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 > 郧阳区特产
郧阳区美食小吃,舌尖上的郧阳区
郧阳白羽乌鸡
白羽乌鸡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郧阳乌鸡
湖北省郧县大龙山区,山峦植茂,气候独特,生成了郧阳白羽乌鸡这一独特的鸡种,它具有单冠、绿耳、白毛、片羽、光胫、翘尾、四趾、乌皮、乌肉、乌骨等特征,农户散养,以虫草野果和天然矿物饲料为食,形成了天然绿色质。早在明代就被药圣李时珍录入《本草纲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鸡肉中富含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比普通鸡高75.8%,还含有钙、铁、锌、硒及多种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食品,被营养学家誉为“陆地甲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地方珍禽资源。郧阳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郧县《关于界定郧阳乌鸡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建议的函》(郧政函[2006]1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郧阳红薯粉条
郧阳红薯粉条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的特产。郧县的梅铺镇,拥有20万亩的红薯基地。目前,郧县拥有大小红薯淀粉加工厂20余家。郧阳人加工红薯粉条已有数百年历史,只要产红薯的农家,基本都会加工红薯粉条。每年秋季,农家将红薯从地里挖起,用水洗净,粉碎之后过粉,待淀粉中的水分完全脱干后,将淀粉放到席子上晾晒,晒干后用细箩再过一道,这样的粉面又细又白。入冬以后,三五家相约在一起采用传统的瓢漏式工艺漏粉条,只需要搭建一个简易作坊,砌一个灶,架一口大锅,摆几口大缸,师傅负责打芡、捶粉,其他帮忙的人挑水烧火,将漏出来的粉条用竹竿上架挂起来,经过一夜上凌,第二天太阳出来凌慢慢化开了,粉条才能返酥,晾晒风干后,就可以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老黄酒
老黄酒郧县老黄酒源于民间,历史悠久,流传全县各地,家家有酒,人人喜饮,为传统饮料之一。近年来郧县移民将老黄酒带到武昌、嘉鱼、汉阳、京山、宜城等县,当地人品尝后,无不叫佳,争先学制黄酒。郧县老黄酒制作不难,家庭主妇,人人会制,但在制曲配料、酿酒方面均有一套世袭相传的独特技艺,制作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麦面,或麸皮及花色草。制作方法是采夏伏天新鲜花色草,净水浸光至发粘后将草挥出,用浸过花色草的水拌料,以能捏合为宜,将料放入模子内压成砖块状,俗称“踩曲”。将做好的曲块覆盖发酵至散酒香味,取出晾干即成。黄酒曲以存放时间越长越好。酿酒原料有糯米、糯粟米、玉米等,以糯米为佳。因拌曲方式不同,分过曲酒、混曲酒
郧阳酸浆面
酸浆面是鄂西北重镇郧县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劲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开胃而脍炙人口。夏天食之能祛油腻助消化、消暑开胃;冬天食时多调些辣子油、胡椒粉,能开胃祛寒、增强食欲。酸浆面的烹食有一套传统的烹制方法。从清末至今,真正继承和发扬了正宗郧县酸浆面风味的仅有四家:一是宣统年间开业的高家酸浆面馆,二是民国时期的刘家酸浆面馆,三是解放后的张狗娃酸浆面馆,而今在鄂西北一代久负盛名的就是张师傅的徒弟彭记酸浆面馆。其制作方法如下:  制浆:选用适量的小青菜(小白菜、雪里蕻为最好)、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入沸水锅中焯水适度捞起,置一预先用开水洗净消过毒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
郧县三合汤
郧阳(郧县)府城,自元时期开始展拓城池,广兴庙宇。郧阳府曾以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建筑风格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而著称于鄂城,许多游侠商贾、文人墨客都曾经在此赋词作诗,信步留题。其中,郧县的饮食文化更让人刮目。郧县风味小吃种类齐全,而上榜名吃“三合汤”则是本地膳食门类中的一绝。据说,三合的汤的制作,发源于郧县回民同胞清真食俗的特产。当时,在郧县老城久负盛名的唯有张狗娃三合汤,他的制作技巧是正宗祖上传下来的,别具特色,老少皆宜,现在已被众多店家发扬光大。大凡经营三合汤的店主,无论其铺面装饰的如何典雅豪华,但都模式化地在门口架着一口直径约为1—2米的大铁锅,锅中间放着一只铁围圈坐着一只大砂罐,其目的
郧阳木瓜
“郧阳木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专家评审,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是郧县继“郧阳白羽乌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获得批准的第二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县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立县战略,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项目机遇,大力发展木瓜产业基地。现已在县林科所、南化塘镇黄柿坪村、杨溪铺镇、苗圃中心分别建立了木瓜示范园和采穗圃共计500亩,启动实施了“湖北郧阳木瓜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构造了全国最大的木瓜GAP示范基地;郧县木瓜产业建设办公室和郧县木瓜科学研究所还与省林科院联合开展木瓜良种选优、选育工作,现已选出郧阳木瓜5个选育品种(1027、2524、1805、0034、3320),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郧县柑桔
