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八仙拳
八仙拳是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八仙门拳法劲力讲究惊涌二力,以惊为速,以涌为形,二者相合,带动内力,顺形而发。在武当武术中有武当(醉)八仙拳,又称“醉八仙”。是模仿传说中的八仙,如汉钟离解衣,蒙蒙胧胧;吕洞宾饮酒,似醉非醉;铁拐离独步下云梯,如灵猿出洞等等,表现醉形、醉态。因其拳行招走势如醉汉,故名“醉拳。其醉打技法取之于柔化巧打拳种,成形于明清。醉拳将地术拳法、醉形溶为一体而独树一帜。讲究眼捷手快,形醉意清,随机就势,避实击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身法矫健,刚柔相兼。醉而不乱,以醉态攻其不备,以醉步攻其无形。
东光吹歌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东光县类别:传统音乐东光吹歌,是以河北吹歌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东光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东光这块热土上,东光吹歌也在悄然地发生化。其中“咔戏”是东光吹歌中的绝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少到只有咔哨、咔芯子和咔碗就可以当场演奏,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技巧,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伸缩性极大,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因此,群众中有“没有咔戏,吹歌就不算完整”的说法。据考证,“咔戏”在文化发展史上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表现出的强烈感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农村百姓所喜爱。咔戏不仅是河北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当今吹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台戏
吴桥的扁担戏,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年幼时为解病中的母后心烦之乱,把大量歌女招进宫中,都没有奏效。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做了十个小木偶套在手指上,配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简短的故事情节,终于博得了母后一笑。因此,有人认为“扁担戏”是从唐朝的宫廷里兴盛起来的,称之为“宫廷戏”。后来传入民间。扁担戏,又名“独台戏”、“嘟打戏”,是在吴桥流传很广、很久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主要靠许多的木偶和一个人的口技来完成,是一个人连演带唱敲锣打鼓的小木偶戏。有一首儿歌唱道:“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担支起来”。艺人遍布全县各乡镇。扁担戏演出的内容非常广泛,曲目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岳飞传》等一些深受老
井陉朝阳寺庙会
朝阳寺位于井陉县城西北,毗邻矿区,平涉路微矿段穿村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久负盛名。朝阳寺庙会是东南正村具有悠久历史的庙会,因时代变迁渐趋衰弱。2003年后在朝阳寺住持一醒法师的组织引领下,庙会规模越办越大,场面隆重壮观,影响深远,波及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朝阳寺庙会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正式开始,首先是隆重的迎请五台山各寺院高僧大德的仪式。迎请之时,钟鼓齐鸣,佛号悠悠,幢幡伞盖,甚是威仪,犹如皇帝出行,蔚为壮观,把人引领入佛国妙景之中。队伍最前面朝阳寺僧人双手托香盘引路,伞下端高僧大德,仪表端庄,众僧人及众居士或手捧鲜花,或高举幢幡紧随其后,文艺团体在两旁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迎请仪
沧县镂空木雕雕刻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沧县类别:传统技艺镂空木雕又称透雕和空雕,是在木雕的基础上经过多少代木雕艺人的想象和创造发展而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沧县镂空木雕技艺明清时期空前发展。当时雕刻家具、寺庙建筑很盛行,雕刻艺人应运而生,《中国工艺美术史》记载:“明清时期,民间木刻的佛龛、窗格、屏风等在山西、河北等地很普遍,内容和形式都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镂空木雕是艺人在家具、建筑、神器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雕刻技法。当时沧县比较著名的艺人是刘振红(出生年月不祥),沧县鞠官屯人,沧州的清真寺由他及徒弟等人制作。他的徒弟0色的是高连元(1890-1968年),沧县马落坡人,曾参加青县盘古庙等许多寺庙
祭敖包
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木、石、土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敖包神被视为氏族保护神,祭敖包为重要祭祀仪式,于每年夏历六、七月间举行,供奉羊、酒、奶酪,点火、焚香,由萨满跳神后,参加者将祭品分食。鄂温克等族也有类似的祭敖包仪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萨满跳神一般已改为1念经,祭敖包不再是纯粹的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
