年以来,通江县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
32、下六番薯
遂溪极品下六番薯目前有两个品种:下六女儿红和下六香芋薯,还需按一定的种植方式,而且必须是种植在遂溪县草潭镇北灶尾和下六村委会的一块神奇土地上,约有1500亩左右,才能称为极品下六番薯。这块土地原是堵海造田的“海地”,大概在10多年前,人们渐渐的发现,在这块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番薯与其它地方出产的味道不同,这里的番薯别有一番风味。女儿红薯表皮呈紫红色,光滑无皱痕,无虫害,成薯重量达0.4-0.5公斤。煮熟时薯皮半裂散开,露出红色的薯肉,发出诱人的香味,吃之香、甜、滑;香芋薯表皮呈暗红色,光滑无皱痕,无虫害,成薯重量达0.3-0.4公斤,煮熟时薯皮至薯肉半散开,薯心呈紫绿色,散发出不仅有薯的香
33、荣成甘薯
荣成甘薯主要种植品种为地方品种“蜂蜜罐”,年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年产鲜薯12万多吨。薯块长纺锤形,大小均匀,薯皮光滑,土黄略带淡红色。薯肉淡黄,生食甜、脆、香,烤、蒸熟吃甜、面、软、香,甜度高,口感好,营养丰富。产品种类有鲜薯、烤薯、薯干、薯饼、薯叶、薯粉、粉条、薯泥、薯酱、薯脯、薯罐头、薯糕点、速冻薯块等,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国外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地瓜,学名甘薯,因系外来物种,所以又叫番薯。地瓜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明朝万历年间传于我国。据《闽书》记载,地瓜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在荣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一个在南洋留洋的中国人,看到当地种植的地瓜产量很
34、阿荣马铃薯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732年清朝政府开辟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驿路。设驿站10台,其第三站在本地(即现在的音河乡)。旧名蒙古勒乌克察旗,又名乌尔楚克,现名旧三站。音河以马铃薯为著,过往客商无不以赞。公元1905年,清朝政府取消封禁政策,允许起票开荒,汉人起票买荒从本年开始进入阿伦河地区,马铃薯兴一方产业。地域范围阿荣马铃薯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复兴镇、那吉镇、-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向阳峪镇、得力其尔乡、查巴奇乡、音河乡、新发乡等11个镇、4个民族乡。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荣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
35、峨边马铃薯
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小凉山区,土壤肥沃,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峨边马铃薯历史悠久,早在《峨边县志》(1915年版)记载:“高山彝族地区农作物有玉米、荞麦、马铃薯,低山区主产有玉米、水稻、小麦、薯类...解放前,峨边彝族人民以玉米、荞麦、洋芋(马铃薯)为主食,汉族兼吃洋芋(马铃薯)、瓜类、豆类等”。在彝族土语中,马铃薯又名“洋哟”、“窝来”,是彝族同胞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作物。峨边人民每家早上都要煮一锅洋芋作为中午打尖的食品,在“集尔集铁”、“蒙格”等彝族传统会议中,自古就有边烧洋芋、吃洋芋,边商讨问题的习俗。历史以来峨边农民几乎每家都要种植马铃薯,
36、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特产。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
37、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民和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民薯2号、青薯2号、阿尔法、青薯9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民和马铃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带,境内海拔1650 ̄4220m,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259.9h,无霜期170 ̄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450mm,且分布不均匀,7 ̄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海拔高,温差大,气候冷凉,特别是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特点相吻合,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民和县把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
38、淮阴红薯粉丝
淮阴红薯粉丝是江苏淮安淮阴的特产。红薯粉丝采用洪泽湖优质纯红薯淀粉为原料,经50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采用最先进工艺,在全密封环境下,由电脑动态控制生产,不含任何添加剂,具有天然纯正、营养丰富、久煮不起糊等特点,食用前用开水浸泡或沸煮5—10分钟后,可凉拌、热炒、焖炖、涮火锅,红薯粉丝又名山芋粉丝,一菜多吃、色美味香、主副食兼用、老少皆宜,实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之佳品。淮阴红薯粉丝淮安市淮阴区畜禽产业协会13283845粉丝
