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纸篇
61、泰山剪纸
剪纸是泰安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多在春节或其他喜庆之日,用来装饰窗户、墙壁、天棚、灯笼、面缸、纸斗等。过去剪纸作者除一少部分是民间艺人外,大多为农村妇女,题材多为吉祥之物,或神祗偶像,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突破实物装饰的范畴,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剪纸艺术工作者常以泰山雄奇瑰丽的风景为题材,或创作单幅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插图、连环画、书画装帧,或制作幻灯、舞台美术等,创作出大批独具泰山风格的剪纸艺术品。泰安剪纸艺术以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剪纸学会副会长柯大先为代表。他先后发表近千幅作品,其作品热情讴了新时代、新风貌、新人物、新生活。1981年,他创作的
62、西山纸
西山纸:在唐、宋时代就颇负盛名,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细腻柔韧、光润洁净、吸水性强、旧存不蛀、质地优异而走俏海内外,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也为之动容,亲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四库全书》。1974—1976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出版局几次到将乐调纸印刷《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和重要历史文献。我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龙西山的“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造西山纸的原料是嫩毛竹,采集的季节讲究,必须是立夏小毛竹快长出叶子的那个特定时节。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命钦差大臣到将
63、浦江剪纸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尤其是清代地方戏曲在浦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浦江乱弹,采用戏曲人物作为剪纸题材成为一种尝试和追求。浦江戏曲人物剪纸在浦江乱弹的独特艺术效应下生发灵性,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类型,从而成为中国剪纸主要流派之一。浦江剪纸,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题材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浦江剪纸历史悠久,据传南宋时期就已相当盛行。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她们除了按传统图样熏样剪制外,有时也自己设计画稿,进行创新。作品大部分是用
64、蓬莱烧纸调
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烧纸调是整个烧纸仪式活动的伴曲,含鼓乐和唱曲两部分。唱由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主要有大腔、悲腔、急腔、大悲腔、四大腔、娃娃腔、对口腔、接神腔等;十八调主要有接神调、安神调、封灯调、送神调、三棒鼓、慢板、悲调、靠山调、喜盈门调、流水调、搬亡人调、答文良调等。烧纸调旋律婉转,节奏富于变化。演唱故事时,唱腔遵循“接神、安神送神”的程式,中间根据故事内容自由选择调式。烧纸调的伴奏乐器为单皮鼓。单皮鼓形似蒲扇,使用时
65、富阳纸
富阳纸是浙江杭州的特色产品。富阳几乎生产所有类型的中国纸。富阳造纸业已有1900多年有历史。富阳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我国手工纸的重点产区之一,名闻全国的“土纸之乡”。古书就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相传,宋朝一位名叫谢富春的大臣常用富阳赤亭纸呈书皇帝,皇帝见所呈纸张颜色洁白,墨迹清晰很是惊讶,当他问明该纸的出处后,立即将“富春赤亭纸”御封为朝廷公文和科举考试用纸。富阳纸分竹纸和草纸两大类,因纸质细软,富有弹性而久享盛名。富阳纸品种繁多,现主要有用于书法作画的宣纸和以手工制作的“坑边纸”。富阳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初以桑根造纸,后用藤皮和楮皮,统称皮纸。作为皮纸主要原料之
66、上党剪纸
上党剪纸历史悠久,土生土长,像原野的花,散发着浓厚的芳香,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我国的剪纸究竟产生于何代,历史上没有记载。1959年,才在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阿斯塔那地区)出土的《对马团花》、《对猴团花》上记载有章和十一年辛酉岁正月十一日。高昌章和十一年即西魏大统七年,也就是公元541年,说明我国剪纸大约就是这个时期开始的。但从后来又出土的南北朝的剪纸、晋国圆形对闯金饰片、西周铜带饰、战国的镂空银饰片、西周的秦公簿、西汉的金饰片等精美的图案中不难看出,这种金银饰片的雕刻和剪纸同属彩画的体系。这说明剪纸可以追溯到很古以前,至少在西汉以前。曾有首古诗为证: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
67、苍南点色剪纸
苍南点色剪纸是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纸扎艺术,主要用于祭奠、太平纸龙等纸扎装饰,作品形式多样。点色剪纸的制作是采用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技法,采用薄薄的白色生宣纸,用独特的刻刀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用白纸剪刻成图案,再根据不同场景点染各种色彩的,也有直接以金银纸和色彩纸剪刻镂空套拼而成图案的。苍南的民间剪纸艺术由简入繁,从粗到细,剪、刻技艺日臻成熟和完美,其表现形式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镂金托色剪纸等。点色剪纸的主要载体有礼品册、画框、画轴、台挂历、宫灯、扇面等。表现的人物方面的题材,多是戏曲故事,通过夸张变形手段、精湛刻制;表现的花鸟鱼虫方面题材,大多寓意某种
68、奉贤乡土纸艺
