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老字号
北京稻香村
稻香村,座落在观前街东侧,创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为名,是目前苏州生产经销苏式糕点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专业店(厂),也是较全面继承和发展苏式糕店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厂),因其制作技艺高超,并以兼营苏式野味而闻名。1926年8月31日《苏州明报》刊载稻香村新屋落成广告称:本号开设苏城玄妙观前洙泗巷东首,百有余年,因扩充营业,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门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际,特加禾字商标。但据1914年《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载,稻香村创设年代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于1931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则说: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杨之役避难乡居,曾设
同升和
自古以来,鞋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品。从郑人买履的故事不难看出,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鞋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商品,在市场上被广泛交易。如今,生产和经营鞋的企业虽不计其数,真正叫得响的还得数同升和。1902年,同升和在天津估衣街开业,以经营帽子和千层底布鞋为主,第一任掌柜是河北宝坻县人莫荫萱。店名出自清朝大臣铁良赠给他的一幅对联:同心协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财源多。开业不久,又在天津北门外的贾家胡同开办了制帽作坊。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同升和的业务得到迅速发展,以其商品货真价实闻名于京津、华北以及东北、西北广大地区。1933年,北京同升和店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开业。由经营鞋、帽改为专营鞋类
元长厚
“一元复始,源远流长、庄底雄厚”今年9月15日已是90“高寿”的老字号茶庄元长厚正是引喻这三句话衍生而来的。自1912年建店,伴着茶香元长厚越来越醇厚有韵。90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元长厚的品牌,创造了元长厚的特色,续写了元长厚的文化。元,乃第一之意,元长厚创史第一人孙焕文是河北人。旧时北京城开茶庄的均系南方人,以安徽人为代表,吴字号买卖居多。北方人开茶庄孙焕文当属第一人。孙氏为了把茶庄生意做好,在茶行中站稳脚跟,潜心研究茶叶技术,定下了一切货源必须从源头抓好的规矩,讲究做第一手生意。在茶叶生产之季,实施监制、监测、监报三级管理制度。即:从源头抓质检,原料在进入生产环节之前一律送国家质检部门进行
一条龙
一条龙是前门大街上的一家回民老字号饭馆。一条龙本名南恒顺羊肉馆,创业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说起一条龙之名的来历,一位熟知老北京历史的人曾告诉我,在光绪年间,皇帝来到南恒顺羊肉馆吃了一顿饭后觉得口味非常好。皇帝是真龙天子,大家就把它叫一条龙了,而渐渐把原来的名字淡忘了。不过,这家羊肉馆得此雅名,还真是该着的福分,从此,店里所经营的涮羊肉、绿豆杂面和芝麻烧饼全都出了名。南恒顺羊肉馆的来历,据史料记载,是山东禹城韩家寨一位姓韩的人,于清乾隆五十年开办的。这个姓韩的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来到北京,当时他只有十几岁,在东四牌楼的一家羊肉馆里学徒。这家羊肉铺不仅卖生肉,还卖自制的烧羊肉、酱羊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生产出了众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同仁堂不仅有“十大王牌”,而且形成了以“十大名药”为代表的产品系列,从而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和青睐。同仁堂历史一六六
成文厚
成文厚起源于山东济南,1904年姓刘的商人开办。最初是经营笔砚、课本、农村读物等商品的小店铺,由于当地同行不多,因此生意比较好做,业务发展很快。以后它又渐扩展到龙口、烟台、营口等地。三十年代初,成文厚买卖愈做愈大,哈尔滨、吉林、丹东等地都相继出现了成文厚分号,而北京成文厚则是1935年由吉林成文厚老板刘显卿帮助其子刘国梁开设的,称为“显记成文厚”。由于办店得法,成文厚逐步形成了专营图书、文具的专业店。为了改变我国传统的条子帐,四十年代初,北京得泉簿记学校校长贾得泉先生出版了《改良中式簿记》一书,第一次介绍了科学的复式记帐方法和借贷式帐簿的样式。成文厚老板刘国梁和帐房先生刘培森等人得知后,欣喜若
烤肉季
