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玉溪市 > 新平县特产
新平县民俗文化
新平彝族服饰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属玉溪市。全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人。新平县境内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7种民族,其民族风俗独异。新平彝族的服饰以黑为基调,绣花装饰。新平彝族妇女服饰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分鲁奎山型、磨盘山型、新化型、老厂型和哀牢山型。最有特色的是建兴乡腊鲁支系,腊鲁妇女大多系着漂亮的围腰去赶街做客,走亲串戚。腊鲁女子从七八岁就开始系围腰,它用几种色彩鲜艳的布片拼制而成,上面镶银泡,每块围腰至少要200颗银泡才能镶成,多的可达684颗。每当吉日节庆,妇女们都要系上光彩夺目的银泡围腰跳舞赛歌,银泡围腰给节日的欢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
嘎洒镇大槟榔园村傣族(花腰傣)传统文化
大槟榔园村傣族(花腰傣)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南蚌村委会(行政村)大槟榔园村。全村58户,299人,人均耕地面积1.13亩,人均收入1488元(2003年)。村寨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大槟榔园村寨布局及土掌房民居保持传统风貌,土木结构的土掌房(傣家土楼)占全村总数的86.1%。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传承良好。大槟榔园编制竹具很普遍,榨红糖历史悠久,现在仍然保留着土法榨糖的传统方法。传统生产生活习俗,节庆文艺体育活动,祭祀信仰等文化形式内容丰富。村寨附近有多处自然景观,交通便利,现已开发成“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傣族花腰傣人信奉山神、树神、天神、水神。全村有
傣族人生礼俗
新平傣族人生礼俗流传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塘、嘎洒、腰街、漠沙等乡镇的傣族村落。新平傣族人生礼俗形态完备,体系严密,包括求子礼俗、孕期礼俗、出生礼俗、取名礼俗、满月礼俗、周岁礼俗、少年礼俗、成人礼俗、文身礼俗、染齿礼俗、花街比美礼俗、婚礼礼俗和葬礼礼俗等13个类别,是傣家人一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新平傣族(花腰傣)认为生子是由神灵恩赐的,若女子婚后二三年未怀孕,就要杀鸡献祭寨神求子、献鸡蛋向大树求子、到江边宰鸭向水神“匹南”求子等。女子有孕为大喜之事,会得到全家人的精心关照,注重胎教。新生儿出生时要杀“认母鸡”,办祝米客,以示庆贺。婴儿生下三四天后要取乳名,有不同的讨名方式,小孩到上学
傣族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是一部篇幅长、内容完整的悲剧叙事诗,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当地版本较多,以口传的方式流行于民间,近年来当地文学爱好者对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过整理。长诗通过花腰傣姑娘朗娥与男青年桑洛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花腰傣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家长制,追求坚贞不渝爱情的决心,表达了他们对自由婚恋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朗娥与桑洛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而双双殉情,把一个凄美的故事留在人间。长诗内容含蓄深沉,哀婉动人,情节曲折离奇,脉络清楚,大量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物喻人,引古喻今。结合日常
新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新平傣族土陶制作工艺主要流传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戛洒村土锅寨。制陶工具有方形木陶拍(无花纹和有花纹两种)、鹅卵石、竹刮片、木刀、小钢刀、钢锯片、石板、木板、碎布块和小簸箕等。原料采用当地的三种泥土按比例混合。一般经过取土、晒土、舂土、筛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土锅寨土陶制作种类和用途较多,品种主要有土锅、水缸、药罐、茶壶、水杯、背壶、土碗、土甑子、花瓶、花盆和工艺品等,其中以土锅的产量和销量最大。土陶均由妇女制作,一直沿袭技艺不传给儿女,只传给儿媳的古习。土锅寨家家户户都会做土陶制品,全村19户人家全部从事土陶制作,能手很多,其中,制作技艺高超的艺人刀拉爱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