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天宁特产
天宁民俗文化
天宁寺梵呗唱诵
天宁寺梵呗唱诵是一种汉族宗教音乐。主要是指江苏常州天宁寺的梵呗音乐。梵呗是汉传佛教音乐的主体部分。常州天宁寺梵呗节奏沉稳扎实,唱腔悠扬潇洒,韵味古朴清雅。其梵呗唱诵向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公认之典范[1]。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南北有异:北方佛乐以笙管等乐器的演奏为特色,代表性寺院为北京智化寺,其音乐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南方佛乐则以梵呗唱诵见长,代表性寺院即为常州天宁寺。著名音乐学家田青说:“在过去的时期内,这个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一些大丛林都喜欢称自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当前仍然保持着节奏哀婉沉稳的传统风貌,曲调统一规范,其“唱赞”部分,古朴委婉、
常州八宝菜粥
常州江南八宝菜粥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传承而来的。“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亦称“腊八节”,常州民间素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早在三千年前,华夏先民就在秋收冬藏后,用猎取的禽兽和生产的谷类举行“腊祭”,祈福消灾。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人们将释迦摩尼的成道日腊月初八和“腊祭”联在一起,“聚万物而索飨”,吃腊八粥以纪念佛祖修苦行之果。旧时,常州天宁寺总会乐善好施,素有“铜锅煮粥,普济众民”的腊八习俗。至明代,朱元璋又以自己年少受苦时吃杂粮粥之由,倡导天下百姓以吃腊八粥为纪念。由此多种原因,吃腊八粥便成为广大百姓间承载古老历史内涵的民间饮食习俗。常州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传承史,常州人不单在腊八节煮腊八
常州评话
常州评话,又称常州大书,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曲艺品种,和苏州评话、南京评话、扬州评话等乡土评话一样,在艺术上一脉相承。据考,常州评话始于宋代中期,在生成、延续、传承的过程中,逐步与常州百姓的风土人情、方言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常州鲜明地域特征的艺术表演手法和风格。清末民初,常州评话处于一个全盛时期。当时,常州城乡各地茶馆林立,这些茶馆大都有常州评话的演出,如东门桥堍的悦和茶馆、南门广化桥茶馆、西门文亨桥堍近水阁茶馆、北门青山桥堍青山茶馆,还有新丰、狗肉桥、下街、德安、双桂坊等茶馆。几乎每天日夜两场,常演不衰,专业演员近百人,上世纪40年代,常州评话与常州道情的艺人们一起联手成立
常州豆炙饼制作技艺
作为常州著名的传统美食,豆炙饼以其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的独特风味深受民众的喜爱,使得它数百年来一直在常州地区广为流传,成为名扬江南的素食佳品。豆炙饼分为大豆炙饼和小豆炙饼两种,大的形如银元,小的则如铜钱大小。在发展中,大豆炙饼后经常州西瀛里西园菜馆厨师加入多种作料发展成为“金钱饼”。据考,金钱饼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常州地方特色产品,历史悠久,一直作为民间祭祀用菜,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由于它是一种香酥可口的豆制食品,便为人们广泛食用。200多年前,它因受到乾隆皇帝的推崇而成为一道御膳食品。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次次经过常州城。在乾隆丁丑二十二年一次,乾隆在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常州人刘纶的陪同下,在
常州网油卷制作技艺
常州网油卷制作技艺创制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提起网油卷,常州民间有一个传说:北宋神宗年间大文豪苏东坡一天在食米团时,忽发奇想:“若内藏以豆泥,外裹以‘雪衣’,如糕团之炮制,改蒸煮之方为炸熘之法,岂非佳肴乎?”于是,这位美食家便尝试着亲自下厨,几经周折,终因未完全掌握“雪衣”制作之技法,只能以蛋清包裹,成品不太理想。但有了一个类似小面团的雏型。后经常州名厨反复研制,才成了今日的常州名点——网油卷。网油是常州土话,指的是猪腹部的一块堪称是猪全身脂肪中最好的一块包裹脂肪的一层非常薄的油膜。网油卷就是用这层膜包裹猪油豆沙后在油锅里炸出来的类似麻团的一种甜点。网油卷是独具常州地方风味特色的食物
常州掐丝珐琅画
常州掐丝珐琅画是常州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个美术品种。常州掐丝珐琅画,为常州黄氏家族始创。自清咸丰9年(1859年)起,其工艺、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常州掐丝珐琅画,系采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大平面装饰画,其既蕴含着掐丝珐琅器原有的艺术美感,又汲取了其他姐妹画种的工艺及艺术元素,博采众长,形成了自身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效果。其画质精良,用料考究,画面轮廓清晰,古朴典雅,雅俗共赏,是一种具有装饰、艺术欣赏、收藏等多种价值的美术画种。一件常州掐丝珐琅画作品的问世,要经过图案设计、落料、成型、掐丝、焊丝、点蓝、上底色、粗磨、补色、细磨、再补色、上光、镀金等十多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虽为
常州唱春
常州唱春,是常州地区历史较长、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民俗事象和民间曲艺演唱活动。它不仅流传在现在的常州市各辖市、区范围内,而且在旧时的常州府辖区如无锡、宜兴、江阴等地都有流行。早在192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一篇研究文章中就明确指出:“唱春调,我们知道是江苏常州的出产。”唱春,顾名思义,即在新春时节进行的演唱,旧时一般在春节农闲时出现,后来,民间逢庙会节场、婚姻嫁娶、造屋上梁、生日祝寿、营业庆典等喜庆场合都有唱春活动。常州唱春演唱的曲调称“唱春调”或“春调”也称“常州调”,作为吴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孟姜女十二月花名调”(也称四季调)为基础,融进欢快的节奏和气氛,在春节或喜庆时
常州象牙浅刻
我国象牙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之前。及至唐宋时期,随着我国航海业的不断兴盛,象牙雕刻艺术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广东、江南地区为主的三大流派。象牙雕刻分为圆雕、浮雕、镂雕和浅刻、微刻。而象牙浅刻本来是蕴涵在其他象牙雕法里的。直至明末清初,才渐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传统美术品种。常州地区以象牙浅刻表现书画艺术的传统源远流长。明末常州地区出现了象牙浅刻“皮雕法”的大家张希黄。晚清以来,又相继出现了周之礼、张楫如、吴昆、薛佛影、闵雅兴、杨雪芳等一大批名家。发展到当代,常州象牙浅刻已与北京立雕、广东镂雕一起,成为当今中国象牙雕刻的三大流派之一。常州象牙浅刻创作、制作的步骤一般有: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