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云冈区特产
云冈区美食小吃,舌尖上的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
云岗啤酒
云岗啤酒是大同市的地方名产,产于大同市酒厂。1987年云岗啤酒、特制云岗啤酒双双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并畅销北京、河北、陕西、内蒙等省、市、自治区。大同是著名的历史名城。在秦代为全国36郡之一的“云中郡”,北魏曾建都于此,后改称大同府。《山西通志》中载有“大同府风俗初伏造酒”,明、清文人诗句有“柳岸青遮卖酒垆”“尚有名兰酒满瓯”“杯酒淋漓话古今”等佳句。据《山西轻工业志》考证,1926年工商资本家创办了大同兴农化学工业社股份有限公司,兼营酒精、面粉。1935年被西北实业公司接办,改名大同兴农酒精厂,年产酒精223万公斤,1938年改产白酒和威士忌,1946年该厂毁于战火之中。1952年在
大同油炸糕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素糕”是不经过油炸这一道工序,做好后蘸上肉菜相当可口,即所谓“黄糕泡肉,吃个没够”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抿八股儿
晋北地区的名吃,磨成泥的土豆和莜面加水混合(为了筋道也可加少许淀粉),把面糊铲到抿床子上,右手拿着抿子挤压,抿出一截截儿抿八股儿,煮约一分钟,捞出,根据个人喜好,配制调料(盐葱花椒辣椒香菜,还有栽栽面花儿或哨子,就着酸咸菜吃,口感爽滑,易于消化。
大同酸汤羊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论述:“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大同羊肉因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赫赫有名。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这道汤菜就是采用了大同上等羊肉与酸菜熬制而成,易消化,同时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大同烤羊排
大同烤羊排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于是烤羊腿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鲜于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大同油糕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则比较讲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个儿小、皮儿薄、花样多三个特点,其花样品种分豆馅、糖馅、菜馅三种。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苦菜、韭菜馅。无论是哪种馅的油糕,吃进来都是里香外脆,脍炙人口。
莜面考老老
莜面考老老是大同、雁北一带人民群众喜欢吃的风味食品。考老老用莜麦蒸制而成,配以羊肉梢子,加上各种作料,香味浓长,耐消化。这与大同雁北一带盛产莜麦面有很大关系。(大同)
大同烧麦
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据说正德皇帝到大同看中饭铺的李凤姐,曾经在此过夜,一夜皇后""梅龙镇"等闹剧,据说不必考证,但大同烧麦闻名四海是当之无愧的。(大同)
风味凉粉
大同地区盛产山药,当地人除直接食用外,还有加工制成粉面的习惯。由此,粉面又制,各种食品,最常见的便是粉条和凉粉了。到了夏季,凉粉便成为家家户户的消暑佳肴。大同凉粉一年四季都有,风味独特,主要用盐汤、酱油、辣椒油、醋、香油、味精、芥末、葱花进行调味,配以黄瓜丝、萝卜丝、香菜、豆腐干等,吃起来清凉可口,其味具佳。(大同)
下 韩 砂 锅
相传始于明代。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河东道总督粟毓美,曾把此物带入朝内,得到道光皇帝的赞赏。从此,下韩砂锅驰名东北、河北、陕西、内蒙古一带下韩砂锅的特点是:耐火、耐碰撞、酸碱不腐蚀、里外光滑、色泽优美,既可做饭,也可用来煎中药。现在能生产砂火锅、焖肉罐、砂酒壶、砂小罐、药壶等十多个品种。在色泽上,也由过去单纯的灰褐色,发展到现在的豆绿、乳白、茶色等多种颜色。(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