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特产
黑龙江省老字号
道里世一堂
道里世一堂道里世一堂位于道里区西十道街,是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吉林世一堂老号派张远武、赉欣庭二人来哈尔滨创办的,吉林老号拨现大洋1万元做为设店开业资金。以后业务逐渐发展,于民国15年(1926年)耗资1.5万元,在原址又扩建二层半营业楼,民国16年落成,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道里世一堂创立后,一直以经营中药为主,最早经营的中药饮片有五六百种,还有老山参、鹿茸、东北虎骨、熊胆、麝香、田鸡油等珍贵药材。同时兼营各类珍贵毛皮,如貂皮、猞狸皮、虎皮、狐狸皮、元皮等。楼下是门市部,西面经营药品,东面经营山海杂货及电光线袜子等日用杂货。从1931年至1941年,道里世一堂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仁昌铁工厂
仁昌铁工厂1955年,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1视察鞍钢,得知鞍钢使用的真空过滤机(2.5米粗、6米长)、干燥机(2.5米粗、10米长竟是一无大厂房、二无大设备、三无工程师、四无吊车的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的产品后,1亲自到哈尔滨机联厂了解生产情况。那时候全国的机械加工工业面临着即要生产大工件,又没有大设备,纷纷向国家伸手要大设备。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又急需大型的产品。哈尔滨机联机械厂最大的车床仅12呎,一般只能加工8呎的工件。但经厂长周子恩精心设计,没有大厂房,就带领工人在露天地上用小设备加工出了大部件,解决了鞍钢急用的生产设备真空过滤机二十多台,干燥机十多台。对此1副总理倍加赞扬。为推广这个经验,组织了
永安号
永安号提起北来顺,哈尔滨人都知道它是全市最大的回族风味饭店。但说到永安号餐馆,只有上了年纪的哈尔滨人才知道,它是驰名的北来顺饭店前身。永安号是三、四十年代哈尔滨和东北三省有名的餐馆。虽说它是一个中型京鲁综合风味的餐馆,可社会名流,贤达贵人经常光临,品尝美味佳肴。解放初期东北局的领导也曾几次在永安号宴请贵宾,招待知名人士。创立和发展原永安号经理刘1回忆:民国11年(1922年),我从山东家永城县黄山前村来到哈尔滨。下火车走出不远_看,街上两旁很多洋房,一家挨一家的洋商店、酒吧间。街上走的是一些黄头发,兰眼睛的洋人,洋马车跑来跑去,看得我眼花缭乱。来到哈尔滨本想找个好职业,谁料到,在哈尔滨找像样的
永发合
永发合在哈尔滨,一提起永发合,人们立刻会想到正月十五的元宵、五月初五的粽子、夏天的冰糕、冬天的油茶和那传统风味的玫瑰饼。永发合茶食店座落在道外区丰润街149号,是辽宁省铁岭县人杨风芝、杨风山兄弟二人创办的。兄弟俩在哈尔滨市京剧院隔壁出床子卖鲜货。1945年迁至现址后,开始经营时令小食品,改为茶食店,杨风山的儿子杨跃福也参加了经营。茶食店前边营业,后面住家,是一个一忙全家都干的家眷铺。到公私合营时,全店也只有5个人。几十年来,永发合之所以盛誉不衰,被人们称之为传统风味食品店,主要是把住了产品的三关:一是精选原料;二是配方独特;三是工艺严格。原料。永发合无论是作油茶、元宵、冷糕,还是玫瑰饼,料都用
合发祥
合发祥茶食店老傅家甸的人们,一提起合发祥茶食店,有的说合发祥的糕点好,特别是是槽子糕(蛋糕)两面烤制,色美、味香,松软香甜;有的说合发祥的冰棍风味独特,蛋奶味浓,软硬适度,芳香可口,老少皆宜,是消暑的佳品。民国3年(1914年),满族兄弟项殿一、项殿颺二人随父项国蕃由辽宁省海城县来到哈尔滨。开始在哈尔滨东郊荒山嘴子落户务农,苦干三年,积累了一些钱。民国6年(1917年)大批外国人涌进哈尔滨,大批关内外农民,为了谋生纷纷来到哈尔滨。项氏二兄弟也来到哈尔滨,在傅家甸东新街(道外南十六道街)244号开了一个小茶食店,取名合发祥。当时傅家甸东新街是一个繁华街道,这里不仅有华乐戏院,各种小食店,更多的是
