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特产
晋中市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晋中市
灵石骨累
灵石骨累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的特产。骨累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绝口。临行时叮嘱李莲英,记下用料和全部制作过程带回宫内。相传慈禧返回京城,便经常让厨师给她做灵石骨累与和和饭吃。从此,慈禧喜欢吃灵石骨累、和和饭的趣闻,便在民间广为流传。骨累的制作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至今还保存着前辈的传统工艺并有新的发展。过去是红面、杂面、玉米面等粗粉制成,当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兑一点玉米面或米面而制作。骨累有菜骨累、肉骨累之分。菜骨累较为普遍
八碗八碟
乔家在逢年过节时也有与平常不同的饮食,称之为八碗八碟,这其中八碗主要是热菜,是指--喇嘛肉、荤炖、烧肉、甜粥、红烧肘子、蜜阍、羊肉胡萝卜、丸子;八碟主要是冷盘,是指--焖干肉、鸡丝、琼菜、什锦丝、龙爪菜、爆腌蛋、排骨、熏肉。喇嘛肉是类似于酥肉的肉菜,荤炖是走油的炖菜,烧肉和肘子都是酱油烧制的肉菜,蜜阍是一种甜食,什锦丝就是蔬菜丝腌豆腐等拌和在一起,龙抓菜就是石花菜,爆腌蛋就是煮熟的腌鸡蛋。从这些食品上来看仍然是很简朴的。但是,这些菜却不失营养价值,而且搭配合理。不仅蔬菜品种在当时的山西已算丰富,还选用了很多内陆较少的海产植物,而且冷热合理、荤素适宜。尤其是焖干肉,选用五花猪肉浸酱油切薄
榆社小杂粮
小杂粮小杂粮主要产于榆社县西、北部无污染,无公害,纯绿色生态区。种植期间主要用有机肥、农家肥并以物理的换茬办法来防治病虫害。小杂粮有平衡人体的营养成份,是一种医食同源的绿色食品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营养素,对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具有较好的食疗和滋补作用。豆类内含人体所需白蛋质和多种矿物质营养素,绿豆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降压,止泻痢;红小豆可通便、利尿、消肿,对肾脏和心脏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黄豆蛋白质高达40%以上,且含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平遥碗脱
碗脱是平遥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脱为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平遥时,食用了董宣的碗脱,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从此碗脱1为御膳,于是碗脱名声大震,以后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了饭铺摊点中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碗脱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四季风行,是人们机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碗脱的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并不断有所改进。目前,以董宣师付第四代
扁食头脑
扁食头脑的原料【原料】猪肉(或羊肉)饺子100个(制法见羊肉饺子),嫩豆腐250克,长山药(或红薯)125克,鸡蛋3个,红糖250克,粉条适量(以上按10碗料计算),食油50克,食盐、甜面酱、菠菜叶、姜末、白酒(最好上是汾酒)、水淀粉各少许。扁食头脑-制法【制法】1.制头脑汤。豆腐切成小指肚大的小块。锅上火加入食油,油热后投入豆腐块煎炒,边炒边加入少许食盐,待将豆腐块炒成黄色(虎皮色)时,加入少许姜末、蒜末、甜面酱继续翻炒,随之再投入炸好的长山药(或红薯)块(切成滚刀块,油炸成金黄色)和红糖,再继续翻炒,至红糖炒化后,加入清水少许,放入粉条,小火炖15分钟后,再视稠稀程度添入适
榆次灌肠
榆次三件宝,元宵、灌肠、豆腐脑,这是流传在当地赞扬榆次传统风味食品的民谣。灌肠是用荞面加工制作的。榆次灌肠制作讲究,和面先硬后软,再将稀面掺顺。冷食面宜稀,热食面则宜稠,最好掺点猪血。这样做出来的灌肠劲气大,晶莹透亮,精而柔软,且有弹性。冷食时佐以盐、蒜、醋、辣酱,再滴几点香油,利口、凉爽、辣香适口,有咬头。热食切块,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灌肠以劲气愈大愈佳,出名的鸡爪灌肠就是因和面好,在灌肠中间拧着一个鸡爪印而闻名。榆次灌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是榆次三宝之一。灌肠以荞面制成,入口爽利而筋,味烈,素淡开胃。早先,其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冷水将荞面打成糊状,入锅煮熟,蘸醋、
平遥拉面