烤肉季饭庄原名“潞泉居”,因店主姓季,俗称“烤肉季”,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前海东沿。1848年季德彩在什刹海设专营烤羊肉的食摊。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一般是在一张大圆桌上放一口板沿大铁锅,锅沿置一铁圈,再放上铁条炙子,铁圈留一火口,以便投以木柴。用柴木火慢慢地烧烤。木柴最好用松塔、松柴或柏木。因为松烟和肉味融合在一起,随风飘散,香闻四邻,挺有意思。用其他杂木当燃料虽然也可以,但少了松烟那股香味,感觉就差点劲了。北京人有好吃烤肉的习惯,尤其是冬季,滋滋作响的烤肉更能勾起人们的食欲。因其烤羊肉鲜嫩味美,生意兴隆,季家第三代传人季阁臣于1927年用砖头搭起一口广东造大铁锅,一敲顺风数里均可听见响声。搭
白玉豆腐
北京市豆制品二厂是在私营豆腐作坊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该厂始建于1958年,在计划经济时期担负着北京市场的豆腐、豆制品供应任务,为当时的短缺经济的食品供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豆制品二厂已发展为全国豆制行业的龙头企业。2002年,为响应北京市政府环境治理规划,北京市豆制品二厂实施搬迁调整,在通州区潞城镇的食品工业园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丰台区、朝阳区、天津分设了三个销售公司。通州区生产基地占地100亩,年设计产能10万吨。企业生产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并通过积极的市场运作,培育出一个家喻户晓的“白玉”知名品牌。目前,产品已形成了包装豆腐、豆浆和豆制品三大体系。其中,“白
丰泽园
丰泽园1930年,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饭庄的名堂栾学堂、名厨陈焕章辞职,带走了20位师傅,在同德银号老板姚泽圣、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出资5000块大洋的扶持下,选择了前门外煤市街南口济南春饭庄原址,开办了丰泽园饭庄。开业前,姚泽圣召集股东们在中南海一所古代园林建筑“丰泽园”内共议开张事宜。西单商场经理雍胜远荐邀李琦参加。当讨论到给饭庄起个什么名字的时候,各位股东各抒己见,相持不下。这时,李琦说:“居、轩、楼、斋都很俗气了,我想就以咱们开会的地方‘丰泽园’为名最合适。取‘丰泽’二字,象征菜肴丰饶、味道润泽之意。同时,丰泽园的‘泽’与大股东姚泽圣的‘泽’相同,也含有姚泽圣为主要股东之意,又兆发
稻香春
“稻香春”创始人叫张森隆,又名春山,江苏丹徒县人。1915年,张先生到北京,由于他精明能干,脑筋灵活,善于经营,又有制做南方食品的好手艺,所以,很快在其胞兄张森裕经营的小摊基础上扩展起来。他先是利用东安市场的有利地势,办起了个“森春阳”食品店,因南方有“(生生)春阳”,换“(生生)”字为“森”字,这可能与他的名字有关。后来,他又从南方请来名技师,并租借了东安市场北门处梁姓的房子15间,于1916年,正式经营起以南方风味为特点的“稻香春”糕点食品店。南北各方食品店多用“稻香村”做牌匾,故张先生改“村”字为“春”字,这大概又与他的别名“春山”有关。稻香春从小到大的过程,主要有“三多、五有”。“三多
瑞蚨祥
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生意兴隆,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何谓“瑞蚨祥”?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鑫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
烤肉宛
早年间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烤肉宛现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创建于1686年。最初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门一带推车卖牛羊肉。其第二代在车上安置了烤肉炙子,卖起了烤牛肉。直到其第三代才购置了铺面,从此座店经营,专营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张大千、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均为这里的常客。烤肉宛第一块匾额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儒所书。1946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亲题“清真烤肉宛”一匾。现在,饭庄里还悬挂着郭沫若亲笔所题诗句。烤肉苑大厅左侧的烤肉间里,一副紫铜打制的烤炉颇为瞩目。这是老板特请天桥的老艺人打制的。炉上的烤炙子系康熙年间的老古董,相传有
全聚德
中华著名老字号——“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1、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已故开国总理1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她正在向着“中国第一餐饮,世界一流美食,国际知名品牌”宏伟愿景而奋勇
西德顺爆肚王
