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特产
江西省民俗文化
南昌锣鼓十八番
锣鼓十八番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塔城乡凤岗村、冈上镇黄台村等地都有锣鼓十八番。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年历史了。其曲牌众多,打法多样,气氛热烈,表现丰富,形式多样。即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舞蹈伴奏,是南昌县地区欢庆节日、婚庆喜事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锣鼓十八番通常以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云锣七件为一套;每一个曲调叫一个“牌子”,或一个“番子”,传统的锣鼓演奏曲牌有“喜笑颜开”、“细雨点花”、“九连环”、“蜻蜓点水”,“金雀报喜”,“凤还巢”,“鱼咂嘴”等十八个番子,统称“锣鼓十八番”,成为民间定型的锣鼓经,一定要按照传统的锣鼓经演奏,绝对不准错不准
南昌祭轿
祭轿是流传在南昌县八一、莲塘、向塘、武阳等地的一个人生礼俗。它流传至今大约200年历史。男方在迎娶新娘的那天,对即将去接新娘的轿子的一种祭祀仪式。祭轿仪式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洒酒祭轿;在轿子里外洒上自家酿的白酒,寓意祭拜天地。二、燃烛照轿;用点燃的红蜡烛在轿子里烘一烘,寓意红红火火。三、彩绢掸轿。用彩绢对轿子的里外掸一遍,寓意去旧来新。全过程唢呐和锣鼓伴奏,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人们对祭轿这一婚仪是非常虔诚的。洒酒祭轿以求天助神佑,赐给新婚家庭幸福美满的生活。照轿、掸轿则是驱邪除晦,永保平安的意思。所以,娶亲的人家选择执仪者是件很慎重的大事情。他们选择的标准是全村公认为是有福有命的中老年妇女
进贤文港毛笔
进贤文港镇位于江西抚河下游东岸,时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文港毛笔制作器具有30多种,制作原料主要为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以及植物竹等,制作工序有126道,主要分为芯毛制作、护毛制作、草灰制作、笔杆制作及芯杆组合、治笔、包装制作等六大工序。每一道工序又可细分为众多小工序。工艺纯熟,配料均匀,制作精湛,集毛笔之四德“尖、齐、圆、健”于一身,融实用、欣赏、收藏于一体,刚中有柔,能硬能软,吸水请强,书写流利,锋如一根线,下笔铁划银钩,收得拢,撤得开,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文港毛笔品种繁多,笔类齐全,式样新颖,大如扫帚小如针,长短兼备。品类有狼、紫、鸡、羊、兼五毫;装潢分黑、白、花
进贤木板活字印
进贤白圩木版活字印谱技艺,是在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印刷,字模采用明朝官方字体——老宋体,印于宣纸之上。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和158个字的捡字口诀,这些祖传的捡字口诀,有平有仄,就像一首古代的律诗。进贤县白圩的传统技艺木版活字印谱完整地记录了木版活字印刷的全过程,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进贤县白圩乡木版活字印谱,现尚存三套完整的常用印谱木活字,总计21万个以上。
胡卓人蕲蛇药酒的制作工艺
吉州城内的中药加工炮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咸享元年(670年),城内就有多家药店,能自制膏、丹、丸、散。胡卓人药酒局创办于明代末期,至今有400余年历史。其主要产品胡卓人蕲蛇药酒透骨祛风,舒筋活络,是主治风湿麻木、四肢瘫痪、半身不遂、关节酸痛和麻风等病的奇效药酒。胡卓人蕲蛇药酒制作工艺的发明者,为吉州胡卓人药酒局的老板胡卓人。其发明源自一个美丽并且人人相信确有其事的传说。说是某年,胡卓人去广东采购药材,投宿岭南一客栈,遇一陈姓女子自荐枕席。胡卓人为人忠厚,问明缘由,知陈姑娘不幸染患麻疯病,被父母逼迫出来“放疯”。所谓“放疯”就是将自身所患麻疯病毒通过性行为转给对方而自己痊愈的一种民间陋俗。胡卓人
万寿宫文化
万寿宫文化是传统赣文化的典型代表,由江西民众建祠纪念许真君而形成、发展,在江西和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广为流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晋代豫章(今南昌县)人。曾任旌阳县令,在任期间,清正廉明,减刑罚,去贪鄙,重教化,深得民心。辞官东归后,人民感其功德,将县名改为“德阳”,一直没用至今。在家乡,他率民疏河治水,成效显著,后演绎成“铁柱锁蛟”的故事,广为流传。民众立祠奉祀,许真君被尊为“江西福主”,受到民间长久不衰的崇拜。唐宋以后,许真君被“儒道合一”的明净道派尊为宗祖,士大夫、文人学者同声唱和,颂扬许真君的笔记、小说、戏剧争相涌现,诗词楹联,难以胜数。历代帝王亦是徽召加封,赐额题字,江西
