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
211、崔氏剪纸
崔氏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崔玉珍崔氏剪纸的艺术精髓是图样的构思与设计。剪纸作品花样新颖,造型别致,形态独特。“由心而生,因剪而活,拿来纸就能剪,想出物就能画”,大纸剪大图,小纸剪小花,不拘泥于图样和尺寸,任由剪子在纸上飞舞。
212、高平剪纸
高平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高平民间艺人用它把衣食住行、风俗节日装饰得多姿多彩。剪纸在高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主力军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妇女,她们结合民间的习俗节令,靠着切身的生活感受,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长辈和亲邻那里传承领会,加上自己从心底涌出的创造美的本能,制作出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剪纸。剪纸在民间的流行,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可以说日常生活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是丰富剪纸内容和样式的源泉。春节前家家都要在洁白的窗纸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剪纸窗花,有虎、狮、鱼、鸡、兔、猫、喜鹊闹梅、鱼拱莲、风戏牡丹等不同内容,元宵节家家门前挂彩灯,彩灯上张
213、尤溪坑头明带纸
尤溪坑头明带纸
214、嘉兴剪纸
剪纸起源于战国时期,至北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到图案花样,镂刻金银箔粘贴、窗花、灯彩装饰、皮影人物、节日剪花等。艺人以刀代笔,通过画、剪、刻等技法,加上点染、着色等技巧,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在嘉兴各县(市、区)农村非常流行。海宁斜桥镇及嘉善魏塘镇、西塘镇的剪纸具有代表性。剪纸的工具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彩色纸(多为红色纸)就可以了。剪纸技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折叠剪纸法。就是将一张方纸折三四折,剪好图样,展开后,几个同样的图样重复出现围成一圈,并呈圆形,这种形式称为“团花”。折叠剪纸不必刻意设计图案,随手而剪就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变化万千,其乐无穷。二是对称剪纸法
215、邓庄造纸
邓庄造纸:历史悠久,远销海外。
216、方正剪纸
方正剪纸项目批次:国家级第2批、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哈尔滨市方正县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倪秀梅(国)陈洪霞王媛方正剪纸是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区域民族民间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清朝中叶起源于黑龙江方正地区。其既有东北少数民族剪纸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是本地土著民族剪纸与外来剪纸相互融合的技艺,剪纸艺人自制、改制工具,创造发展有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和套色剪法等几种剪纸方法。内容强调本地人的生活风貌,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形式。方正剪纸艺人师出多门,师承关系少有纯粹的一脉相承。
217、泰和土纸
土纸泰和的桥头、碧溪、水槎等地盛产毛竹,历来是江西的土纸主要产地。土纸由嫩竹经石灰处理后捣碎成浆,以手工抄造而成,现在有些地方已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土纸可用作毛笔书写、包装、手纸等。品种有毛边纸、竹纸、大表纸等。主要产于桥头乡的津洞、高市、碧溪乡的土坪,水槎的西阳山等地。产品销南昌、兴国及武汉等地。
218、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太平钿剪纸 以铜钿形图案和平安吉祥的太平语结合得名。清末民初盛行于温州,现仅在平阳民间流传。用途与民俗结合,题材视场合各有不同:如婴儿对周对应的剪纸作品为“千岁”;上学就业对应“步步高升”;新屋落成对应“丁财两旺”。外观有方有圆,处在字样当中的大多为铜钱图案,也有花环形图案,字样按上下右左中排列。保存较少,大多用好即毁。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19、安达剪纸
安达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安达市秀英民间艺术剪纸画廊代表性传承人:孙秀英安达剪纸可追溯到安达拓荒招垦、设置厅县时期。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垦民在逢年过节时,把剪好的各种动物、花草图形用灯灰染后,再衬上金、银、粉、绿等彩纸在大纸上张贴,鲜艳美观。办喜事和寿宴时,在墙上或窗户上粘贴各类形状的大红“喜”字或“寿”字。
220、万安表芯纸
表芯纸又称土纸,是以嫩竹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处理抄造而成。万安表芯纸以其拉力强、柔软、吸水性能好、色白而著名。从七十年代以来年产量达二千吨,产品在香港、东南亚等地区成为抢手货。
221、兰氏剪纸
兰氏剪纸(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据载:古时南太平山有马西雨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杨从巨为山寨王,该村在山涧,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另有说法曰:汉代华佗、唐代孙思邈等名医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减少了疾病流行,因此,这里病死的人少于其他任何地方,故取名太平寨。清末时候,太平寨剪纸艺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手中的剪纸带有浓郁的乡风民俗气息,用一片刀片几片纸,用心雕刻花鸟虫鱼等等,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用心刻画
222、滦南民间剪纸
滦南民间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剪纸系滦南民间传统美术范畴。传统的滦南剪纸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由于滦南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与东胡鲜卑、契丹文化中心地域的辽西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承,其艺术手法极为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摺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这种风格手法在关内其它领域是很少见的。二是由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政权从山西多次大量移民到这里,促成这一带人口稠密繁衍和经济贸易文化的繁荣,使得另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和山西、河北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通。其艺术特
223、胶东纸斗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当地称巧饽饽或巧果,让闺女带回去给亲友品尝,余下的让女婿夜晚充饥。这种小饼要烙几十斤装在美观的纸斗里。现在,年轻人结婚用不着纸斗了,但有的老人留恋过去的习俗,做几件当装饰品,送给儿女。所以,有的新婚家庭也能看到新家具上摆着众多的纸斗。这些纸斗大多用白色、柠檬黄、朱红、粉红纸衬底,上面贴满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使整个房间喜气洋洋,乡土情趣十分浓厚。胶东做纸斗是妇女之事。纸斗的制作过程,是先
224、北安嬷嬷人剪纸
北安嬷嬷人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北安市评剧团代表性传承人:郭昕北安嬷嬷人剪纸最早是满族萨满祭祀所使用的道具。用剪刀纯手工剪成,很少使用刻刀。大多数剪纸作品独一无二,只有少量作品因为是二方、四方连续图案,可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
225、子长剪纸
子长境内剪纸起源于元代,为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昔时富豪人家每逢喜事,便动员家人剪花、草、鸟、木等,张帖于窗户、墙壁,以烘托喜庆气氛,民间则以自己的想象成各种图样,用以自娱。经漫长的历史演变,迄今已成境内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作品粗犷古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除窗花外,每逢喜庆节日,剪“龙凤呈详”、“双喜字”等以示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