范记永饺子馆
范记永饺子馆哈尔滨人提起饺子馆,都知道有个老都一处,但却不知哈尔滨最早的三鲜风味水饺馆是范记独一处,也就是今天仍在营业的范记永。我们走访了张宝盛(范记独一处面案)、冯庭芝(范记独一处邻店经理)、汪凤岐(范记永投资人),王瑞之(范记永公私合营后经理)几位老先生,他们向我们介绍了范记独一处和范记永的内情。现整理成文,或多或少让人们从中吸取一些东西。在马路上卖饺子起家范记独一处饺子馆创业于民国元年(1912年),是哈尔滨最早的三鲜饺子馆。创业人名范先庚,人称老范头。老范头原是辽宁省人,最初在傅家店(现道外区)裤裆街(现天一街)东头搭了一个泥棚子,就在马路边上煮饺子,卖饺子。由于范家的三鲜饺子货真价实
宝盛东
宝盛东的圆笼鸳鸯蒸饺一问世,则风靡一时,同业瞩目,遐迩称道。市井流传:肚子里空不空,不能错过宝盛东。意思是,即使肚子里不空饿,宝盛东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宝盛东以卖圆笼鸳鸯蒸饺为主。所谓圆笼”,即以薄竹片弯成圆型,下有竹屉为底,又用有图案的金属片装成提手或装饰,小小的,圆圆的,俨然极其精巧的工艺品。不必说吃一口里面盛的饺子,单是这圆笼也让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了。所谓“鸳鸯,就是用猪、牛两种肉为馅。包好的饺子每10只放在特制的竹笼圆屉之内,一层层,高高的摞在一起下锅。待厨房里“啪!啪!一响,便是敲屉了,这是说饺子已经好了。如果要上二、三十只,便有二、三节圆屉摞在一起,热气腾腾地摆到桌面上来。趁热,
老仁义馆
老仁义馆饺子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种食品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叫饺子只有三、四百年。古时原来把饺子叫作牢丸,大约在宋代以前都用这个名称。因饺子有多种吃法,所以,水饺就叫“汤中牢丸,蒸饺叫笼上牢丸。以后称呼就不同了,有叫粉角的,有叫扁食的,也有叫水角的。角与饺同音,再后来就写作饺。饺子是我们北方人的传统食品,可称为上品,因此,过去哈尔滨的饺子馆可谓不少,有水饺馆,蒸饺馆、煮饺馆等等。而我要记述的是老仁义馆的牛肉蒸饺,它属我家独创,工艺独特,汤足味美,香而不腻,多少年来一直深受顾客欢迎。开业我祖籍是河北省河间人,回族。民国元年(1912年),伯祖父佟玉新在哈尔滨道外俗称“八杂市的南六道街里的西顺街
哈尔滨正阳楼
哈尔滨正阳楼在哈尔滨提起风干香肠、松仁小肚等风味肉制品,人们会不约而同谈论起正阳楼,正阳楼确实名声远扬,但问起正阳楼的历史发展,知者就不多了。公私合营时正阳楼隶属市肉类加工禽卵业总店,我任总店秘书,后到正阳楼做业务、总务工作,与老经理王孝庭交往过厚,多次听老经理诉说正阳楼的演变过程,因此对正阳楼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正阳楼自1910年创业以来,以生产风干香肠、松仁小肚而著称,七十多年来历经坎坷,而今又重整旗鼓,不断革新,不断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老店沧桑正阳楼的创始人王孝庭,字秉先,是传统风味肉制品技师。1878年他出生于山东省掖县西由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随家人种地,因家境贫寒,由大哥介绍,到了
老鼎丰
老鼎丰食品厂老鼎丰食品厂(店)建于1912年,正值我国民族工商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几年过后,老鼎丰这家小企业就迅速发展成为哈尔滨食品业中较有名气的厂店了。在我接办老鼎丰之前,老鼎丰从初创到鼎盛,已经辛辛苦苦经营了20多年,为丰富和发展哈尔滨的糕点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在1938年至1943年的5年里,终于因为无法摆脱日伪的经济压迫而停业破产,只剩下一个空厂房和空门市。我接手老鼎丰之后,因无原料而无法生产,直到光复以后才逐步开始恢复生产,但也仅仅是恢复,根本谈不上发展。哈尔滨解放以后,老鼎丰才真正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坦途,在党的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和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措施的扶持下,老鼎