39、崇礼红薯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句描述粮食供应紧张时代人们与红薯紧密联系的俗语,如今在上蔡县农村有了新的内涵。昔日被群众当作饲料的红薯成为餐桌上的新宠,以红薯为原料加工产业链条成为脱贫致富的“黄金链”。“现在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是群众改善生活的上乘佳品,加工后还可制成淀粉,淀粉可制成粉条、粉皮,加工淀粉后的红薯渣可制糖色,还能喂猪、制酒精,红薯叶也是一道好菜,在城里的饭店可受欢迎了,红薯秧晒干后也是上乘的饲料”日前,正在上蔡县城黑龙潭市场卖红薯的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选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他种植的2亩红薯获得了亩产600多公斤的好收成,仅此一项就可收入2500多元。在上蔡县像冀国选这
40、界首马铃薯
“界首马铃薯”有着悠久而辉煌的种植历史,上世纪50年代马铃薯农场生产地方品种“界首红皮”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直到90代后,形成以陶庙、颍南为中心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栽培面积发展到高达10万亩顶峰期,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合肥等大中城市。近年来,界首市加大了马铃薯产业发展速度,根据结构调整要求和农民种植习惯,结合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户参与等方式先期在陶庙镇赵庄村规划建立2000亩的马铃薯高产种植示范园,采取三茬种植模式并获得成功,继而带动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发达2.5万亩。地域范围界首马铃薯地域保护范围包括
41、万源马铃薯
万源马铃薯“大清早,戴草帽、扛锄头、背背篓上山。到了地里用锄头从上轻轻一钩,一个个比鹅蛋还大、圆润饱满的‘金蛋蛋’被刨出来,顺着山坡往下滚”这不是传说,这是万源土豆的丰收场面。万源市地形总体为山多平地少,土地大多在陡峭的高山上,加之早些年农民耕种手段落后,一旦土豆被刨出,遍山滚的情况并不少见。万源土豆不仅个大、口感好,而且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深受人们喜爱。2009年5月,万源土豆更是被农业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有了新的名字——万源马铃薯,成为全国著名土特产。小小的万源土豆,缘何能受到世人如此关注,且看——山沟里刨出的“金蛋蛋”土豆,在达州又被称为洋芋。洋者,外来品种也
42、海原马铃薯
海原马铃薯海原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多风少雨,土质以黑垆土为主,富含钾离子,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是适宜马铃薯生长的优质土质。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呈现多样性,也是抗旱避灾作物。马铃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月亮山和南华山两大山系所形成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旱作晚熟区以及北部黄河灌溉早熟区。随着农村经济的战略结构性调整,我县把扬黄灌区的兴隆、李旺、高崖三乡镇确定为菜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北部干旱带的兴仁、徐套、嵩川三乡镇确定为粮菜兼用型马铃薯生产基地,把中南部12个乡镇冷凉区确定为淀粉型生产基地,在注重马铃薯产量、品质提高的同时,打理培育马铃薯繁育基地,积极组建
43、乌兰察布马铃薯
乌兰察布马铃薯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0万亩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为50%左右,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8%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马铃薯产业是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乌兰察布市土壤多为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物质含量的积累。独特的自然条件使马铃薯具有块大、皮薄、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皮光滑、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耐运耐藏、易于烹油及适合加工、适口性极佳等优点。淀粉含量为15-24.
44、长乐番薯
长乐番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大旱,巡抚金学曾下令广种番薯度荒,长乐人始知其名,乃遍植山园砂地,然犹不知其详。因为引种人陈振龙虽是长乐青桥村人,早年寓福州南关外达道铺,其子经纶又以闽县生员身份向金巡抚提出种薯度荒。所以夏允彝、贺世骏修纂的《长乐县志》(俗称“夏志”、“贺志”)均未为陈振龙父子立传。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陈振龙之孙陈世元在福州南台小桥升尺堂书坊刊行《金薯传习录》一书后,大家才知道番薯和陈振龙的关系。道光间福州的藏书家、景阳书院山长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祠”祀巡抚金学曾,附祀陈振龙父子,直至同治初彭光藻修纂《长乐县志》时才为陈振龙父子立传义行。长乐人论番薯,最早为
45、武隆高山马铃薯
地域范围武隆县地处渝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交汇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以山地为主,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米之间,县境最高海拔2033.3米,最低海拔160米。武隆高山马铃薯产于重庆市武隆县范围内仙女山山脉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东仙女山镇石梁子村和白马山山脉白马山自然保护区以东巷口镇走马村、蒲板村,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产面积800公顷,年产量18000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1)土壤地貌情况:武隆高山马铃薯生产地域范围区域地层为石灰岩,土壤为黄壤,多为岩成土,pH值5.5-6.5,有机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