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吉安 > 井冈山特产
井冈山民俗文化
井冈山全堂狮灯
井冈山全堂狮灯,俗称全堂狮子,由龙灯、舞狮、拳术、棍术、器械、对练以及盾牌舞等七大项目组成,配以锣鼓、唢呐等乐器伴奏,由16人共同完成表演。它既有赤手空拳的武术套路;又有千奇百怪的武术器械,表演步法、手法和队形,纷繁奇异,变幻无穷,至今仍遗存着古朴原始的民间武术风貌,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全堂狮灯”是流传在井冈山东上乡虎爪坪村的传统武术竞技项目,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堂狮灯以少林洪家拳为基础,狮、龙表演与武术穿插相结合,展现了盾牌与刀枪棍棒为主的硬实功夫,是当时强身健体、抵御猛兽与观赏表演
井冈客家山歌
井冈客家山歌是井冈山一带的客家人用客家方言演唱的一种民歌,既有号子、山歌,也有小调、儿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井冈山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风情习俗,表达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富有客家语言特色,乡土气息浓郁。井冈山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明末清初时,客家人从广东、福建迁入井冈山,绝大多数以农耕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客家人,为抒发内心情感,表现喜怒哀乐之情,用山歌相互唱酬,久而久之,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井冈客家山歌。按照歌词字句和曲体形式的不同,井冈客家山歌大体分为六种。号子山歌:亦称山歌号子,多采用“哟嗬哈”等衬词,只有一个长乐句,在高音区相邻两三个音之间进行,
井冈翠绿茶制作技艺
井冈翠绿茶制作技艺主要在井冈山桐木岭,茨坪、黄坳、下七等地流传。其制作工艺传统,流程复杂,标准精细,是传统手工制茶的典型之一。井冈翠绿茶生产约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石姬茶”。在井冈山一带,流传着一个《石姬茶》的美丽传说,说是石姬本玉帝身旁的小侍女,因失手打碎玉帝一个玉杯而被贬下凡间,降临到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井冈山,并种植茶树,制作出了石姬茶。据《龙泉县志·风物》记载,石姬乃广东人,于元末明初时从广东迁至井冈山桐木岭一带,以制作茶叶为生。石姬制茶经验丰富、技艺精湛,从茶叶采摘到加工成品全部由手工完成,其核心技术一直在桐木岭石氏一族世代传承。清嘉庆皇帝下江南品偿到此茶,大加赞赏,选为贡品
井冈山竹编技艺
井冈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属典型的江南山区,竹林茂密,有毛竹、淡竹、方竹、苦竹、墨竹、罗汉竹、观音竹、鹅毛竹、龙鳞竹等一百多种,资源丰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竹编制品濒临消亡,如竹箱、竹柜、竹厨、竹篮、竹热水瓶壳等。但民间艺人使用优质的篾丝材料,设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旅游工艺品。如雅拙谐趣的熊猫、憨态可掬的企鹅、展翅开屏的孔雀、怪眼拙睁的猫头鹰等,形状各异,构图别致,巧夺天工。全市现有8000多农民从事竹编工艺生产,竹编制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饿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150余万件。
井冈山红米酒配制技艺
井冈山红米酒发源于井冈山客家土法酿造,时代变迁,井冈山红米酒一枝独秀,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红米产生于山高水冷的独特环境,生长期长,无污染,内含人体所需的二十一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有益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井冈山红米酒,正是以红米为主要原料,配以井冈清泉,采用传统工艺,在享有“天然氧吧”美誉的井冈山中精酿而成,其酒体橙红,入口绵甜,回味悠长。解放后,特别是近年随着井冈山的飞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井冈山红米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所喜爱,人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饱揽秀美的井冈山风景之后,还不忘稍回几箱井冈山的红米酒,与家人和亲朋好友共同分享。为了使井冈山红米酒发扬光大,井冈山市委市政府高
山水国画
中国山水画,自1500年前的宗炳之后,名家辈出,荆、关、董、巨将山水画推向高峰。井冈山山水画,解放后,现代名家吴冠中,陆俨少等游览井冈山后,均以各自独特的风格,表现了井冈山山水的秀丽。井冈山文联几位画家,身居井冈山之间,以真实山水作为描摹对象,对山水特点了解较低深,对大自然风貌把握较准,同时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吸收了绘画中的各种皴法。在松图、笔法、着色诸方面有所创新,更好地再现了井冈山山水的新秀绮丽。(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