吴桥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吴桥市类别:传统技艺吴桥手工挂面制作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加工历史,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吴桥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化。由于最初只供给宫廷,也叫“吴桥宫面”、“贡面”、“御面”。在唐以前的数百年间,程氏宫面一直是皇家贵族垄断的食品,民间百姓无缘享用。宋之后,宫面曾因其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加工工艺复杂而一度濒临失传。到清代中期,才在吴桥程氏宫面嫡系传人程天路、程永年父子的努力下开始小规模生产,专供北京清廷皇家御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宫面在吴桥才有了规模生产,成为百姓共享的人间珍馐。吴桥手工挂面的加工技艺十分讲究,它以小麦精粉、精炼豆油、精
黄骅人工制盐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黄骅产盐历史悠久,是中盐业的发源地之一。据《黄骅县志》记载:自西周开始这里就有产盐历史,春秋时期已开始盛产。“宋之盐以河北称冠,元之盐以河间著,明则银花玉液,驰誉长芦。”黄骅海盐统称“长芦盐”,经久不衰,沿称至今。辛立灶村是黄骅最早采用传统工艺制盐的村落,也是自古至今仍延续以盐业为主的产盐专业村,全村祖祖辈辈世代相承,制盐为生。2008年8月在该村东南发现一战国时期遗址,发掘出诸多古代煮盐器具。据河北省文物部门考证,战国时期这里的先辈们就有用陶罐熬盐的历史。辛立灶村名中的“灶”字,即古意“煮海为盐的灶也”,“辛立灶”意为“辛辛苦苦建立起的煮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蒸制面花是黄骅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流行于黄骅市农村区域,以羊二庄镇最具代表性,其面花制作除用面花模子磕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黄骅面花,造型美观、形意结合、构思独特、惟妙惟肖,做工讲究、松软香甜。据县志记载,自明朝燕王朱棣,以“靖难”诛奸、入京“扫碑”为名,大肆杀戮当地土著居民,导致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永乐二年,穷苦贫民自-迁徙至此,在渤海之滨扎根繁衍。由于本地土质盐碱,粮食产量很低,人们食不果腹、朝不保夕,面粉尤显珍贵。逢年过节,祭拜神灵祖先,拿不出像样的供品,便用平日舍不得吃的面粉,蒸制成鸡、
内邱牛郎织女传说
内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省会石家庄85公里,西部为太行山脉,中部为丘陵,东部为海河流域平原。内邱牛郎织女传说历史久远,其七夕文化活动从文献上可以追溯到明隆庆年间。县城东关玉皇庙七月七活动,是专门为祭拜、祝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设。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初七,数万民众从四面八方,云集东街玉皇庙内,不分昼夜,通过跑功、唱神戏、拜天棚地棚等仪式,祭拜牛郎织女,祈求婚姻美满、全家安康。直至初七夜,唱大戏《天河配》,焚化剪纸图案的天棚地棚,把祭祀活动推向热潮。牛郎织女传说,以弘扬忠贞爱情为主旨,以古典美学为特征,通过民间传说、歌唱、剪纸、舞蹈、戏曲等形式加以表现,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与内邱独特的祭祀仪
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是高官庄村高姓族人世代沿袭下来的手工工艺,谷称“刻花模子”,其作品是当地传统面食——“面花”的制作工具。其雕刻工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能够追忆的年代距今约有150多年。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的第一代传人高东洋(生于1858年),八九岁便随其父学习木匠手艺,心灵手巧,因当地习俗盛行面花制作,便潜心研究面花模子。他将寓意吉祥的花、鸟、鱼等动植物凹刻在木板上,供制作面花使用。在其后的百余年中,他的传人继承和发展了面花模子的雕刻工艺。黄骅面花模子选用木质细腻、纹理密致的木头为雕刻原料,采用阴刻(凹刻、挖膛)技艺,运用直刻、
广宗柳编技艺
广宗县的柳编源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主要有家传和师传两种形式。主要特点是用柳条编制成生产生活用具、工艺品等。柳条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柳编对湿度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需到地窑中完成制作。柳编使用的工具均为艺人自制,主要有镰刀、锥子(环锥、草锥)、麻绳、线刀。所有制品的大小、宽窄、式样都靠艺人的制作灵感和制作经验。其制品有簸箕、篮子、圆簸箩、方簸箩、盒子簸箩、盛面粉用的八斗、结婚时女人用的八角盒子等。随着经济的日益活跃,柳编制品仍然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并逐渐演变成了商品,成为了人们增收的一种渠道
潘氏风干肠制作技艺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特产,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了。这门技艺是明朝万历年间潘氏老祖担任长城守军伙夫时,向“戚家军”中的义乌兵家属求教学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旧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的习俗。特点:肠体干爽,略有弹性,有粗皱纹,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独特的清香风味,味道适口,越嚼越香,久食不腻,食后留有余香,健胃、助消化。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水份含量低,易于储存、保管。配料:自制肠衣、特选猪肉、酒、盐、白糖、香油、香辛料、秘方配料等。做法:选用新鲜猪小肠制成肠衣;将精选猪前腿、后腿精瘦肉后脊背肥肉按配比切成小块,加入酒、盐、白糖、香油、香辛料
