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特产
山西省美食小吃,舌尖上的山西省
牛肉丸子面
生在临汾,就不能不说牛肉丸子面。在临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门面都不大,属于平价小吃。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来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适合喜欢辣椒的人吃。看上去它的做法很简单,面条好像是提前蒸好的,在大厅的最深处有一口大锅,里面是用大量的辣椒,配合牛骨等煮的老汤,使得老汤浓厚香醇,同时老汤也成为了牛肉丸子面的最大卖点。汤里还炖着丸子,可以看到上面厚厚的一层辣椒油,吃的时候用滚烫的汤一次一次的把面条浇透浇热盛上丸子,再放几片牛肉和星点香菜就可以了。很辣很爽,辣中又透着麻麻的感觉,总是令人神往.大家都吃的大汗淋漓的,尽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不少哦。有名的当数白老三家的面了,在临
天镇豆腐皮
豆腐皮系天镇县城的传统名产。天镇城的豆腐皮,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天镇城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它的制作过程有关。据行内人讲,把黄豆打浆、烧胚、过滤、点浆、舀皮,一锅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张,接着是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温下进行的。刚刚从豆腐皮布上扯下来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颤颤,如果把它象手绢那样揉成一团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会有一丝裂缝,而且都不会掉角,真是筋得难以想象,这也是天镇豆腐皮的独到之处。天镇豆腐皮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据化验,天镇豆腐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纤
浑源烧酒
酒是用高粱、大麦、豌豆、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因其酿造、勾兑程序不同,酒又分为三大类,即不蒸馏酒、蒸馏酒、配制酒,浑源烧酒属蒸馏酒类。所谓蒸馏酒,就是发酵的酒液经过蒸锅器蒸馏,贮存、稀释、勾兑等工序后配制而成的酒,亦称烧酒。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群结构,再加上浑源盛产高粱、豌豆、麦类和米,因此浑源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战国初(约公元前五世纪)李峪庙坡所遗存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器中,有不少是温酒器和饮酒器,可见二千五百年前当地人不但有饮酒的习俗,也有制酒的工艺,不过所饮之酒是原始的人工发酵酒。到汉朝时,泱泱的大汉帝国酿酒业已相当发达,酿酒作坊遍布
蒿籽面
“蒿籽面、高粱面、豌豆面”的吆喝声充斥在小城的街巷里,那“面”字儿的尾音逐渐挑得很高,也拉得很长,非常有特色。寻着声音看到了一位胡子和脸被面粉扑成灰白色的卖面人,他是我的朋友老郑。十几年前在阳高压力管厂下岗后,一直蹬着人力三轮车从事一些小买卖,供一儿一女上学。如今,儿女都已上了班,可是老两口勤快惯了,一直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意思。老郑老婆卖面皮凉粉,他是猪皮冻儿和蒿籽面交替卖。他看到我后,老远就招呼我带些蒿籽面。同行的同事问我这面好吃不好吃,老郑接话茬高声说:“蒿籽面、蒿籽面,吃了上顿想下顿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仍然是拉得很长,挑得很高。家乡的蒿子面是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籽粉
丸子面
丸子面做法:原料:牛腿肉750克,鸡蛋150克,葱头400克,胡萝卜300克,土豆500克,豌豆50克,鸡油400克,精盐15克,牛肉清汤2.5公斤,香叶半片,干辣椒1个。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制作过程:1、将牛肉洗净,切成块,100克葱头去皮,和牛肉入在一起用绞刀绞两遍,再用刀剁一遍,放人盆内,加入5克精盐,50克鸡油、胡椒粉、味精、鸡蛋搅拌均匀,加水150毫升,随倒随搅,和成肉泥。2、向汤锅内放水烧开,用于把肉馅挤成i20个丸于,放入开水锅内,烧一个开,丸子漂起,把原汤滗出,将丸子放入冷水里洗去浮沫,调入漏勺内,控净水。3、把胡萝F、葱头去皮,洗净,切成小方丁,将土豆去皮,洗净,切成40块。
羊杂
羊杂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
