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盐亭县特产
盐亭县民俗文化
龙舞(盐亭水龙)
水龙舞是中华传统民俗天龙、蟠龙、彩龙、灯龙、火龙、水龙、鱼龙、桃子龙、蚕龙、小金龙、板凳龙、梓江龙、药龙等独具特色的龙舞。水龙舞的发明地——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茶亭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的盐亭与梓潼二县接壤的龙潭民俗文化景区。当地属深丘向高山过渡地带,山高、岭阔、林茂、草丰,峦谷峡深、溪河纵横,湖泊溪潭相连,森林覆盖率达74%,山谷中野生着数百种名贵中草药材,故名药谷,现在仍存显着无山不绿、无地不绿、无树不绿、无水不绿的原始生态。耍水龙就是舞水龙,又叫“赶旱魃”,此活动源于禹王治水之前,自然界出旱象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是鬼怪“旱魃”在作怪,为了抗旱、求雨、保丰收、保平安,便产生了抗旱魃、驱鬼怪,
耍蚕龙
“耍蚕龙”是远古时期产生并流传于盐亭地区一种独特的龙舞形式。此种龙舞来源于种桑养蚕的劳动实践中,它是蚕农们在蚕茧丰收时或传统民俗节庆期,以“蚕簇”(即草笼的进化)为道具随兴起舞的一种欢庆丰收、祝节日的民俗活动的传统文化。由于“蚕簇”系稻草或麦草制成,故而又称“草龙”。“耍蚕龙”的文艺形式及“耍蚕龙”的制作工艺均来源于实际生活劳动。龙的原形是“蚕虫”,最早的《伏羲龙马负河图》,此图来自蚕虫身上的黑点班纹,蚕身体两侧各有九个黑点(即九对气门),尤有九节,蚕在吐丝结茧时,在一屡屡银丝中穿梭,就像在彩云间畅游┄┄。用“耍蚕龙”的艺术形式、舞蹈、音乐表现“蚕”和“龙”的完美形象并与养蚕的劳动共同构成“耍
龙舞(盐亭梓江龙)
梓江龙梓江龙又名(手龙),是盐亭县民间古今传承的一种民俗传统龙舞,在茫茫梓江沿岸繁衍生息的先民们,由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和发展成为梓江水文化为主题的传统龙舞“梓江龙”后经过代代相传,对其工艺制作,表演技巧,迄今有562后的历史。历史简介浩渺的梓江发源于梓潼经盐亭、射洪,在射洪汇入涪江。全长286公里,在盐亭境内约占110.7公里,而在梓江入口的安家镇,古称鹅溪镇,是西晋是古渭水渭水县旧址,江面宽达200多米,是梓江流域较大的水码头,又是盐三台、梓潼、射洪的交界集市,非常繁荣,常言道:“近山吃,近水吃,近水知鱼性,”在梓江岸边的祖先们,男女水性好,人人能撑船,,户户都会织网捕鱼,又有农田万顷米
龙舞(盐亭桃子龙)
“桃子龙”是产生并流传于盐亭地区的一种独特的舞龙形式。“桃子龙”造型独特,型似蟠桃,舞动方式也与其它龙种大不相同,多用于喜庆、寿诞场合,取“仙桃献寿”之意,因此,俗称“桃子龙”。由于历史原因,“桃子龙”已基本绝迹,在盐亭偏远地区,仅存极少数尚对“桃子龙”有所了解的古稀老人。《四川省舞蹈志》对盐亭桃子龙有文字记载。
蚕丝祖神传说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民俗活动独步天下。祭祖时节和仪式,含义深刻。都融汇着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织绢之术的深厚内涵。记忆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辉煌,闪烁着先祖们开创人类文明的智慧光芒,是藏在巴蜀深山中的母亲文化瑰宝中华民族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还有一段非常漫长的神话传说时代。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并由考古发掘不断证实的历史。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明之魂,也是我们寻根溯源的源头。人类早期的历史,正是凭借这些口耳相传的传说得
文同传说
文同(1017—1079)是我国北宋时期被誉为“胸有成竹”的著名诗人兼书画家,也是名垂青史的循官良吏。“文同传说”项目具有真人真事的特点。因此,除了已经历史形成而流传民间的传说外,应包括文同生平事迹和辉煌业绩—指他传世的大量诗(860多首)文(238篇)以及书画作品所承载的有待开发的不可胜计的动人故事;也涵其在故乡永泰盐亭各地(乃至其历经历官之地)的遗迹遗存轶事轶闻的长篇史话;还应包括其人其事在故里乡县流风遗韵所体现的闪亮人文精神的种种说词。是故内容十分丰厚广博,开拓潜力很大。文同故里永泰乡地处盐亭县城东北60里的富驿片区场镇之南,系大剑山南脉嘉陵江、涪江分水岭上,属中浅丘地带。战国时期为(东
