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中国十大名砚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中国十大名砚篇
1、端砚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据说到了唐中叶时,一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见有两只仙鹤落进溪水中再没有起来,他张网捞捕,捞起了一块石头,石中有鹤鸣声,他把石橇开,奇石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上面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后来砚工们纷纷仿制,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工艺品的开始。
2、贺兰砚
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因其砚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叠加,相互衬托辉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种象形图案。石质硬度为3度,是一种很好的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色彩对比清晰明快,古雅莹润,端庄秀丽,叩之有金玉之声,呵气可以生水,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因石材天然两色,有别于端、歙、洮等砚,故历来制砚艺人都非常注重
3、洮砚
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
4、歙砚
歙砚别名龙尾砚,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罗纹砚最易发墨,最宜笔锋。罗纹砚中,以纹理细密的古犀罗纹、鱼子罗纹和暗细罗纹为最佳。歙砚因其石纹各异而拥有不少雅称,如金星砚,砚石中洒布金黄色点,黑地黄星,宛若夜幕繁星;罗纹砚,蓝黑细线似罗纹,细的如盘发,粗的似卷带,起波的灵动,像卵石见扁见圆;蛾眉砚,卧蚕、柳叶都似眉,长的长,短的短,有的还成双成对,恰似脸上挂双眉。另外还有鱼子纹、瓜子纹、枣心纹、算子纹、松纹、豆斑纹、角浪纹等,雕砚名家们一般都会因材琢砚,让纹彩尽量展现出自然纯朴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尽管罗纹歇砚实用价值很高,但名气并不是最大,歙砚中名气最大的是金星砚。从唐代开采歇石以来,金星砚的名气一直高居首位,被人们认为是歙砚的代表。金星砚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砚中之上等佳品。
5、红丝砚
《红楼梦》数个版本中,最受“红学”研究者器重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但“脂砚斋”究竟是谁一直难有定论,这也是马孝亮认为最难破解的一个谜。红学家们多数望文生义,认为“脂砚”就是调胭脂的砚台,而不是研墨之用。但记者在临朐采访时有了重大发现:“脂砚”其实是大量存在的!“脂砚”就是临朐特产红丝砚!“脂砚斋”应该就是临朐人!临朐红丝砚曾为古代四大名砚之首。因为临朐属于青州,也称为青州红丝砚,都由红丝石制成。红丝石主要在临朐县冶源镇老崖崮村周围出产,有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常见有黄地红丝、紫红地褐丝、红褐地紫丝等色彩,是制作砚台的优质材料。红丝砚唐宋时期即负盛誉,文人墨客倍加推崇,唐柳公权、宋欧阳修、唐彦猷、苏易简等均甚重此石。宋时因石脉采尽而停止。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著作《楝亭十二种》中的《砚笺》关于红丝石砚的记载是:“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红同脂,故得名脂砚。红丝石红黄颜色相间
6、松花御砚
松花御砚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吉林通化长白山区砥石山的江沿,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这里也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树木丛生,林海茂密。六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松花色泽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御砚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到了满清朝时期,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但由于清朝皇帝的专宠而没有能够发展起来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国宝御用,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康乾时期制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目前现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
7、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简称思砚或思州砚,又名金星石砚,是岑巩县的特产,古时即驰名神州。思州石砚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其石质细腻,内含金星,经磨耐用,有文人赞曰:“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当今的思砚保持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揉和当代艺术,造型奇巧而精细,结构复杂而严谨。雕刻有“双龙抢宝”、“单龙戏珠”、“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犀牛望月”、“喜鹊闹梅”、“青松白鹤”、“松鼠偷葡萄”、“鲤鱼跃龙门”、“龟砚”、“蛙砚”、“金鱼砚”等60余种图案,优美而古朴。尤其是图案中的动物眼睛,植物花蕊,珍宝奇珠以及日月星辰等都是用天然金星石制成。成品通体漆亮,光可鉴人,金星闪烁其间,如哈气砚塘,则其云滋露液久久不收,令人爱不释手。思州石砚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奇,备受青睐。是我国“八大名砚”之一。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清康熙皇帝作为御砚,是当地历代官府进奉朝廷的珍贵贡品
8、淄石砚
石砚,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因古称淄州而得名。起始于唐,盛于宋,苏东坡称其为“淄石砚”米芾称其为“淄州砚”,唐彦猷在《砚录》评述:“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陆游《蛮溪砚铭》:“龙尾之群,临韫玉之伯仲也。”所以淄砚又有韫玉之称,古人评砚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由于淄砚金星遍体,又有“金星砚”之称。北宋末,金兵入侵,文化中心南移,在以后的二百年间,淄砚一度沉默。明清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文化繁荣,淄砚复为世人所重,乾隆年间,盛百二任淄川县令,对淄砚的历史、现状和石质进行调查研究,编《淄砚录》。清朝、民国时期,淄石砚曾流传于山东一带。
9、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为唯一烧制的砚品。它产于我省绛州(今新绛县),历代帝王将相、名流大雅竞相收藏,在中国砚史上,它独树一帜,为山西省特有,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具有三晋特色的艺术珍品。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西汉,兴于唐,盛于宋,至明代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在明末清初失传。澄泥砚具有发墨快、质细、性坚而不燥、润笔不损毫等特点,不仅实用,而且雕工讲究,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又因历代作为贡品而闻名天下。新绛县博物馆副研究员、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子蔺涛从1986年开始,多方查找资料,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了绛州澄泥砚。在1994年中国名砚博览会上,蔺氏父子研制的绛州澄泥砚获得金奖。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扩大,绛州澄泥砚的生产规模也逐年扩大,花色品种不断增多,销售渠道越来越宽,蔺氏父子还在北京、太原等地设立了代销点。澄泥砚又成为受人们青睐的珍藏品、
10、易水古砚
产于河北易县。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后主的常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安徽歙州,成为“微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易水古砚的造型分鱼、龟、龙、蚕、蝉、琴、棋七大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雕图。其雕花图案古雅大方,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如龙凤祥云、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天女散花、二龙戏珠等。雕刻出的人物、花卉、鱼虫、山水、禽兽无不栩栩如生,维肖维妙,耐人寻味。易水古砚的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上。这种石料是蓝灰色或带有紫、碧、黑、灰等颜色的水成岩,有的石料上还生着天然的碧绿色、淡黄色或白色的斑纹或“石眼”。石质细腻如脂,光润如玉,坚柔适中,易于发墨,是制砚的上乘石料。制砚的工匠根据石料的不同形状和奇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