在上海南郊的奉贤,自古以来流传着人们喜爱的纸艺艺术。刻、剪、折是民间艺人施展的手工工艺。随着时间的长河,刻纸、剪纸、折纸艺术不断地升华,成为人们生活中,特别是喜庆、丧葬、装饰时的必备用品。奉城刻纸,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四年,它的艺术魅力,曾为江南一绝。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线条明快丰富,构图隽秀优美。解放前,以“香火”为营生的艺人,都擅长刻纸,内容大都取材于古典名著,历代典故,民间传说、吉祥如意等。如“八仙过海”、“水浒人物”、“西游记人物”。解放后,题材有所拓宽,融入了许多现代作品。在过去,时行陪葬祭品,香火活各师各宗的风格独特。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转换和习俗的改变,很多依靠刻纸谋生的艺人-
69、灵宝剪纸
灵宝剪纸历史悠久,相传周代末期,道教始祖老子不愿看到周王朝的覆灭,欲退隐而去。当他骑着青牛途经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著写《道德经》。当时,这里正流行瘟疫,老子就用青牛口中吐出的牛黄制成丹药散发给老百姓,遏制了瘟疫的流行。后来老百姓把老子骑的青牛视为神牛,加以膜拜,并在每年正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都要剪贴金牛,并写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从此灵宝剪纸代代相传。灵宝剪纸在豫西民间剪纸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悠久的历史和黄土地造就的人文气质,形成了它粗犷、质朴、率真、浑厚的艺术特色。2008年6月,灵宝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
70、凤凰纸扎
凤凰纸扎种类繁多,可分为龙灯水族、狮子走兽、人物神像、虫草花鸟、纸绢风筝、宫灯彩灯、娃娃面具等七个系列。2008年,凤凰纸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纸扎艺术”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凤凰县的“纸扎技艺”尤为精湛,历史悠久,流传很广。凤凰县的“纸扎艺术”没有过多进入官方文献,详细的历史记载甚少,全凭老艺人们一代代口述相传。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凤凰地域初始建县(渭阳县)就有纸扎艺术问世,沿袭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纸扎艺术主要用于民族民间节日喜庆、祭祈庆典。《凤凰厅志—乾隆志》记载:“元宵前数日,城乡敛钱,扮各样花灯,为龙马禽兽焦虾各状至十五日夜,笙歌鼎沸,灯烛辉
71、鹤庆棉纸
鹤庆县的手工造纸历史悠久,产品精良。据有关史志记载,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鹤庆的纸业生产就遍布境内。到了民国初年,有规模的造纸作坊有数十个,年产白棉纸2000多驮,土纸3000驮(每驮50———60千克)。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丽江、永胜、剑川、大理、下关、祥云等县和印度、缅甸等国家。鹤庆白棉纸,因雪白如棉得名。每张纸长、宽各50厘米,薄如蝉翼,韧似锦绫,质软防蛀,吸水性强。不仅是过去“当家”的书写纸,还是抄写经卷、书写契约的好材料。据有关学者鉴定,凤仪北汤天村董氏宗祠发现的南诏、大理国的经卷中,有些是用鹤庆白棉纸抄写的。宋代建造的洱源火焰山塔出土的中草药包装纸,
72、腾冲宣纸
早在清代,腾冲人就利用本地盛产的枸皮、仙人掌生产出“观音塘大白纸”(后又称“余宣”),颇受书画界的青睐。当年徐悲鸿大师用之挥毫后,曾称这种纸不仅有“正宗”宣纸的种种优点“正宗”宣纸的种种优点,还有一大长处:作画后别人无法偷揭。70年代末,这一传统产品正式定名为“腾宣”。(保山)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砚,每一样都有讲究。而远在滇西的腾冲,其生产的腾宣那是一段佳话。腾宣的质地、色感、吸水性都是不失为上好的书画用纸,并受到书画界的推重。1941年底,徐悲鸿大师从东南亚取道腾冲归国之时,曾特意买了三驮腾宣带回,并对一位画者称赞说,腾宣不仅有头宣(宣城纸)种种长处,而且还有一个头宣所没有的好处:作画后别人
73、绵纸
彝良县绵纸生产,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滇东北和黔西北地区负有盛誉,故有“彝良绵纸”之称。绵纸是采用楮树皮原料加工而成。制法:先将一定数量的楮皮穰,配上一定数量的奋不顾身上锅蒸熟,取出后捣成细末放入池中沤,经过一定的时间,便可以用竹帘从水池中一张张地抄纸了解。竹帘的大小,可以根据所加工绵纸的规格确定。彝良绵纸素以质地细致颜色洁白、薄柔坚韧见称,具有吸湿性强,耐于久存等优点。适于作证书、书画等用途广泛。此外,还可作炮捻、上疮捻、表糊等特殊用途。在城乡市场上,已经成紧俏商品,长期以来均处于供不应求之势。为了提高彝良绵纸生产量,关键是要在牛街、洛旺和钏鸣等重点产区,保护和发展楮树资源。(昭通)
74、玉田剪纸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从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刻的认识和悟化能力。玉田剪纸,有剪与刻两种,即在纸上剪出各种单纯而明快的图案,如人物、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等形象,作装饰之用,一般以大红纸和粉红纸等为材料。制作工序是:首先要将准备剪的各种颜色的纸剪块、折叠,然后用剪子剪,剪的手法灵活多样。一般是左手捏着纸,右手握剪子剪形,来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形,最后将剪完的作品进行抚平平展、张贴即可。玉田剪纸制作主要分布在玉田县的石臼窝镇、鸦鸿桥镇、玉田镇。玉田县具有得
75、昭通土纸
昭通土纸,又称“草纸”,自明代以来应有生产,迨及民国年间,其生产水平已有新的发展。据《地志资料》载,在1920年前后的一段时期,昭通市各地均有很多生产规模不等的土纸厂,尤以威信县土纸生产量大,远销滇东北和黔西北等地。1953年开始招待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时,昭通行署就把土纸生产人微言轻发展本地区工业重点产品来抓。在1958~1962年“遍地开花”、“大办工业”中,农村社队采取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方法,办起了五、六百家土纸厂,当时年平均产量均在5000吨以上,对保证全省城市居民的卫生用纸,曾起过重要的作用。80年代以来,昭通市土纸年平均产量,仍然稳定在2000吨的水平。昭通土纸质地细腻柔软,吸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