藏丝洞的传说
藏丝洞位于盐亭县南龙泉乡金龙寨西侧石马沟石岩上,距龙泉乡(古龙凤场)2公里,距盐亭县城33公里。藏丝洞开凿于悬崖式山体一面,与地面成垂直状,洞口距地面7.9米,洞内开凿形状基本呈“D”字形,于石壁中间凿有一个圆形洞口,又将一个洞分为一大一小的两个洞,而两洞之间又可以互通。右石洞长9米,宽5米,高3米,洞底有11个体积约1立方米的长方形石坑、每个坑都刻有姓名,如王聘、王洪、王现等,洞口左壁上刻有“保密有功、泄密有罪”八个字,石壁上刻有“凤姐二月十生”六个字,是篆刻后用土红填写的,特别醒目。左洞也有一个进口,它与右洞之间有一个水桶大的圆洞,人可躺着来往。左洞只只有右洞一半大,洞底部有5个石坑,壁上
龙潭鼓乐
“龙潭古乐”的产生地——盐亭县龙潭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盐亭、梓潼两县接壤的茶亭乡龙前村。北连五指出剑门,西经弥江入盐城。距盐亭县城、梓潼县城各50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5°21ˊ43.8°,北纬31°27ˊ31.4°。地处盆地北深丘向高山过渡地带,由奇峰、峻岭、峡谷、峦沟构成山区型地貌,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达290多天,年平均气温17℃,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多夜雨昼晴,呈现一派雨后风清气爽的景象。龙潭民俗文化景区的群山峡谷之中,天然生长着数百种名贵中草药,故又名“药谷”。相传是中医始祖歧伯的故乡,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遗迹和文物,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糖画(盐亭)
盐亭县糖画产品属地位于绵阳市盐亭县最南端,西充、射洪、蓬溪四县交界的金鸡镇,距盐亭县城72公里。属中丘地貌,土质肥沃,保水性强,日照期长,岭、谷、坡、坝中桑树成片,栽桑养蚕是乡民的支柱产业。金鸡镇是黄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和归葬之地,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糖画,即以糖作画,用熬煮后的糊状液体糖在大理石板上画人画物、画花草、画龙、画凤、画虎、画山、画水,顷刻便成,糖画不但有观赏的美感,还有可吃的美味,是儿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盐亭糖画是段氏家门的祖传,传单不传双,段仕义便是现在唯一的传承人。糖画具有形美、味美的艺术性,还具价廉物美的价值观。“一元钱买条龙,又好吃又好玩”,花钱少、买得起,男女老少
岐伯行乡会
歧伯行乡(又称医祖行乡),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歧伯是中医药始祖、与炎黄二帝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曾与黄帝共论人的养生之道,他对黄帝提出的1088个医药题目,作了系统、科学地解答。后人以此著成中华第一部中医学的巨著《黄帝内经》,歧伯乃古“歧舌国”人,作为歧伯故里的人民敬歧伯为“药神”,发生瘟疫流行时抬着歧伯神行乡游,便可消除瘟病,故又尊他为“药神”。“歧伯行乡”从古至今习已成俗为传统民俗活动。(农历)三月十七日是歧伯的生日,而又是歧伯故里的“中医会”期,也就是歧伯故里龙潭民众的传统会期,要举行“歧伯诞辰庆典”和“歧伯行乡”的民俗文化活动,但凡药神行过之地,草木皆药、
蚕姑庙会
蚕姑庙会是以始蚕兴衣的发明家、黄帝元妃嫘祖即蚕姑为主题,以桑蚕文化、丝绸文化为依托,以嫘祖故里众多的蚕姑庙为场地,由地方人民兴起和形成的群体性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并在古今的流传中已约定成俗。蚕姑(嫘祖)逝世后,故里盐亭的民众为缅怀蚕姑首创栽桑、养蚕、抽丝、编绢、制衣,开启人类衣着文明的伟大功绩,不忘人文母祖造福后代儿孙的洪恩,便在地方的蚕姑庙、丝姑庙、先蚕庙、嫘祖庙、蚕神庙于农历二月十日蚕姑的生日举办蚕姑庙会。蚕姑庙会基本情况是:-祭祀蚕姑、行三献礼、献三牲五果、献红鞋、烧高香、燃大蜡烛、虔诚礼拜后开始蚕姑出巡的-活动。还有四方成群结队的蚕农们,到蚕姑庙烧香、朝拜、还愿、许愿、祈求蚕茧丰收。蚕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