【原料】精面2500克,水1500克,碱面25克,盐少许【制法】①将面粉和盐面一并放入面盆中,一手倒水(水温要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搀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摸匀,摸到盆净面光,不粘手为止。用净布盖上饧约半小时。②将碱面用水100克化开,成碱水。③面饧好后,取二分之一面团用双手蘸抹碱水搓成长条,两手各拿面的一端,提离案板,慢慢溜条,即上下晃长,两手合拢旋成麻花形,这样反复晃动六七次后,当粗细均匀时入在条案上撒上干面扑滚匀后手提两端,离案甩成长条,再放在案上,去掉两头成对折两条,一手捏住两个端头,另一手的
新马杂粮
和顺县新马杂粮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公司位于和顺县城滨河路,占地面积15000㎡,经营范围杂粮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注册资金756万元,资产总额3523万元,销售收入3838万元,固定型职工48名,建有杂粮面粉、杂粮挂面、营养小米和方便食品四条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生产能力5000吨,产品分杂粮挂面、杂粮面粉、营养小米和杂粮方便食品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荞麦挂面、苦荞挂面、莜麦挂面、豆粉挂面、毛谷小米连续6年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荞麦、谷子、黄豆、小豆、黑小米5种原料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一至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绿色食品福州博览会“畅销产品奖”,销售网络遍及省内外20多个市
六曲香白酒
祁县六曲香酒,为祁县六曲香酒厂产品,具有“酒液透明清亮,酒质纯正清香,口感醇厚净爽,饮后精神舒畅”的特色,曾连续三次蝉联国家优质酒称号,并获得国家银质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素有“南有五粮液,北有六曲香”之美称。(祁县)祁县位于晋中,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盛产小麦、高粱等谷物,宜于酿酒,据《祁县志》载:人们有“春分日酿酒”和“六月六日造曲”的风俗。清代酿有“烧酒”、“黄酒”,成为主要物产之一。1950年在烧锅旧址上建成祁县酒厂,于1973年投产,以高粱为原料,引进汾酒大曲和酒醅中优良的六种霉菌制造麸曲,采用一清到底工艺酿成,故取名为六曲香。1986年更为现厂名。六曲香酒是山西省
灵石油糕
油糕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毛”,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传统油糕的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增添了不少花样,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两种:米面糕和白面糕。米面糕又有软米面糕、江米面糕等。不论那种糕,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先做馅,把小豆、红枣下锅,用稳火煮的透熟,待水耗尽为提高甜度加入少许红糖,用勺子碾成豆泥,越烂越好,即成豆沙馅。再把糕面加人少许开水,捏成窝头状上笼蒸熟,然后蘸上少许食油和成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若干小块,如
莜面瓜丝蒸饺
莜面瓜丝蒸饺原料及制作方法:原料主料:莜面、南瓜、生羊肉辅料:姜末、葱花、精盐、花椒面、食用油、甜面酱制作方法1.和面:将莜面搁盆里,用刚烧开的水浇面,然后用筷子将水与面搅拌在一起,趁热用手将面揉匀,软硬适中2.和馅:将南瓜擦成丝,生羊肉剁成小碎块。把南瓜丝放进锅里(或盆里),将羊肉碎块搁在瓜丝上面,再将适量姜末、葱花、酱、精盐放在上面,另将适量的食用油加热烧红,用滚油浇在羊肉及调味料上面,然后将羊肉、调味料及瓜丝用力搅拌均匀,另可加少量味精,盐淡适中既可;3.擀面片儿:将和好的面用手团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剂子,用两手掌在掌心中将面团压成扁圆,用擀面杖擀成圆片儿;
昔阳拉面
昔阳拉面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特产。拉面,又名抻面,是昔阳县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过大年时,俗有:“初一的扁食,初二的面”。至于拉面何时传入昔阳县,无从考究。昔阳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昔阳县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昔阳拉面制作方法:首先要求配料准确。一般的配料标准是:标准粉五斤,兑水三斤至三斤二两(冬增夏减),食盐一钱五分,碱面五钱左右。和面时,揉成面团,兑水扎软,饧半小时后,加碱水揉匀,然后慢慢揉成长条,合拢旋成麻花形,如此反复多次达到粗细均匀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去掉两头,双手各执一端,上下抖动,用力拉伸,拉开,并拢
大青山羊
