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防城港 > 东兴特产
东兴民俗文化
京族哈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1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
京族拉大网
京族是海洋民族,拉大网是京族人民从事海洋捕捞中最常见的一种浅海作业方式。过去拉大网,以网头敲鱼梆为号,有“鱼梆一敲,网带上腰”之说。现在社会进步了,逐渐改为电话和手机通知为主了。金滩,因为坡缓、滩平、无淤泥,是全国最适宜拉大网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作业,无淡、旺季节之分。拉大网时,一般由网头根据天气、风向、潮汐、流水确定。网有大、中、小三种。大网长三、四千米,中网长一、二千米,小网千米以下,网宽一般为4至6米。作业时,由众网丁扛网到竹排或小艇上,先固定一头,然后由网头或有撒网经验的网丁一边驾艇,一边划向深海呈半孤形撒下网绳和大网,接着由岸上两组人分别把住大网的两头,然后往岸上慢慢地一步一退,周而
京族竹杠舞
京族“竹杠舞”一般在盛大节日或秋后举行,届时,京族男女青年穿着节日盛装,参加“跳竹杠”,欢度节日,欢庆丰收。在一块平坦的场地上,平行放两根长竹杠,相距四、五米,再在两根长竹杠之上横放八根短竹杠,如参加的人多,可多放短竹杠。跳竹杠时分为打竹杠和跳竹杠两部分人,打竹杠人分为两排,四人站在平行的长杠外边,京族人经常开展竹杠舞比赛,开始时,打竹杠人双手各握一根杠端,蹲在地上;然后在锣鼓和乐器的伴奏声中,将手中的竹杠相互合击,并与地面平行的竹杠相互叩打,时而竹杠一开一合,时而一上一下,发出呱哒呱哒的有节奏的响声。跳竹杠者四至八人,随着竹杠的分合、高低,灵巧地跳跃其间,并做出各种优美的姿势,如单跳、双跳、
防城港东兴京族哈节
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的部位,与越南隔海相望。哈节是京族最隆重的节日,也称“唱哈节”。“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节日期不一样,或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专门用于哈节活动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节活动由祭祖、乡饮、社交、娱乐等内容组成。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传说称: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各村的哈亭是节日活动的中心。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
京族坐蒙
坐蒙,是哈节的热闹所在。祭神、唱哈大约三、四天后,凡是京族本岛的男子到了一定年龄便有资格入席参加哈节的坐蒙。但入席时必须以族长、长老为首,按辈份分别就座于哈亭正堂东西两侧的边厢上。坐蒙那天,各家各户把自家最好的菜、最好的酒拿到哈亭,每四户为一席,在坐蒙期间轮流做东。众人一边举宴喝酒,一边听歌赏舞,席间香火缭绕,觥筹交错,通宵达旦,持续数天数夜。倘若你届时能亲临现场,有幸参加坐蒙,那也是你的福份。因为按照京族人民的说法:喝了坐蒙酒,能活九十九,进屋无忧愁,出门神保佑。哈亭内歌舞升平,哈亭外热火朝天。斗牛、比武、海上捉鸭、沙滩自行车赛、京族美食展示、旅游商品展销、独弦琴弹唱、生日派对篝火晚会、民歌
京族掷木叶
掷木叶也是京族人表达爱情的方式。相传,过去有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看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不好意思说出口,想试探,又苦于海边没有什么礼物表示,情急之中,只好摘下树叶掷姑娘,看姑娘的反应,姑娘其实也一直暗恋着小伙子,于是也用木叶回掷他,一来一去成就了一对美好的姻缘。这个方法被村里的其他小伙子知道了,纷纷效仿,也就流传下来了。小伙子用木叶掷姑娘,姑娘如果看上小伙子就用木叶回掷,如果不中意就不作任何举动,小伙子便会知趣地走开。
京族踢沙
踢沙是京族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方式。京岛是冲积岛,就是人们常说的沙岛,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沙。小伙子和姑娘一起出海或赶海,小伙子看上姑娘又不知道姑娘是否也爱上自己,就故意把沙踢到姑娘的脚后跟试探,如果姑娘看不上小伙子,就佯装不知,不用任何表示。如果也看上小伙子的话,就回踢沙。沙踢得越多,就说明爱情更炽热。
京族对花屐
对花屐是京族青年男女独特的挑选伴侣的方式。年轻的男子或女子看到意中人后,为了考验他们之间有没有缘分,每到哈节时,长辈们就把一双双木屐分开,男左女右地交给男女青年,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对木屐,如果对上了就说明他们有缘分。这个风俗来自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京岛上有位渔民的女儿叫水娇。水娇长得很漂亮,小伙子都想娶她为妻。水娇想出一个办法,她请人帮做了几对木屐,自己留下一直右木屐,然后把其它的埋到沙滩上,让求婚的小伙子一起去找,谁找到跟她手上的合成对的,她就嫁给谁。后来是一个叫苏力的英俊而勤劳的后生找到的木屐和水娇的对上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美满。从此后京族人就以这种方式挑选伴侣。
京族鱼梆
鱼梆鱼梆是京岛渔民一种特殊的捕捞汛号工具。它是用一段坚硬的木料精工细刻而成。空心,鱼形。最早使用它是为了集中村民一起捕捞的汛号,逐渐成为一种吉利及灵圣工具的象征。至今保存的最古老的鱼梆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天清早,渔村便响起这古老的鱼梆声。渔民们闻声赶来,迎着初升的太阳一起拉大网。
京族独弦琴艺术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独弦琴是怎么来的呢?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民出海打鱼时,发现系在桅杆上的绳索,伴随船的摇摆用橹碰击则发出奇妙的声音,受此启发而模仿制作的。但关于独弦琴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历史典籍却可追溯到殷代。其中《新唐书》具体描述的就有两处,或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又曰“复以半匏,皆彩画之,加上铜瓯,为琴,作虺
京族花棍舞
京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同胞自16世纪左右迁居于我国濒临南海的广西防城县后,就一直生活在璀璨玉石般的三座岛屿之上。若干年来,这三座岛屿的名称因被称作“巫头”、“山心”和“万尾”,充满着无尽的神奇色彩,始终唤起到三岛来的外乡人特殊的好奇、深思和无穷的追问。京族人民不但能歌善舞,而且有着丰富多彩、富于幻想、充满渴望获得美好生活的民间文学与传说。据说,在五六百年之前,刚在我国定居的京族渔民,每日必经白龙海峡才能入南海捕鱼。而这唯一出海的咽喉却被大妖怪蜈蚣精所盘踞、把守。而且提出:凡渔船出海打鱼,必以一幼童饲蜈蚣精为条件。为此,原本人口不多的京族很快便受到民族存亡的严重威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