翟氏秧歌舞
近年来,柏城村翟俊成将传统秧歌舞与现代舞蹈相融合,创编出既有传统秧歌之底蕴又有现代舞之气息的新式歌舞。2009年1月,河北省出版局将之命名为翟氏秧歌舞。其特点是伴奏独特,动作舒展、快捷、有力、大方。其内容分两套共40节,前20节为一套属初级,后20节为二套则略有难度,主要表现在表演者对道具——扇子的掌握上,是基本功内容。翟氏秧歌舞的再一个特点是步伐与上肢道具的有机配合,要求甚为严格。步伐分自然前进步、小十字步、大十字步等,每小节分八拍,前四拍走秧歌步,后四拍为舞蹈动作,四拍、八拍或十二拍为一个完整动作。从左脚起步上肢道具的配合开始到一个完整动作完成后的右脚还原时为止,显得严谨、和谐、天衣无缝。
脏腑推拿术
“脏腑推拿”的理论和技法源于《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兴有衰。清朝后,在保定地区又传扬发展。古城保定历史文化悠久,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脏腑推拿术”一词源于保定高阳七世世传推拿大师安纯如道人一脉对《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推者,决行。拿者,膜行”之古训的遵循,代代相传。“脏腑推拿术”有着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特殊治疗手段。“脏腑推拿术”在唐朝以前兴旺,始终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宋、明以后,由于“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的强化,脏腑推拿术这种“摸肚子”的诊疗方法逐渐在正规医疗场所被废弃,相关典籍被
河间左把大奇枪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河间市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河间左把大奇枪在北方武林中享有盛誉,习练者多,流传地广,特别是在冀中平原河间、高阳、任丘、肃宁一带很盛行。左把大奇枪据传为罗家枪(亦称姜家枪,它因其独特的、有反常规的左把握枪方式,易守难攻,毫无破绽的出招特点,曾经留下有枪械中遇左把不敢“扎”的威名。左把大奇枪从最初传人少林派老和尚传给西张庄村王老四至-李梅、李海以前,一直都是口传、心记、身教授业的。李梅文武全才,用取长补短、两优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将散传的口诀编撰了刀谱、拳谱和《左奇枪论》、《大奇枪歌》,至此大奇枪才有谱卷文宝。到第五代传人李登瀛这一代,他既是传播者又是创新者,在大
青龙山庙会
孤山村村东南有一山叫青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多为石灰岩,在山的北面,绝顶之下,有一天然石窟洞,名曰水潼洞,又名鹤仙洞,据旧县志和山上碑文记载,金代大定年间,高邑县马贤村有女,秋日荡秋千玩耍,忽大风吹至,家人遍寻女儿不见,忽一日,有人报之,赞皇青龙山绝顶巉岩有女在焉,家人往视之,乃其女也,见女在石壁僵立,容颜如昨,家人奇之,葬之其间,村民求雨立应。后府县知之,报之朝廷,敕封“水潼仙姑”,为司雨之神,百姓以为仙,清明贡焉。后来,孤山人们先在山上修建了水潼仙姑庙供奉水潼仙姑,又在山腰修建青龙观,供奉玉皇大帝、三十六路神仙、十殿阎罗王、碧霞元君和关公等神像。青龙山长期有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居住,有碑
安国老调
安国老调属于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传冀中、冀南广大地区。老调是元末明初民间河西调艺人同说书艺人和大鼓艺人合作,穿插故事和人物,经过不断充实、革新而诞生的一个新剧种。安国老调由流传于白洋淀一带的民间小调河西调演变而成,多流传于冀中冀南地区,经当地艺人加工、补充、发展后,丰富了原有剧目,改进了部分唱腔,逐渐形成的与原老调具有不同风格的戏曲。安国老调自搬上舞台以来,深受百姓喜欢,流传至今。其唱腔高亢激扬,擅用高腔,明嗓要求宽厚明亮,背功嗓要求音高质纯,明嗓、背功嗓转换时要和谐统一、不留痕迹。截至目前,安国老调上演剧目多达二百多个,最擅长唱连台本戏,《薛家将》、《
青县盘古庙会
青县位于冀中东部,沧州市北端,置身“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内。人文圣地——盘古遗迹群,坐落在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的盘古乡盘古村中。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盘古古迹及庙会的传说在青县老幼皆知,延续古今。青县盘古庙会相传是从四千多年前禹王设祭开始的,因为祭祀的需要,人们结庐成市,渐成庙会,宋元时期市场交易影响至云贵、湖广、松辽、俄蒙等地。明清两代辐射范围更大。青县盘古庙会以遗存为载体,以圣地而扬名,以区位而得势,以文化而独厚。盘古殿是中国建筑规格最高的,盘古精神深入人心,庙中祭祀的神位,囊括了神话与宗教的鼻祖或领袖,成为元、清皇权维系民心、统治中国的灵魂,凝聚力极强。盘古传说于远古,资料记述
涿鹿三祖文化
涿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地,天赋其娇,地孕其美,华夏之源,神州之根。涿鹿中华三祖文化是以黄帝、炎帝、蚩尤为代表的中华先民经过长期探索、碰撞、磨合、深化,历经釜山合符而共同创造流传下来的,以中华民族共认图腾--龙为象征,以民族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为“本源”的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理念和意识形态。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的政治、军事、文化等主要活动都在涿鹿进行。黄帝先是“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行其志”,“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之后,继续南征北战,直到控制了“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荤粥”。至此,黄帝乃召集天下各氏族部落首领“合符釜山而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