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大邑县特产
大邑县民俗文化
大邑麻羊
“大邑麻羊”凭借大邑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生产工艺,以成都麻羊为基础进行繁育与生产,是大邑县特有的肉羊产品。大邑县悦来镇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风情悦来麻羊美食文化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美味的麻羊肉。大邑县悦来镇是“成都麻羊”的主产区。冬至前后,当地有举办“麻羊节”的习俗,更要上演“庖丁解羊”比赛。悦来镇大力发展麻羊产业,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出了在成都乃至全川有名的“麻羊之乡”。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街道、悦来镇、青霞镇、斜源镇、出江镇、花水湾镇、西岭镇、王泗镇、新场镇、鹤鸣乡、金星乡、雾山乡现辖行政区域《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邑麻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大邑府函〔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岭山歌
山歌,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有一首西岭山歌歌词是:“西岭大山有山魂,西岭山水养山民。山歌唱的是山魂声,山歌唱的是山民心。“往昔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他们在春种秋收中,在守玉米防兽害的高脚棚中,在撕玉米的深更半夜,在烧碱、挖药、伐木等下苦历程中,用山歌提神,用山歌传达情感,抒发旷达、乐观、坚韧、顽强、诚信、幽默、机智的坦荡情怀。由于西岭历史上曾为汉、藏、羌等民族杂居之地,西岭山歌的旋律色彩、调式也包含了汉、藏、羌民歌的一些元素,色彩鲜明,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空间较大,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西岭镇位于四川省首府成都市以西10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
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
武当丹士张三丰秉八卦五行之义、太极图之理,集以柔克刚之技击术巧妙融为一体,旨在实现道教长生久视、延年益寿之内丹-术而创立太极拳横空出世,且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而载入道教经典,洵为传世之瑰宝。其精髓在于“太极拳论”、“太极拳经”、“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以及“太极拳七十二图势”所包含的张三丰太极拳105幅白描图势,其核心遂为“张三丰道家养生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今天,由于多方面原因,尤以上一个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道教文化惨遭歪曲、冷落,甚至于否定。原本扎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沃土之中的太极拳,盖具有道教性命双修,文化内涵邃密、祛病强身而切合人体摄生
成都牛儿灯
新场乡志(1810年(嘉庆年间)编撰)记载:新场镇的潘茂山老艺人(已故)因被冤枉坐牢,在牢狱中学会了玩牛儿灯。第二年腊月下旬,潘茂山出狱返家,生活路狭,约友人周平山创办牛儿灯。同年,牛儿灯就先于我县其它乡镇兴起,之后周平山将牛儿灯传教与子周泽云(已故)。由此,每年春节,周家牛儿灯就在新场镇和邻乡耍开了。”“新场牛儿灯”是新场山区农民秋冬农闲时节,以塑造耕牛形象为娱乐的一种活动。通过舞耍“牛灯”赞颂农民与牛的劳动生活乐趣。舞耍“牛灯”由一人扮使牛匠,一人扮赶牛幺妹、两人扮耕牛,边舞边唱,唱腔唱词为新场地方山歌一类。“牛灯”舞耍开始,只见一使牛匠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背着牛草,一人牵牛,一人
大邑狮灯
在解放前每年民间每逢正月破五开年,大邑县就扮有人扮和尚逗青狮,去至善家驱魔避邪。预示逢凶化吉、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大邑狮灯,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流传,距今已有一百九十余年了。分布于全县丘陵、坝区农村,以坝区更为流行,其中以银屏青家狮灯数第一,苏场熊家狮灯算第二。在这两家狮子的影响下,每逢元宵佳节,狮灯可说普及全县三十四个乡、二十多个场镇的广泛性群众自娱活动。青家狮子是代代相传,已传六代。狮舞赛过邛崃、崇庆、新津、蒲江等“上五县”。解放后,只在-横行之日,一度中断。三中全会后,青家狮子又耍开了。青家狮子年年进城耍狮灯,群众见灯,蜂涌围观,无不喜爱。狮灯由四人扮演。狮身彩皮下,一人舞狮头,
阴氏中医正骨法
大邑县晋原镇的大树场五龙村,川西坝五州八县的人们不一定知道。但说到为民治骨的阴接骨,就有很多很多的人知道了。其原因是阴氏四代人接骨的手艺和口碑代代相传。从阴氏祖上阴汉道、阴凤洋、阴德安,到阴文全、阴明建和阴明红,阴氏骨科已经是五代人的历史了。四代的阴氏骨科,从-的阴文全开始,才真正发挥了祖上的技艺,上世纪中期的五十年代,享誉遐尔的大邑县五龙医院,就是-骨科传人阴文全一手筹建、完善、壮大、发展起来的。到了阴明建和阴明红是阴氏骨科第五代,正赶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他们将阴氏骨科进行了光大和发扬,除了在老家五龙买地一亩开办骨科医院外,还在大邑、蒲江办起了成都阴氏骨科医院,让那一带需要正骨的患者少走了
春分会
唐场在明末清初,只是一个幺店子,叫古镇幺店子.周围数十里,没有一个大集镇,群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买卖都不方便.清康熙二年(1644),唐、胡、李、万、周、熊几姓人,开始发起兴修唐场。建场后即发出请贴,邀请各地商贩前来赶场交流。为进一步繁荣市场,搞出特色,还开辟了一个牛市。特意派人到王泗牛市坝扫回低灰和牛粪渣,撒在新辟的牛市坝,以兆牛市的兴旺。经过建场者的多方努力,唐场便日渐发展起来。后来外省来唐场经商、落业者日多,经济实力雄厚,又在场上修建了湖广馆、贵州馆、江西馆、陕西馆等,各置会产,各自联系外省客商来大邑开展牲畜、药材、棉纱、布匹等贸易。江西、湖广两馆还修了戏台。就这样,社会交往活跃
王泗风筝节
王泗镇放飞风筝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放风筝在王泗有着广泛性,“王泗风筝”节在川西平原已远近闻名。1996年3月在中国风筝协会的支持下举办了“王泗杯”全国风筝邀请赛有北京、上海、江苏、吉林、新疆等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应邀参加,1998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发文举办98“王泗杯”第四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八届全国风筝赛。风筝,是用重于空气的物质材料做成形态各异并经人工裱糊彩绘而成的飞行器,放飞时由人工操作,用绳索牵引由地面或水面升空飞行。放风筝人人喜爱,男、女、老、少皆宜,不受场地限制,是一个群众参与面广泛的运动项目。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该镇毛氏家族及后人,为了生存毛建中自己在农闲的时候,利用自己家
传统婚俗(川西传统婚俗、客家婚俗)
新都,地处川西平原,成都的北大门。受都江堰水利之便的润泽,历来物产丰富,水旱从人。长期以来,民间流行的传统婚礼习俗,虽然属于川派婚俗文化的内容,但它具有重庚帖、厚妆奁、讲礼节、崇尚信仰等特征,喜庆热闹而又不失庄重典雅。传统婚礼仪式,据地方文献记载,最早沿袭的是秦汉周制婚礼的“六礼”,也就是现在说的“汉婚”。“汉婚”注重礼节,重视夫妻之间的结发之情,不兴乐,不庆贺,没有后来唐宋时期的热闹。由于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婚礼仪式进一步发展。至民国时期,婚礼的内容越发丰富,形成了具有儒家文化特征的整套婚姻礼仪的流程。现川西传统婚礼主要流传于成都周边地区,以新都最为盛行。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为古蜀国三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