大青山羊大青山羊主产于左权县,现存栏21万只,能繁母羊12.6万只,年产羔成活11.9万只,年出栏8万只。主要特点:体格高大,体质结实,体躯结构匀称,肌肉丰满,公、母羊均有角,无角者少,背腰平直,臀部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皮毛呈青色、雪青色,偶尔也有画眉,外层毛粗硬而长,有光泽,内层绒毛呈紫色。成年公羊体重37公斤,平均抓绒135克;成年母羊体重30公斤,平均抓绒115克;当年羯羊平均体重18公斤,屠宰率48%,净肉率36%;成年羯羊平均体重44公斤,屠宰率51%,净肉率42%。羊肉呈紫红色,组织致密,鲜嫩可口,膻味小。羊绒长度2.36—2.86厘米,直径14—14.36微米,细度80支,
和和饭
和和饭是灵石地区影响甚广的家常便饭,也是灵石较有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和和饭有煮坨坨和和饭和面旗旗和和饭之分,但大同小异,制作方法也基本一致。煮坨坨和和饭是将玉米面做成小饼煮入其中,熟后蘸上油炸葱花等调料食用。而面旗旗和和饭是用包皮面(白面包高梁面)或白面、杂面,做成面条、“圪蚪”、“擦甲”,煮入其中混合食用。具体做法是先在水中煮上适量的小米、黄豆、南瓜、土豆、红薯、红萝卜、白萝卜、山药豆等,待熬成粥状基本熟后,下入煮坨坨或面旗旗,再加些白菜、青菜、韭菜、葱、芫荽、生姜末、盐之类,和和饭就算做成了。灵石和和饭,同一锅中,米、面、菜样样俱全,风味独特,红、白、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不仅味道可口、老
昔阳大曲
昔阳大曲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特产。昔阳大曲酒质无色透明清亮,窖香浓郁,醇和味正,绵甜甘冽,回味悠长。注册商标“跃进”牌。昔阳大曲,产于昔阳县的一种颇具南方酒风味的优质浓香型大曲酒。昔阳大曲原名为“跃进大曲”,产于昔阳县酒厂。昔阳县在清代就已有酒坊酿出佳酒。这里土地肥沃,是块有名的米粮川,又有白羊峪的高山泉水,水质纯净甘甜,是酿酒好水。昔阳县酒厂于1975年引进国家名酒洋河大曲生产工艺,试制浓香型昔阳大曲,于1976年正式投产,成为山西省第一个生产浓香型白酒的厂家。此酒原料选用本县特产高粱,皮薄肉厚,质地纯正,使酒味芳香、净爽。以小麦、大麦和豌豆制成的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工艺采用经过改革
什锦炸酱面
【原料】春笋、香菇、水发腐竹、油豆腐、豆腐干、油面筋、黄瓜、鲜蘑菇各50克,鸡蛋2个、豆瓣酱50克【辅料】花椒油100克,葱花、姜末、蒜片、精盐、味精、湿淀粉、香油各少许【制法】①将春笋、香菇、鲜蘑菇、腐竹、腐干、油豆腐、黄瓜等切成筷头丁。鸡蛋磕开加入少许味精入油锅炒熟,拨散(或切成小块)。②锅上放入花生油,油热后,放入豆瓣酱煸炒一下,郁后投入葱花、姜末、蒜片略炒,然后再放入切好的什锦菜丁煸炒,加入食盐、味精翻炒,再加入炒熟的鸡蛋及高汤200克左右,勾少许粉芡,淋入少许香油即成。【特点】味鲜清素,一般为素食者所用。亦可添加或更换为肉丁、
平遥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现在更是平遥的著名小吃,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1、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
和顺糊嘟
糊嘟制作方法:糊嘟看似制作简单,其内容却丰富,锅里放清水,把洗尽切块的土豆、豆角等辅料一并搁进锅里煮,待到锅里的水煮开,菜半熟时就可以撒面了。撒面也有讲究,需要根据锅里水的多少撒面,多了少了做出来的糊嘟都不好。撒面时,沿着沸水面的外延转着圈撒,中间和边沿留出可以上蒸汽的空隙,面撒好了,就盖上锅盖改慢火慢慢蒸煮,等锅里的水耗到只剩可以与撒进去的面粉均匀调拌时就到了调糊嘟的工序。调糊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需要两个人共同操作,一人紧紧把稳锅沿,一人用擀面杖急速搅动锅内已经蒸煮成熟的面和菜。这时候最见功力,搅动的过程是面、菜、水三者紧密融合的过程,搅动的时间短了,频率不够,方法不对头都可能使做出来的
昔阳吊炉小烧饼
昔阳吊炉小烧饼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特产。昔阳吊炉小烧饼色潮红,味纯正,脆香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好消化、易保存、便携带,物美价廉。昔阳吊炉小烧饼,俗称烧饼,是昔阳传统食品。产生于金元时期,迄今有八百余年历史。当时,外族侵略,战火纷起,人们为了逃避战乱经常离乡背井,一种好消化、易保存、便携带的食物——烧饼也就应时而生了。此后人们几经改进,成为现在的吊炉小烧饼,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昔阳人走亲访友的佳品。昔阳烧饼制作方法:面粉加清水和好面,发酵后,加适量碱,和成比馒头面软一点的面,搓成细擀面杖粗的条状面团,再揪成约50g重的小面团,用专用的小擀面杖擀成内薄边厚的面饼,刷上兑了水的淡醋,放置在专用的吊炉
和顺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其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间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辞海》)。唐寅有诗云:琵琶写语番成怨,栲栳量金买断春。看来当时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笼屉作答了。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相传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这种面食犒劳三军,一举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