万安元宵唱船
万安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春节祭神祭祖的习俗,正月闹元宵唱船就是该县客家人寻根问祖、祭神祭祖、祈福消灾的一种民俗活动。活动每年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六结束。万安县元宵唱船习俗前后包括迎船、唱船、送船三部分。正月初一开始迎船,村民先将“所画神舟”(当地人称:元宵画)悬挂在庙堂或祠堂,将菩萨像请至画前就位。尔后,村民带着祭祀物品到河边焚香诵文,鸣爆奏乐——迎船神。此后,村民按大旗、执示、锣鼓、菩萨、灯彩、爆竹等顺序护送船神到各坊庙、各村庄,赐福消灾。唱船是整个活动的主体部分,包括叩神、唱船、赞船、划船等部分,分白天和晚上两个时段。白天——叩神、表演。晚上——唱船、赞船、划船,营造了一种
永丰傩舞
永丰傩舞流传于永丰县陶唐乡邱坊村,当地人又称“麻婆送子”“接钟馗”“麻婆舞”。其独特而古老的跳跃式弓步、双脚跳、三步跳等傩舞动作,把“钟馗驱魔”“麻婆送子”等神话传说演绎得淋漓尽致,是一种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形式简练夸张、民俗内涵丰富的传统祭祀舞蹈。《邱氏族谱》记载,明嘉庆二年(1524年)邱坊人邱文学任山东御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惩办过不少1污吏和劣绅恶霸,人们美其名为赛包公。但年过40却未生育,且夜夜恶梦缠身,苦恼不已。延医问药、遍寻良方无果。后在江湖术士指点下,参拜钟馗庙,祈求保佑。此后,因梦结缘,喜得钟馗驱除厉鬼,夫人马娘娘梦送贵子。为感大恩,邱御使根据梦中钟馗与马娘娘脸型做成了面具
横峰兴安酥制作技艺
横峰兴安酥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兴安酥(历史上横峰称兴安县),又名芋头糖。最早明朝就生产于葛源,是葛源的传统食品,故又名葛源芋头糖。是一种用上等糯米掺和芋头,外裹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制成的食品。因为其选料精致、糯甜可口、酥松香脆而久负盛名,而且葛源的芋头糖,别处无法效仿,即使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制出来也及不上葛源芋头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带山高水冷,生产时间长,种植的糯谷具有质白、软粘的特点。所以葛源生产的兴安酥具有酥、香、脆等特点,进口消融即化,故又名料化糖。《横峰县志》记载,清代曾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宫青睐。葛源自嘉靖年建县设镇以来,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有一个
泰和鹊巢宫制作工艺
泰和古称西昌,东汉末年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泰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工艺源远流长。位于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村崇德堂鹊巢宫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马市镇蜀口村大江下自然村,位于泰和县城西南10公里处,四面环水,风景优美。蜀口古村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该村的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欧阳德是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其致良知”理学蜚声海内外,有弟子五千余人。仅明清两朝,蜀口村欧阳氏一门便出进士二十一名。“鸣阳三凤”“父子进士”“兄弟尚书”“三世宪台”“朝天八龙”等诸多牌匾,无不彰显着蜀口村鼎盛的人文历史。蜀口村是庐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建有崇德堂、复亨堂,两座古祠
泰和华盖双狮舞