哈尔滨成记针厂
哈尔滨成记针厂,创建于20年代末期。它是以生产针织业用机针的专业工厂,是东北最早的制针厂之一,又是黑龙江、吉林两省仅有的一家制针厂。在与同行和外国产品的竞争中,成记针厂克服种种困难,付出了很大代价,才逐渐打开了销路,占据了市场。30年代中期,哈尔滨成记针厂由生产单一的机针,逐渐发展成为制造针织横机、圆机与机针相配套的企业,在省内外都享有盛名,产品畅销全东北,远销到朝鲜。哈尔滨成记针厂的建立成记针厂经理任守卿,山东牟平人。13岁随父去海参崴,成年后就在当地当店员学生意。几年后又与人合伙开设永成号货店并任经理,经营靴鞋材料、制鞋工具、棉纱、五金等。永成号开业几年很有起色,利润相当可观,仅街面流动码
道外世一堂
道外世一堂民国元年(1912年),吉林世一堂老号派李星臣、周弼臣和孟香阁三人来滨江县傅家甸正阳四道街路南筹建世一堂分号,当年开业。李星臣任老板,周弼臣和孟香阁任掌柜。同时,在正阳五道街路北兴建三层营业楼房,民国3年竣工后,世一堂即迁入营业,直到今天。我是民国8年(1919)14岁到道外世一堂学徒,干了两年杂活,被提拔到帐房学记帐,后当上了记帐先生,以又由份子掌柜当上了副经理,至到1956年公私合营。道外世一堂经营商品的范围同吉林老号及其他各店一样,不单是经营中药,还卖山珍海鲜及日用杂货。伪满康德7年,日伪当局实施了经济统制政策,大批民族工商业倒闭,世一堂也缩小经营规模,单一经营中药。长期经营自
三盛炉菜刀
三盛炉菜刀哈尔滨市刀剪厂的传统名牌商品三盛炉菜刀,已有65年的历史.当年的三盛炉,是专门打制为饭店用的厨刀,肉铺用的砍刀、拉刀,皮铺用的快桨刀、皮铲,木匠铺用的旋刀等。在哈埠铁匠炉行业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各种厨刀具有钢口好,背厚膛薄,刀身平正,刀刃锋利,不崩,不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凡是用过三盛炉菜刀的人,都称赞不已,因此三盛炉菜刀的名声越传越远。时至今日,三盛炉的菜刀,早已冲破了原来的小天地,进入了千家万户。但老手艺人康业福艰辛创业,苦心经营的经历却鲜为人知。行炉打铁闯关东康业福1882年出生于素有铁匠故乡之称的山东省章丘县康家庄。康家几代人都是铁匠,家境贫寒,靠行炉打铁谋生。康业福6岁丧父,
哈尔滨世一堂
哈尔滨世一堂如果提起药店来,年纪稍长的人首先会想到世一堂,会想起世一堂20年代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大奖的高级滋补良药鹿角胶,也能想起世一堂几分钱一副的救苦丹。世一堂不仅国内声闻退迩,而且也在旅华的三十几个国家的侨民中赢得信赖,久享里有同仁,外有世一的盛誉。有人或许还记得药店老板常念叨的话,有钱的人吃贵药,没钱的人吃贱药,同样能治病。这话是否可以看做是药店经营的宗旨呢?在哈尔滨现行行政区管辖内,曾有三个世一堂,道里世一堂、道外世一堂、阿城世一堂。三个世一堂各立门户,但在几十年前,它们却同属于吉林世一堂,是吉林世一堂老号下设的分号。吉林世一堂老号创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吉林老号
德丰源浴池
德丰源浴池座落在道里十四道街的德丰源浴池,自30年代以后,曾和道外的温泉浴池、又新浴池并称哈尔滨第一流的浴池。德丰源浴池始建于1932年。是房产主曲某按照经营者刘德荣、李贵林的要求建筑的,是两层西式建筑,建筑总面积为1540平方米。刘德荣,李贵林是保定人,1932年来哈尔滨经营德丰源浴池。刘德荣和李贵林是亲属,刘德荣投资多,掌实权,李贵林则管理日常事务。之所以取名德丰源是以德荣必根茂,根茂即源丰之意,故取名德丰源这个字号。德丰源浴池布局整齐、光线充足、堂筒宽敞。一楼有两个可容50多人使用的池子,一男一女,是采用日本的浴池格局修建的,室内铺有日本榻榻咪式床铺。此外还设有搓澡室一间,修脚室一间。二