山西老火锅
冷冷的冬天,思念暖暖的火锅。在川锅的市井热闹里,居家过日子的人们,还是忘不了被时代渐渐淡漠的山西老火锅。火锅的源头是一万年前的陶鼎,并在从鼎到锅的演变中,伴随着对冬季暖食的需求,产生并独立出来。空足之鼎曰鬲,西周有“刖刑奴隶守门鬲”和“温鼎”,放入木炭烧煮食物并保温,可以说是最早的火锅雏形了。汉代时有铜“染杯”,上为盛食杯,下为炭火盘,推断为古代单人使用的保暖食物的小火锅。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暖食的“锥斗”、分格的“五釜熟”,演变到唐代,又有用于暖酒、暖茶、暖食的陶瓷暖锅。宋代始有锅涮兔肉,名曰“拨霞供”(《山家清供》),元代时出现涮羊肉。明清时,暖食多称为热锅,涮食称为生火锅,如《清稗
山西腌菜
山西腌菜有酵、酱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有此传承。晋南村野,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成菜,直到冬至就可开吃。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苦日子里略加调拌配窝窝头,条件好一点与牛肉同炒佐白面馍馍,有时还包成饺子,融进一份生活从辛酸到香甜的记忆。腌酸菜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白菜古称“菘”,是菜之美者,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之称。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
仁用杏
仁用杏仁用杏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它是由普通杏与山杏杂交育成的甜仁杏,适宜干旱的浅山丘陵区栽植。杏仁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还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可防治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抗癌等。杏仁可加工成杏仁露、杏仁粉、杏仁酪、杏仁油等,也可生食,或炒制五香杏仁、开口杏核;杏肉可加工成杏酱、杏汁、杏酒、杏醋、杏话梅等食品。仁用杏喜光、耐旱、耐寒,分布在年降水350-800毫米、年均气温8-16℃范围内,栽种面积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种植仁用杏是十分稳当的致富项目。仁用杏嫁接良种苗栽植2-3年结果,4-5年丰产,亩产杏核400-600斤,产值150
木枣
木枣属李科枣属植物的果实。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现代的药理学同时还发现,红枣能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的作用。这个发现和中医用红枣组方“养肝汤”来养肝排毒的方法不谋而合。医星球医星顾问庄淑旗博士大力推荐剖腹产的妇女产前应喝养肝汤,她认为剖腹产的妇女,喝养肝汤不仅可以排解麻药的毒性,保护肝脏,减轻手术后的疼痛,而养肝汤的作法:红枣七颗洗净,每颗以小刀划出直纹帮助养分溢出,然后用
汾西擦圪斗
汾西擦圪斗擦圪斗也是用专用的擦子擦下来的,有的地方叫抿圪斗。做擦圪斗的面一般是杂面(白面和玉米面、豆面等搅和在一起),擦圪斗的擦子与擦把把儿的擦子外形相似,只是中间铁皮上挖出来的是小圆孔。擦圪斗的做法和擦把把一样,也是把擦子架在锅上,直接把面一条一条擦进锅里。因为擦子孔是圆的,所以擦下来的面条也是圆咕噜的,因为杂面没精丝,所以煮出来也是一小段一小段的。那时候,吃杂面擦圪斗是对生活的一种调剂,吃腻了玉米面做的擦把把儿,吃碗擦圪斗,无论从形状和口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虽然生活也还是那种生活,但就有了不同的味道。估计现在的孩子没几个见过擦圪斗,更别说吃过了。自从生活条件好转、白面丰足之后,豆面已经很少
汾西山楂
汾西山楂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0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性状: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生态习性: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
永和山楂
永和山楂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0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性状: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生态习性: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抗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