泰和县万合镇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泰和县城东北,赣江东岸,东临吉安市青原区。万合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泰和的“鱼米之乡”,盛产竹篙薯、车前子、西瓜等名优特产。镇内的华盖山曾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抗元战场。景炎二年(1277)八月,文天祥率部联合当地乡民在此抗击元军。华盖山田段村历来有舞狮的传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狮子乃天龙九子之一,善守门,故在文天祥抗元兵败后,华盖山村组建了舞狮队,既是继续传承民间武艺,也是祈求天下太平,更是为了纪念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并以此表达村民们誓死抗元、保家卫国的决心。从此以后,华盖双狮舞便世代传袭了下来。华盖狮最初为单狮,也称青草狮,后经一安徽逃难到本村的耍狮艺
泰和虾蚣灯
虾蚣灯是流传在泰和县螺溪镇舍溪村一带的民间灯彩,其舞蹈花节形象地演绎了虾蚣漫游、弹跳、追逐、嬉戏等活动情状,曼妙瑰美,鲜活灵动,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其制作工艺精巧别致,造形优美,独具特色,是剪纸、雕刻、绘画、扎裱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呈现。虾蚣灯历史悠久。相传明正德年间,舍溪村有个名叫胡尧时的人,在云南做官,回乡时,途径四川某地,看到当地表演虾蚣灯,印象极为深刻,回家后就指派人做了一只,并教给村里人舞耍。从此,虾蚣灯在舍溪村一带代代相传。每年春节至元宵,全村人欢聚一起,耍舞虾蚣灯,庆丰收、求平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虾蚣灯由一青一绿两只大虾组成,另配有八朵荷花作衬托。每只虾蚣身长4米余,身围直径40厘
泰和白凤仙子传说
泰和白凤仙子传说,流传于泰和乌鸡的发祥地——江西省泰和县马市镇武山西岩麓下的汪溪涂村。武山位于吉泰盆地中南部,赣江西岸,山势峻拔突兀,雄伟壮观。武山泉源丰富,东南西北四岩均有泉水,独西岩泉源最多,流量大,泉位高,春夏两季,泉涛如雷,数里之遥可闻。西岩泉水汇成一溪叫“汪溪”,以“溪水汪汪,不流不竭”而得名。武山西岩泉水孕育了世界珍禽——武山鸡,雅称白凤仙子。武山鸡唯有饮用武山西岩泉水才能不变种,如移养它处,则往往发生变异,正所谓“不吃武山水,不算武山鸡”。据现代科学检测,武山西岩泉水含有金、铜、铁、硫酸钙等丰富的矿物质。1915年,武山鸡参展巴拿马博览会,一举夺得金奖,被评为“世界观赏鸡”,誉满
遂川龙泉码测树
“龙泉码”发源地位于遂川县五斗江乡五斗江村,是明朝崇祯年间由当时为官南京居家守孝的郭维经父女,根据当地木材交易中常用的“估堆”、“秤称”、“定尺寸、定重量、定价格”等办法总结探索创新的一种科学简便的木材材积计算公式,因深受林农和木材商人的欢迎而流通于全国各地,到1954年国家代用公制检尺止,已有300余年历史。亦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比国际公认“柯达山毛榉材积表”要早近200年。“龙泉码”的基本内容由七部分组成:1、围量。计算码两统称为“围量”。它是围尺从杉条木的蔸部起五尺五寸过四指处(此处是木材积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围量园周,以得出其木材材积的数据。2、材质标准。杉木自八寸以上的为正木(
遂川九腔十番
遂川建县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地域变迁,许多富有地方色彩的古老文化,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民间器乐曲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产生在乡里、成长在民间,和当时、当地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民情、民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遂川地处江西边陲,山多林密,人口分为客家和本地两大支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遂川人民创造、继承、发展了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民间器乐曲逐步得到丰富和完善。《九腔、十番》是当地极富盛名的吹打联奏乐代表曲牌,也是遂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器乐曲类中重点保护曲目,其资料于一九九三年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江西卷吉安分卷遂川资料
吉安白鹭洲传说
