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金山区特产
金山区民俗文化
敛痔散制作技艺
金山枫泾的痔科“敛痔散”得传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过七代人的一脉相传,“敛痔散”的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变,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的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敛痔散”是中药外用药的一个典型代表。中药的炮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制药技术,它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经过不同的炮制可使药物增强疗效、减低毒性、改变性味和性状、扩大应用范围,使药物达到所求的治病目的。“敛痔散”用药不多,通过炮制,又吸纳了四黄汤中四种药物的成份,达到了一药多效的作用。“敛痔散”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先人们经过无数实践的经验总结。“敛痔散”秉承了中药传统炮制技术,
金山莲湘
打莲湘是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全国许多地方有打莲湘活动,素有“南柔北刚”之说。此项目由金山区和南汇区分别申报。“金山廊下打莲湘”廊下是金山莲湘的发源地,有史可考的已有100多年。起初,打莲湘主要在当地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中表演,“老爷出会”时跟在后面,边走边打,其目的多为驱邪、撵鬼、祭奠神灵,祈求五谷丰登、岁岁平安等。解放后,作为一种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经常在慰问军烈属时作表演。如今,廊下莲湘已经成为金山地区家喻户晓、上海市具有较高知名度、长三角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体育项目,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搭建着一个重要的文化平台。廊下打莲湘的动作轻快、明朗,节奏感强,主要有交齐、转棒、敲肩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枫泾“丁蹄”制作技术,始创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据《枫泾小志》记载“市有丁肆善烹,人呼丁蹄,远近争购之,宣统二年奉勤业摩奖,并奉浙江巡抚加给将凭。”咸丰初年。枫泾人丁润章祖父在枫泾致和桥旁经营一爿小的酒家,是以供应热食为主,兼售炒菜,但是生意不太景气,结果老板心情不畅,闷闷不乐,饭也吃不下。丁娘娘那天为丈夫开胃口,热了一锅开胃中药,其中丁香、桂皮、红枣、枸杞、冰糖,不料盛好的药倒在烧制的丁蹄锅中,于是丁娘娘干脆再加一把旺火收汤,结果烧出蹄子,香气扑鼻,品尝之后更觉得油而不腻,味道鲜美,自此生意十分兴隆。为了做得更好,总结出制作丁蹄的八道工艺,也成了丁蹄的精髓之处。作为传统食品猪蹄膀,全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上海黄酒酿造的技术源于中国最早酿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发酵酒,它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从枫泾出土的文物“韩瓶”就反映了宋代名将韩世忠用酒犒劳士兵的历史记载。在《宋会要缉稿》中可以看到在“酒务”类中有“上海务”的记录,而“上海务”是酒生产、管理、贸易、征税机构。上海地区的黄酒起源于枫泾地区,当时上海浦东三个老板合股到枫泾开设“萃康福”酒坊,时间长达100多年,上海黄酒最早起源枫泾本地三白酒。《枫溪竹枝词100首》中有“听说新开十月白,打从缸甏让边进”。“十月白”就是十月份生产的“三白酒”。“酿取双燕酒一盏,落花舟清系船宜”,反映了枫泾人吃酒泛舟的情景。枫泾黄酒是
金山农民画艺术
金山素有“吴跟越角”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民间美术流传广泛,江南丰富的民俗情态、古老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间刺绣、剪纸、织染等家庭杂艺,漆画、灶壁画等百工匠艺被转化为绘画语言。金山农民画是从田亩垄野间脱颖而出的群体性民间美术再生态。作品风格鲜明强烈:寓意质朴、色彩明快、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强调作者主观感情色彩,舍技巧而重神韵,有别于中外绘画史的表述方式,对推动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在并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金山农民画由朦胧摸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轨迹,经由本地域及周边地区→流传上海画坛→影响全国“画乡工作”→通过国际展示交流而风靡欧美等二十几个
金山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是上海金山的民间传统艺术,发起于七十年代,包括灶头画、剪纸漆绘、民间玩具、泥塑和石刻等。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