三友照相馆
三友照相馆三友照相馆是当今哈尔滨市照相业名家之一,它的创始人是林蓉三。林蓉三,1895年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夏村。因家境清贫无法维持生活,故于16岁时离家出走谋生,沦落到海参崴,1922年回国。1923年在道里中国十二道街开美华照相馆(现真美照相馆楼上),后来又在道外北头道街设一分店仍称美华照相馆。1930年前后,林又在哈尔滨市最繁华的正阳街上租定一所店面开业,取名三友照相馆。道里的美华,道外的“美华与三友实为林蓉三一家独资经营。所谓三友者,大抵是取三家相馆的资本相通,设备相通,技术相通,团结一体,当结为友。三友照相馆一开张,则以宏大的规模(当时有职工数十人)先进的设备(一切均由苏联进口)、高超
真美照相馆
真美照相馆在哈尔滨照相业中,真美照相馆可以称作老字号了,几十年来在人们中问始终享有盛名。它不仅地处道里繁华街道,具有使人快悦的字号,而且还有着一套吸引顾客的经营方法。真美照相馆的创始人是盛冠斗先生,他老人家出身贫寒,15岁由山东老家只身到哈尔滨谋生。经过多年当苦力才积攒了一笔钱,以后开始经商,到30年代时已经经营着几家买卖了。1934年,他了解到照相业投资不多,虽不能获大利,但经营稳定,不担蚀本的危险。于是除自己外,又以内侄苏犹忱的名义与孟守信合股,在道里新城大街和十二道街交叉路口处租下一门市房,开照相馆。购置了设备,装修一新后,真美照相馆开业了。当时的道里,照相馆廖廖无几,真美开业后立刻赢得
亨得利钟表眼镜店
亨得利钟表眼镜店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座落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大街322号。开业于1923年6月,是浙江宁波人周彭年创建。字号的风波清末,国门洞开,英商在沪杭等地经营亨达利钟表眼镜店,一时生意兴隆。国人应启霖、王光祖,庄鸿皋三位好友,决定合资经钟表眼镜店,与外商竞争,字号为亨得利。先在杭州清和坊建店,后发展至上海,店址在上海永安公司隔壁。由于经营得法,声名大振,因而也引起英商的不满。英商为维护他们在中国的特权,便以亨得利影射、效法亨达利字号,鱼目混珠,影响亨达利声誉为罪名,起诉于法院。当地法院屈从英国势力,讨好英商,结果亨得利败诉。亨得利此时在各地分号甚多,又成立有亨得利管理委员会,听到败诉消息,各
天丰涌
天丰涌在哈尔滨的山海杂货业中,要数天丰涌的字号最老,规模最大了。它开业于1905年,到公私合营已有50多年的历史。天丰涌在市内和省内附近各县都有较广泛的影响。我从16岁进店学徒,在天丰涌干了三十多年,对天丰涌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变化情况有些了解。天丰涌的东家兼经理李云亭,是河北省乐亭县人,因为家境贫寒年轻时跑来东北谋生,投奔本家兄弟李品三。李品三于光绪二十年问(1895年),在当时属吉林省管辖的双城县开粮栈。还有个叫乔智信的也在李品三的粮栈里赋闲。当时哈尔滨的工商业正在兴起,李云亭和乔智信在李品三的资助下,一同来哈谋生。开始,他们两人在哈尔滨傅家甸太古街一带摆摊,做小本生意,出售山海杂货,经几年辛
同记商场
同记商场在哈尔滨乃至东北、赫赫有名的,由民族资本发展起来的大型百货商店,便是座落在道外区靖宇四道街的同记商场了。同记商场始创于1907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同记企业的创始人武百祥,1892年随舅父闯关东来到东北;1902年到哈尔滨走街串巷做小本生意,后摆摊学当小贩;1903年又与别人合资办了一个街头摊床,起名为仝记,卖日用杂货,后来搬入北大街,成了有门市字号的杂货铺;1907年经赵禅唐的帮助,开始经营百货,商号叫同记,办得很有起色。1907年,他看准英式绒帽是很有前途的商品,决定抓住机会制作销售这种帽子。到1914年,武百祥已办起了当时哈尔滨最大的鞋帽服装加工厂。经营工厂的成功,促使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