郧县种植桔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品种是乡土树种草桔,主要种植在房前屋后。明朝嘉靖年间,从四川引进金桔,金桔优于草桔,逐渐在全县推开,成为境内大宗水果,主要分布在汉江、堵河河谷沿岸的柳陂、五峰、鲍峡等地海拔200米至300米的山坡和岗地上,其中又以柳陂最多,占全县总产量的60%以上。柳陂沙洲金桔长势茂盛,冠大、枝小、桔密。单株产量最高可收350公斤。单个桔子大者可达150克以上。初夏开花,11月成熟,果呈扁圆形,颜色鲜红,光泽柔软,肉嫩汁多,清香可口。1949年全县产桔子16.3万公斤。1964年引进温州蜜桔成功后,郧县桔子逐步由散种、园种发展成建基地成片种植。柳陂石佛寺、沙洲、西流,杨溪余嘴,
郧县黄酒
郧县黄酒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的特产。郧县老黄酒罐装存放,越久越好,饮用时,开瓮满房生香,色泽黄亮,醇香可口,微带梅酸,味薄平和,颇富后劲,酣饮不伤人。郧县老黄酒源于民间,历史悠久,流传全县各地,家家有酒,人人喜饮,为传统饮料之一。郧县老黄酒制作不难,家庭主妇,人人会制,但在制曲配料、酿酒方面均有一套世袭相传的独特技艺,制作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麦面,或麸皮及花色草。黄酒一年四季均可酿制,以农历9月9日隔年的腊水酿制为最佳。清同治《郧县志》记载:“凡酿酒家家必取腊水为之,经历不坏。”郧县老黄酒的制作方法:采夏伏天新鲜花色草,净水浸光至发粘后将草挥出,用浸过花色草的水拌料,以能捏合为宜,将料放入模子
大柳苞谷糁
大柳苞谷糁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大柳乡的特产。郧阳大柳苞谷糁保持了玉米的原始风味,具有味美、香甜、清淡等特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玉米油、谷固醇、卵磷脂等人体有益成份。大柳苞谷糁采用大柳高寒山区优质玉米(比普通玉米生长期长两个月)为原料,自然干燥后,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保留大柳玉米“香甜味美、清淡可口”的原始风味,而且玉米中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常食能强身健体,培强机体免疫力,且有降血脂、血压、抗衰老、抗癌、防癌等功效,被营养学家称之为“长寿食品”。“郧阳大柳”是苞谷糁专业化生产企业,年产量5000吨,主要产品有糁、苞谷米、五谷粮、
鲍沟贡米
鲍沟贡米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的特产。杨溪铺镇鲍沟流域水土好,所产稻米营养丰富口感爽,“鲍沟贡米”由此久负盛名。杨溪铺镇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成功注册了“郧阳鲍沟贡米”商标,购置了先进的稻米加工机械设备,设计出美观、新颖的盒式、袋式包装,批量加工包装上市“鲍沟贡米”。
蛤蟆咕嘟
1咕嘟是郧阳区一道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以玉米面淀粉为主料,方法简单,美味可口。在郧阳区方言中,1咕嘟(荷马古墩儿)是指蝌蚪,由于这种面食做出来就像水里的蝌蚪,所以就叫它1咕嘟,又叫做河马故都、1故都等。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蝌蚪面,是当居民老少皆宜的消夏佳品,深受大家喜爱。
郧阳三合汤
三合汤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间的郧县而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属伊斯兰教风味美食。三合汤是始源自湖北郧阳地区的一道汉族名小吃。郧阳三合汤因其起源于同治年间的郧阳而得名,当地人也说,三合汤是三种主要食品成分的组合,因此叫做“三合”,当地还流传几句顺口溜,“天下香客朝武当必吃万历三合汤”,“郧阳万历三合汤,一顿不吃想的慌!一碗正宗的三合汤中都含有当地农户的红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几个小饺子。三合汤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郧阳风味美食。
神仙叶凉粉
神仙叶凉粉味道微苦,具有清热下火、消暑等功能,我市郧阳区、郧西、房县等多地均有制作,外省陕西、河南、湖南、四川也有此类食物。先上山将采回的新鲜神仙叶洗干净,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再掺凉水搅拌,同时加适量的土木灰,用双手反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纱布过滤存放阴凉处,凝固后放进清水里漂着便成了凉粉。人们把凉粉切成块状,用大蒜、花椒、香醋等食物冲制成的蒜汁搅拌在里面,便成了美味的神仙叶凉粉。
松石石雕
郧阳松石石雕:系以当地所产的松石,经雕琢而成的首饰、摆设等工艺美术品。松石主要分布于郧县、郧西及竹山县,因其外形似松果而得名。尤以云盖寺松石最为珍贵,石质细腻,性脆而略带柔性,天蓝娇艳,最为难得。产品有首饰及人物、花卉、鸟兽等形象,尤以人物雕最具特色。造型美观,饱满生动。富有浓厚的民族与地方艺术风格。至少已有2000年生产历史。
瓦块鱼
瓦块鱼是勋县最具特色的一道名菜,因鱼块似土瓦而得名。相传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瓦块鱼有清蒸、炸烩两种吃法,风味各异。清蒸瓦块鱼鱼色白、肉嫩,味鲜。焦炸灌汁瓦块鱼色黄。肉嫩,鲜美可口。都具有色、香、味、形均佳的特点。
郧县网油砂
郧县网油砂为郧县的一道高贵名菜,据说其始于北宋时的汴京,是当时皇亲国戚盛宴上的佳品。网油砂的用料和做法非常考究,它的里馅选用上好的红豇豆,经大米煮、小火煨,剥壳去水用其泥。做一次用一年,不变色,不走味,一年四季清香四溢。它的肤面是洁白、无破绽的猪网油皮,将里馅卷成条状,再涂以鲜鸡蛋清加黄粉,经麻油温炸,刀切成形,白糖撒面,再辅以青红丝点缀,摆在盘里,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雪莲,又似雪地上的点点梅花。网油砂外层香脆,中层柔软,吃到嘴里馅味醇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