王家庄核桃
暖泉镇位于山西省中阳县西南,距县城57公里处,辖15个行政村委,40个自然村,有4421户,16860口人,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3350万亩,林地12.53万亩,核桃林面积28600亩,是典型的纯农业乡镇。自1999年以来,暖泉镇紧紧抓住世行项目和退耕还林工程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提出“核桃富民”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发展。2005年,暖泉镇又适时提出了“核桃山、米粮川、生态沟“的发展模式和核桃林、生态林两个覆盖的发展目标,加强培育核桃支柱产业,努力建设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的绿色乡镇,万亩核桃生态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有优质核桃林1.6万亩。
土豆
土豆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土豆”是通称,个别地区叫洋芋。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土豆又名番薯,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学名马铃薯,另有俗称洋芋、山药蛋、薯仔(广东、港澳地区惯称)、地豆子、地蛋(山东人惯称)、地瓜(江苏徐州自连云港一带尤其是中间的新沂等市县的惯称)。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有的学者认为土豆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土豆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
葱油花卷
葱油花卷用料:1、中筋面粉3杯,泡打粉1.5茶匙,葱2根切碎,拌匀。2、温水1.5杯,糖1大匙,快速发酵粉2茶匙,面粉1大匙,搅拌均匀。静置10分钟。3、玉米油,盐适量。做法:面团:盆内放1料,加入2料,揉成软面团。揉面时面团沾手,可往手上涂点玉米油。放在暖和的地方保温,等到面团发至原来的两倍大。把发好的面团分成两块,每份赶成长方形厚0.5厘米的薄皮(尽量少加面粉),涂上薄薄的一层玉米油,再均匀撒上3/4茶匙的盐。赶好的薄面皮卷成筒(这样花卷才有层次),每隔5厘米切一刀。将切成的小条略撑长些,捏着两头拧成花卷。做好的花卷坯放在铺了层纸巾的盘上,放入烤箱内醒40分钟。醒好的花卷坯放入铺了湿布的蒸
拌凉粉
拌凉粉天气热了,就想吃些清新爽口的食物。来一份拌凉粉作为主食,晶莹剔透,酸中带辣,爽滑适口,真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凉粉通常都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主要含有碳水化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凉粉是纯淀粉制成的,一次不能食用过多,否则难以消化。拌凉粉的制作方法:主要原料:绿豆淀粉100克、水600克、黄瓜1根;调料:蒜、盐、白糖、凉拌醋、生抽、橄榄油、香油、辣椒油。做法:1、将水倒入绿豆淀粉中,调均匀。2、调好的淀粉水倒入小锅,开火加热,边加热边用筷子不停的搅动,直到淀粉糊变透明,离火。3、将淀粉糊倒入耐热容器中,待其冷却成型后倒扣出来,切成条。4、黄瓜洗净,切细丝;蒜捣成泥;取一小碗调入
流尖和子饭
流尖和子饭制作方法如下:原料:绿豆面800克、白面200克、小米300克、倭瓜、红薯、紫皮山药、嫩豆角各200克,嫩玉米、精盐、花椒、植物油、香菜少许。工艺:1、水烧开后,将倭瓜、红薯、紫皮山药、小米、嫩豆角、嫩玉米粒先后入锅煮熟。2、将豆角、白面和精盐同时放入盆内搅匀,加入冷水和成面团,再加水用木棍将面团搅成稠糊状(搅时必须同一方向,直到搅出面筋为止)。3、小米和瓜菜煮熟后,加少许冷水使锅内止沸,收执一双筷子,夹上面糊并不断捻动,让面糊顺着筷子逐渐流入锅内(筷子不可停留在一处上,要均匀移动,以免形成疙瘩状)直至将面糊全部流入锅内煮熟。4、勺内倒上植物油、花椒,待油烧热花椒炸成黑色后,放入葱花
山西过油肉
过油肉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山西过油肉据说是全国第一届烹调比赛的金菜式,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现在还有台蘑过油肉(台蘑,是对产于五台山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又称“天花菜”。)土豆片过油肉等,看个人喜好了,其实道理上还是一样的。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1957年2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