京城老号西德顺爆肚王从老东安市场到朝内小街再到东四美术馆已经历了103年,百年沧桑铸就了这块金字招牌。老北京人都知道,爆肚王是西德顺老经理王金良的官称,他爆的爆肚京城一绝,是当时北京真正的“爆肚之王”。梨园行里的梅兰芳、小蘑菇、马连良、吴素秋、侯宝林等每次在附近的老吉祥戏院演出完,必到此一品爆肚王的爆肚。如今第三代传人王维章继承了父业,始终延续着老爆肚王的传统。选货精细,爆的讲究,盘盘鲜嫩。60多岁的王维章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终于推出以老北京特色为主的爆肚宴,让爆肚成为宴席中的主角。此外特色老北京口味的“私房家尝”燕烧大虾、宏辣鸡翅、清水羊排、砂锅牛肉等等应有尽有,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京味
六必居酱园
六必居酱园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是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六必居酱园坐落在前门粮食店街三号,其门面房子是中国古式的木结构建筑,为1994年重新翻建,仍保持着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宰相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六必居的涵义是:黍稻必齐,曲薛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北京的酱腌菜行业,历史上按其生产酱菜的方法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张一元
张一元位于前门大栅栏内的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建。定名“张一元”,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开市大吉,不断创新发展。1925年,张文卿亲自到福建开办茶场。在福州郊外半山坡上,盖了几十间房子,雇佣当地雇工按时收购新摘的茶叶,并买花自己熏制。依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进行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在京城百姓中得以认可,广为流传。张文卿自己办茶场,不仅可以熏制特味的茶叶,而且要比在北京从茶叶批发商手中买货价码便宜得多。所以,同等级的茶叶,张一元茶庄比别的字号茶庄卖得便宜。张一元茶庄还经常派人到一些茶店了
黑猴儿
小的时候就知道前门大街鲜鱼口里有个百货店叫黑猴儿。那时候,常跟大人们去前门大栅栏,也常去鲜鱼口的黑猴儿。记得黑猴儿店里琳琅满目,各种商品一应俱全,有服装、鞋帽、化妆品、生活日用品、布匹等等,最出名的是黑猴儿的扣子和针头线脑儿。记得那时好多商场都不卖这些小东西了,要想买只有到黑猴儿,所以,一段时间黑猴儿百货店十分有名。不过,当时的百货店早已经不叫黑猴儿了,而是叫立新百货商店。记得当年每到黑猴儿百货店门口,老人们便指着一个空当当方墩子说,原来那上边坐着个手捧元宝的黑猴儿,楠木雕刻的,火眼金睛,谁到了店门口都要摸摸。在老人们的回忆里,黑猴儿很有名,是一家开业很久远的老字号。据老人们说,在明嘉靖年间,
戴月轩
浙江湖州的毛笔、安徽的墨砚闻名中外,而在北京专营湖笔、徽墨的要数老字号“戴月轩”了。戴月轩笔店坐落于北京久负盛名的宣武区琉璃厂文化街东侧,始建于1916年。其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年轻时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自立门户,建立了以“戴月轩”命名的笔庄经营湖笔。“戴月轩”是至今琉璃厂文化街唯一一家以人名为店名的老字号。最初的戴月轩是一个门脸的小店,前店后厂,笔店制作的毛笔均由浙江湖州进料,由戴月轩亲手制作。他力求每支毛笔豆要做到尖、齐、圆、健,对不合格的毛笔,宁可烧掉也决不出售。凡出售的毛笔都刻有“戴月轩”的字样。戴月轩的毛笔
桂馨斋
北京桂馨斋酱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横西街50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南式酱园。桂馨斋酱园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北京市宣武区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南口。据传说,“桂馨斋”最初是一南方人开设的,后转让给沈姓经营。沈氏曾是“桂馨斋”的门徒,学得一手制作酱菜的技术。他接管“桂馨斋”后,坚持精选原料、精工细作和薄利多销的原则,所以买卖越做越好。由于“桂馨斋”擅长制作冬菜、梅干菜和佛手疙瘩,被誉为“冬菜老店”。清朝时,“桂馨斋”的酱菜得到宫廷御膳房的赏识,被赐给“腰牌”一个、白底红穗帽子一顶、黑色马褂一件,凭此可进入皇宫送菜桂馨斋的首创者是一对由南方来京谋生的夫妇。这也决定了桂馨斋的风味桂馨斋属南
天福号
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福号肉铺。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据说,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不久,山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1“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顿使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