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
31、回族剪纸
回族剪纸起源于唐代,至明代形成独特的风格。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民风淳厚、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回族剪纸在西夏区剪纸中占有重要位置。人们通过回族剪纸作品看到了回族人民的生活以及回族人民的一些习俗和信仰,从而对回族人民加深了解,增进理解。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农民文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有思想的回族农村妇女用回族剪纸表现生活,创作了一批充满乡土气息、风格古朴厚重的回族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继承了传统剪纸细腻的一面,但与传统剪纸不同的是,它在表现内容上更侧重反映回族生活,喜欢用静物来表达安静、唯美的感觉,它们以浓厚的回乡气息,扎实的技艺流行民间,表达了农村回族人民质朴的观念。回族民间有
32、唤马剪纸
苍溪县唤马镇地处川北大巴山支脉九龙山南麓,嘉陵江支流宋江中段北岸,是“中国雪梨之乡”——苍溪县的腹心地带。它溯流而上,可达旺苍、汉中,顺江而上直抵阆中、南充,东依巴中楚地,西连剑门古道。全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3350户、13700多人。唤马镇碧波荡漾的绿水田间承载着历史渊源,连绵起伏的奇山秀峰蕴藏着民间才艺,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生态画图。这里历史悠久,三国蜀将张飞镇守阆中时,在此“驻马品酒赏艺”呼唤走失之马故名曰“唤马”。“唤马剪纸”是指发源并流传于唤马境内及川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是顺应当地人们生活内容和精神追求而产生的。据县志记载
33、漳浦剪纸
福建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漳浦剪纸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受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礼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漳浦剪纸自唐朝起传承至今,尤以独创的“排剪”技法,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1993年漳浦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
34、广灵剪纸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纸行业的至尊地位,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广灵剪纸当地俗称“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作品取材于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色彩绚丽,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纤巧里显纯朴,浑厚中透细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地人年节时把它贴在纸窗上,通过户外阳光的照射,更加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着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内容丰富,工艺精细,色彩艳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广灵剪纸图样
35、丰宁满族剪纸
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区,古来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活动区。该县地域辽阔,山岭连绵,草原辽阔,林茂物阜,是河北省第二大县。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康熙年间,到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了自己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的独特风格,由于当地满人居多,决定了满族剪纸的走向,是以窗花、礼花、节令、民俗为主要内容的,极具地域化、民族化的特殊风格。清末民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村村有自己的剪纸群体和高手,几乎人人会剪纸。建国后,剪纸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之更贴近现实的生产与生活。每到年节,当地人不但有剪纸的习俗,而且家家有贴剪纸的习惯,剪纸成了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36、金坛刻纸
刻纸是流传于金坛地区的一种颇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品种,生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当地百姓为驱鬼祛邪、祈福迎祥,即有在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挂门笺、喜笺、花笺及喜娃、寿星、钟馗等图案和花鸟虫鱼窗花之习俗。清末,一批老艺人且将灯笼、龙灯等手工制作技艺与刀剪各式镂刻图案技法结合起来,并逐渐在金坛乡村流行,代代相传。金坛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无论幅面大小,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都按照剪纸艺术的规律和要求去做,这样,即使金坛刻纸具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持其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因为刀刻时稍有不慎就会使整幅(叠)作品前功尽弃。如借用微雕技艺刻制的作品《争艳》中的孔雀尾翎刀刻1万
37、四川手工剪纸(涪城剪纸)
