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特产
北京市民俗文化
老北京蜜三刀
蜜三刀是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老号祥聚公蜜三刀很有名气,是老北京的重要年货。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蜜三刀的历史典故——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
米粮屯高跷
米粮屯“同乐高脚会”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受过皇封,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最早是由家住米粮屯、在北京打工的马四爷带领本村几个人创办的。米粮屯高跷跷上角色13人,旗手伴奏25人及演出保卫勤杂人员数人,共计45人。全程表演分大场引入、头跷指挥,分跑大场、个人现计亮绝活(上大跳、旱地拔葱)等高难动作;后面接着清场逗俏,小戏表演,最后以麒麟送子收场。米粮屯高跷作为丰台区享有盛名的花会,有着其独特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其独腿高为1.6米,动作险,技巧多,难度大。有“夜叉探海”、“苏秦背剑”、“蹲裆”、“弹跳”、“怀中抱月”、“鹞子翻身”、“蝎子摆尾”、“挟麦个”、“端盘子”等绝活。米粮屯高跷会在北京各地区
密云蝴蝶会
“蝴蝶会”是以蝴蝶为形象特征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因其通常随走会队伍进行表演,也被视为一个会档。流行于北京密云县卸甲山、康各庄、尖岩、古北口河西、八家庄等地。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据传说,“蝴蝶会”起源于元朝初年,就已知材料证明在密云已流传二百多年。密云“蝴蝶会”与国内其它地区以蝴蝶为形象特征的表演形式不同,它采取成人与儿童叠加上肩的表演形式,拓展了表演的空间,增加了表演的观赏性。其基本形式是:选择强壮的青壮年作腿子演员,选学龄前儿童3名、4名、5名、7名或12名5—9岁的小男孩儿扮成蝴蝶形象,由腿子演员肩托蝴蝶演员作模仿蝴蝶飞舞及儿童戏蝶的各种动作。“蝴蝶会”的表演展示内容包括造型、服饰、道具
古琴艺术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和文化瑰宝,自古至今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为世人珍视,更是代表着一种中国人文精神,被世界认可,也是继“昆曲”之后第二项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其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最早记载古琴的书籍有《诗经》《尚书》等。《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
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
北京二锅头酒是以酿酒工艺而命名的。古时蒸酒所用器具为锡锅,也称天锅。天锅由甑锅和釜锅两部分组成。在甑锅内撒放发酵好的酒醅,然后在釜锅内注入凉水,甑锅中的酒醅被加热后,蒸发出酒气,遇釜底凉水而凝聚成酒,用管引出。釜锅内的凉水温度升高后,需再换一锅凉水,以降低温度,继续使酒气冷凝成酒。由于每锅次所冷凝出的酒从香气、口味上都有明显区别,而第二锅冷凝出的头半部分酒既口感平和又香气醇厚,故命名为“二锅头”,流传至今。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萌芽于元、明,成型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自清康熙赵氏以降传承九代,是北京酿酒史的重要代表。1949年后,北京二锅头酒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08年,北京二锅头
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
鸿宾楼是我国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开创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是天津主营清真风味的菜肴,1955年迁入北京。2008年,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关“全羊席”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金代。“金人旧俗,凡宰羊但食其肉。贵人享重客。间兼皮以进,曰全羊。就有食全羊的风俗了。”1264年元朝建立后,宫廷御膳中也曾出现全羊大菜。至清康熙年间有“圣祖玄烨曾为外藩王公举行过全羊席的记载”。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全羊法七十二种。”民国五年,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饮食类-全羊类》对全羊席更有详细记载,在这段文字中较翔实地记载了全羊席的烹制方法,菜品形状和品味以及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孙子即第二代传人刘抵明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即天福号酱肉铺。师徒二人反复研磨酱肘子的制作工艺,研究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即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福号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天福号的酱肘子是其独具特色的产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在历史上曾是皇宫贡品。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精细讲究,主料选用北京京东八县优质的耷拉耳朵黑毛猪,配以十八种配料,经过修割、去渍、炒抄坯、倒锅、码锅、煮炖、出锅、整形、掸汁调制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
东来顺涮羊肉制作技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史悠久的东来顺涮羊肉是著名中华老字号东来顺的著名菜品,“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其涮羊肉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来不膻不腻,味道鲜美,蜚声中外。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1903年丁德山花了全部积蓄在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了“东来顺粥摊”的牌子。后来丁德山把涮羊肉这一风味引进铺子,经过了他的细心琢磨,发现涮羊肉肉嫩、味美,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这位切涮羊肉的高手对羊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规范性的整治
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
月盛斋创办于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创始人为马庆瑞。因店址选在前门箭楼西月形墙路南,于回族斋月期间开业,故取名“月盛斋”,寓以月月兴盛之意。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产品是酱羊肉和烧羊肉。2008年,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工艺复杂,其独一无二的兑“老汤”技术为月盛斋独创。月盛斋在每次煮肉后,都要留下部分浓厚肉汤,将其盛放在青花瓷缸内,待沉淀后撇去浮油,将汤存放起来,下次煮肉时将其兑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锅锅相兑,即成老汤。运用勾兑老汤煮出的酱肉,味道要比新汤煮出的酱香浓厚,回味绵长。此工艺始自嘉庆年间,除1