吉州区是历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吉州城区东北面,赣江中流的白鹭洲是吉州区有名的风景名胜,古庐陵八景之一“白鹭文澜”便在这里。该洲与白鹭洲公园隔江相对,长约2千米,宽约0.5千米。洲上茂林修竹、芳草繁花,绿荫掩映中,白鹭洗羽、楼宇比肩、风景秀丽。南宋淳佑元年(1241),吉州知府江万里在洲上创办了白鹭洲书院;现在是江西省重点中学之一白鹭洲中学校址。因为白鹭洲风光旖旎,书声不断,吉州人民十分钟爱,引以为豪,便衍生了一些民间传说故事,相传千年,至今不衰。白鹭洲传说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吉州区自古以来,崇尚耕读传家,重视教育,文风发达;书院众多,人才辈出。白鹭洲故事歌颂了这种热爱读书的优良社会风气;二是白
遂川狗牯脑茶的制作技艺
狗牯脑茶是一种绿茶。原产地为江西省遂川县的汤湖镇。因栽种在形似狗头、海拔900余米,山高林密,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泉水潺潺、终年云雾弥漫,不但日照短,而且多散射光,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和芽叶持嫩,且无任何污染的狗牯脑山而得名。其制茶技艺始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距今已两百多年。狗牯脑茶制茶技艺独特,选料精细,工艺考究。原叶仅限于狗牯脑山所栽种的茶树。对采摘时间和采摘技法也有严格要求。即:于每年清明前一星期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及部分一芽二叶。采摘时手心向上半握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叶,轻轻向上连拔带折摘取,禁用指甲掐采,以免产生红蒂现象。还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
江西畲族山歌之永丰畲族山歌
据《永丰县地名志》载,永丰畲族兰姓,是清朝乾隆32年(公元1767年),随福建雷姓畲民迁入本邑下樟村。此后,元、明、清三代亦有兰、雷二姓从福建和本省内兴国吉水、吉安县迁入。永丰境内畲民主要分布在龙冈、潭头、上固、水浆、上溪、南坑等山区。由于他们祖辈劳动、生活在山区,所以山歌是他们最喜爱的民歌体裁。永丰龙冈畲族山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演唱于各种劳动场合。如有:摘木梓山歌、产茶山歌、砍柴山歌、莳禾山歌、耘禾山歌、割禾山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有时还有帮唱、和唱。其音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而富有变化,旋律跳动较大。歌词是来自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淳朴自然,通俗易懂,便于口头传唱
万安赣江十八滩号子
万安县是江西省吉安市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属非纯客家县。全县30万人口,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该县南与赣州市连界,赣江由南到北纵贯全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闽粤湘桂水陆相接的驿道要津。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舟船到了万安县城都必须得停住。其中,从赣江下游欲溯江而上的船只,在这里大船换小船,祭拜河神,并请好当地滩师领航,请当地的船夫拉纤,才过得了惶恐滩等“赣江十八滩”。反之亦然。于是,千百年来,船夫们在滩师的引导下,一路拉着纤,一路吼着号子,赤身裸体四肢着地,艰难前行过险滩,留下一江血汗斑斑的千年史话,留下一串惊天地、泣鬼魂、千年不绝的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赣江十八滩船夫号子由来已久,有几千年的历史,
安福表嫂茶习俗
安福人爱喝茶,尤其是南乡的妇女们嗜茶,喝茶名目很多,如:妇女怀孕吃“好事茶”,小孩出生要喝“毛毛茶”,孩子满周岁喝“周岁茶”,当了婆婆要喝“三代茶”,女子出嫁时喝“嫁娘茶”,孩子读书要喝“发蒙茶”、“升学茶”,做寿要喝“祝寿茶”“表嫂茶”,在安福县南乡片的寮塘、甘洛、洲湖、金田、洋门、彭坊及西乡片的洋溪等乡镇,自清乾隆年间,世代相传,相沿成习,流传至今。表嫂茶以洲湖镇塘边村最为盛行、浓郁。表嫂茶从元宵节开始到春播时节,是婆婆妈妈大嫂们喝茶的日子,未出嫁的姑娘没资格参加,男客们更是靠边站。吃茶一般以自然村为主,吃过早饭后,从村头的第一家开始,每天轮流喝一家,一直喝到村尾最后一家“洗碗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