剪纸艺术在我国四川分布不均而且稀少,特别在四川南方剪纸艺术弹指可数,又特别象黄英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最能代表中国川西风格、代表川西本土艺术特色的剪纸艺术可说是独一无二。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工具也很简单。在纸发明之前,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剪纸的,在有纸之前,用其它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只能说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农村里面剪纸最为普及,最易上手,效果立见,纸材料成本又低廉,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最适合人们闲暇时制作,因此随处可见剪纸。熟练的民间艺术只打腹稿就能够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样,专业艺人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称为“刻纸”。经起稿,剪刻,揭离,修整,粘贴而成,一次可作数十张,蜡板是用黄蜡等材料自做的,非常讲就。
38、长白山满族剪纸
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遗存有丰富的满族原生态文化,长白山满族剪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长白山满族剪纸始于明代,后金皇太极时(1592-1643)女真人已开始自己土法造纸,用败萱楮絮、东山桦木等为原料,满族称这种纸为“豁山”,虽质地粗糙,却为满族剪纸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用皮革、鱼皮、桦树皮、树叶、麻布等乡土薄片材料剪刻图案,形成了独自的面貌。长白山满族剪纸起源于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在萨满主持的多种祭祀时,产生了对祭祀服务的剪纸——嬷嬷神剪纸、佛托剪纸、白挂签剪纸等,产生了表现萨满崇尚、满族信仰的剪纸。满族剪纸起源于为萨满祭祀
39、丰城挂联剪纸
丰城挂联剪纸(第三批省级)江西省丰城市的剪纸工艺始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初的表现内容形式以“挂联”为主(即春节挂在大门横梁上的门联)。挂联俗称“挂钱”、“挂签”,寓意“挂剑”避祸消灾。工艺是用大红彩纸把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剪、刻以横幅形式悬贴在大门横梁上,使春节门庭充满吉祥喜庆的色彩,在我国江南数省,普遍喜贴门神挂联。原始的挂联内容主要是十二生肖、刀剑、八仙等古朴图案或“福临门”“春满人间”等吉祥文字;后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桥梁建筑、小河山川等100多个艺术品种,产品远销江南诸省,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40、新干剪纸
新干剪纸是农耕社会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据考证,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玉器文物纹饰,就是原始的新干剪纸雏形。自古以来,新干剪纸主要是平民百姓操办“红”、“白”喜事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既节俭又实用,为群众所喜爱。新干剪纸在民间发展,内容多为图案纹饰,婚嫁喜庆、年节及丧事等民风民俗,尤其擅长表现“红”、“白”风俗,如妇女的拦裙花,头盖花,新房门帘,小孩的帽子,口枷花,春节的彩帘、丧事的灵屋、寿鞋、鬼衣、鬼钱等,民间剪纸渗透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新干剪纸的内容也注入了新的元素,表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群众喜欢的大红大绿气氛,又有寓含着福份、财气、兴旺等美好愿望,传统风俗与现代生活相互
41、梧塘黄氏纸扎
梧塘黄氏纸扎流传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自清道光年间黄玉贤开始,传承至今已逾六代,有100多年的历史。纸扎在民间有扎作、糊纸、扎纸、像生、扎罩纸、彩糊等称谓,是融合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指丧俗纸扎,在莆田传统民间习俗中流行较广,主要用于祭祀及丧事活动中所制作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等焚烧的纸品,一般与民间丧事及祭祀活动相关。梧塘黄氏纸扎的制作需要经过选材、扎骨架、糊制剪贴、折叠、彩绘等流程。先由芦苇、麦草、竹子或麦秸杆等材料塑造各种基本形体的框架,中间用粗纸做垫,然后根据造型需要用不同彩纸进行剪镂、雕琢、糊制在框
42、纸笺加工技艺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安徽省合肥市,流传着的纸笺加工技艺,是传统造纸工艺在技术上的延伸和发展,在历史上承载着书法、绘画艺术,并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纸笺加工技艺就是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手抄原纸(生纸)做成加工纸,目的是为了更适合书写、印刷或为书法、绘画所需,增加艺术性和观赏性,提高文化内涵。传统加工纸的工艺产品主要有:手绘描金粉蜡笺、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木板套色水印笺以及绢笺、砑花笺等。粉蜡笺,又称粉蜡宣、五色粉蜡笺、梅花玉版粉蜡笺、描金云龙五色粉蜡笺、描金云龙彩蜡笺等,是源于唐代的
43、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但内容丰富,且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
44、中阳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
45、庆阳剪纸
庆阳剪纸题材广泛,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其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并加以大胆夸张、自由装饰。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