传统插花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它早是民众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装点生活的重要载体,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汉代初始期、南北朝发展期、隋唐兴盛期、宋代极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后代衰落期等阶段。中国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起源国,自隋唐时期始,中国传统插花传入日本,对日本花道的发展影响巨大。而其追求线条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创设、简约环保的创作技法等,对近现代西方插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是燕京八绝之一,是宫廷艺术的沿革,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我国漆艺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漆器却有着七千年的历史,我国的漆器工艺品在世界范围内独领1。战国漆器独领1,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继续繁荣,以黑漆和朱红为主色调,形成既神秘又富丽的美学品格。明清两代,漆器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各种成熟的漆工艺,如髹涂、描绘、填嵌、堆饰、刻划、金银平脱、雕漆等施展于建筑、家具和器皿上,形成千纹万华的漆文化。如今,古老的髹漆工艺还被用于漆画艺术创作,装饰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一种修复还原古代书画珍品的传统工艺。我国古代很多历史悠久的书画作品由于保存不当,出现空壳脱落,或由于保管不善受潮发霉,导致糟朽断裂,对这些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可以延长字画作品的寿命。2008年,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古旧字画在传世的过程中,会因为收藏保管不善造成受潮发霉、污迹满目、虫蛀鼠咬,绫绢和纸的自然老化也会使书画产生破洞、糟朽断裂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古旧书画的寿命和艺术价值,甚至使其毁之一旦。中国书画之所以成为艺术品能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装裱和修复。古籍修复工艺的历史与书籍发展史息息相关,至今已有200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手工技艺,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工艺结合而成,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明代的万历皇帝金冠、清代的金瓯永固杯、银六方盆金桃树盆景、金嵌珠宝朝冠顶、现代的珠宝天坛祈年殿、中华世纪龙等都是花丝镶嵌的代表作品,突出地显示出花丝镶嵌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华丽的皇室风格,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凝结。【制作工艺——巧夺天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工艺繁复,用料珍奇,历史上,花丝镶嵌仅作为皇家御用之物,可见其华贵之态。花丝镶嵌包含两种“花丝”和“镶嵌”两种工艺。花丝是用金、
木版水印技艺
荣宝斋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西街十九号,其木版水印技艺堪称一绝。荣宝斋木版水印源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的“版”套印,所谓“版”套印,是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确无误,达到乱真的程度。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分版)、刻(制版)、印(印刷)等基本工艺程序和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它以笔、刀、刷子、耙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有确切纪年的是隋代。荣宝斋于1896年设帖套作,延聘刻、印高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因在宫廷长期织造使用而得名,它是以羊毛、蚕丝、金线、棉线为主要原料,以经纬线交错为毯身结构,以栽绒、盘金、片剪等技艺为技艺方式,以手工织造方式进行织造的传统技艺。北京宫毯,又称官坊毯,可知其是有专门的官方作坊织造的技艺。北京是其主要的传承与流布的区域。在元代,元大都出现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清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
龙泉务村“花钹大鼓”
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花钹大鼓”――矫健英武门头沟区龙泉务村的“花钹大鼓”,也叫“锅子会”、“大鼓会”、“挎鼓会”,是由八面大鼓和十六名舞钹儿童组成,主要以翻跟头等技巧动作贯穿始终。据村里的老人讲,“锅子会”是村里请下苇甸村张清老人传授的,张清不但会打大鼓,而且又会“耍锅子(舞花钹)”,并且能在大鼓面上翻跟头,技巧高超;因此,由于师传的原故,该村“花钹大鼓”的表演风格中蕴含着传统武术矫健英武的神韵。例如:套路中的“脑袋跟头”,是由甲乙两名舞钹者头顶头蹲式,乙从甲背上翻滚过去的;“0跟头”,甲乙舞钹者顺向站立,甲前乙后,甲蹲式双手按地,乙前俯身双手按地,用头顶住甲的臀部从甲的背上翻滚过去;还有“背
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几位清宫御膳房的师傅在公园北岸建起了小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御膳房制作方法,经营风味菜肴及面点小吃。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古建筑群中。清廷御膳制作技艺是满菜和汉菜相结合的精华。仿膳饭庄对清廷御膳进行了研究、整理,继承后再创新,始终保持宫廷风味的经营特色。为了不断挖掘开发宫廷名菜,仿膳饭庄派人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御膳档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绪年间的菜肴约800余种。其中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一品官燕、油攒大虾、宫门献鱼、溜鸡脯等菜品最有特色。1979年,仿膳饭庄推出了清廷御膳的代表宴席满汉全席,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是一种汉族传统技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四合院是老北京一种极普遍的传统住宅,也是古都风貌中独具特色的景观。它不仅是一种砖瓦构建的居住形式,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北京的四合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肌理基质所在,其中沉淀着丰厚的历史内涵。笔者从小生活在四合院,长大后又拜于鲁班门下学木工习古建,经过实践使我对建筑学有了较深的了解,并与四合院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北京的四合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中国汉族传统文化密切相连,其中
口技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至于那时的“寻声问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声在山涧森林里寻找、区分同伴,它也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但那时的“寻声问路”只是口技的前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延庆旱船
延庆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古老的民间花会成为了传承历史的重要纽带。根据明朝嘉靖《隆庆志》的记载,延庆地区的花会活动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到了清朝见诸于史书的记载则更加详细。旱船,即是本地区最有特色的民间花会形式。“延庆旱船”植根于地方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因为道具造型独特,表演套路丰富,音乐伴奏喜庆热烈,长期以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旱船是延庆历史上最引人注目,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民间舞蹈品种。延庆旱船融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道具造型独特,作为道具的延庆旱船,在清代就已经很精致了,不仅用料考究,而且做工十分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