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傩舞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傩舞
16、三圣傩舞
塔桥街位于当涂县南部,文化底蕴深厚,是三圣傩舞的诞生地和主要流传区域。三圣傩舞是该镇一种传统民俗,有脸谱三尊,红脸谱代表太阳,头戴四朵红花,三朵在上,一朵在下;关于它的历史,有的说是封神榜里的人物赵公明,也有的人说是汉朝时期古镇上的一个文官,因为遭到奸臣诬陷而惨遭破孩,人们为了纪念他,制成红脸谱以表纪念;绿脸谱代表万物,头戴一朵红花,红色胡须,是传说中的谷物神,也有认为是封神榜里的人物鸿钧老祖;黑脸谱代表黑夜,代表人物是遮蔽神,传说是蔽天将军,手握狼牙棒上指天下指地,横扫一切妖魔鬼怪,保一方人们平安,也有说是封神榜里的哼哈。至汉朝以来,傩舞一直盛行,民间以祈求平安幸福、驱邪避魔也有为了纪念某些
17、黟县傩舞
皖南黟县建制于秦,古时为山越族人聚居之地,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傩舞便是其中之一。黟县傩舞原是黟县城隍庙会中一种扬善惩恶、祈保平安的民俗活动,定于每年阴历十月初一举行,其参与者之投入,祭祀场面规模之狂热程度不亚于过大年。最为出彩的是“地方王”的表演。“地方王”头戴又高又尖的蔑制白色高帽,身着白色大袍,双目圆睁,面目狰狞,舍伸口外,身后带着一个“解差”,由小鬼们拥簇着跳跃、巡游,表演的节目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府”“小鬼抓鬼”及割舍、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夸张性、象征性表演,以表达惩治恶人、坏人,勾出他们的灵魂,送其到阴间地狱,
18、湛江傩舞
湛江地区上古之时属百越,清代以前为雷州府与高州府的县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尚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形成形成“湛江傩舞”,并历代传承发展。湛江傩舞的内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岛人民敬天崇雷,形成的以雷首公与五方雷将为主体以及土地公婆、艄公婆等傩具的一种独特的雷傩舞,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还有吴川的“舞六将”与“舞二真”。湛江傩舞是古代湛江地区人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周礼·夏官》中记载古代人舞傩:“方相氏掌熊皮,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后汉书·礼仪志》里亦记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的驱傩活动。傩舞在我国各省地区都流
19、石邮傩舞
石邮傩起源于己于1410年(明永乐8年),吴朝宗(吴良臣之子,即太尹公)解职返乡时迎回二十四神像,购嵊头山乐姓屋址修建傩神庙。吴朝宗回乡时,带回八位艺人教傩。石邮村以经济上依附于吴姓的八位杂姓弟子学跳,组建吴氏族傩班,由东、西房二十四位头人共同管理,几位年长者主事。傩班八弟子只负责跳傩和举行仪式,依入班先后为序,分称大伯、二伯、三伯至八伯,大伯为乡傩掌班人,八弟子中一人去世,依序升任,并从杂姓弟子挑选一人为八伯。傩面具共十三枚:开山(两枚)、纸钱、雷公、钟馗、大鬼(两枚)、小鬼、傩公、傩婆、一郎、二郎、关公。石邮现有傩神殿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位于村西孝子里,背北面南,前有空地,临时为搭台演戏的场
20、阳朔傩舞
阳朔傩舞阳朔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俗称为师公舞、跳鬼师,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在阳朔的乡村间,常常以傩舞来驱鬼逐疫。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傩戏。阳朔民间至今还有这种傩舞表演。一九五六年中央民族学院来阳朔对傩舞采风,抢救文化遗产,并进行了录音录像,采集了傩舞的原始资料。近年来,随着阳朔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今滩舞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又被重新整理排练出来,为中外游客作表演。您可在漓江下游的刘三姐水上公园等处欣赏到这一古老艺术。
21、曲周傩舞聚英叉会
曲周傩舞聚英叉会系曲周县安寨镇南阳庄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曲周傩舞聚英叉会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南方艺人路过南阳庄村时身染重病,好心的南阳庄人将其收留,并集资为他治好了病。为报答救命之恩,此人便将自己舞叉技艺传授给了淳朴善良的南阳庄人,取名“傩舞聚英叉会”,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曲周傩舞聚英叉会舞叉表演花样繁多,表现形式丰富独特,演绎故事引人入胜。曲周傩舞聚英叉会展演前,击鼓聚英、庙前整队、鸡血祭叉、涂脸扮鬼、排队跑场,程式独特,隆重热烈;表演时,单挑花、双挑花、双抄花、背剑、倒背剑、怀中抱月、单打锣、双打锣、窜叉、手捻花、猫洗脸,挑、抄、背、捧、滚、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