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特产
郑州市民俗文化
超化吹歌
河南新密流淌的溱河、洧水,孕育了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其一。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超化吹歌兴于1500多年前的北朝宫廷,曲谱记录方式乃世界独一无二,以竹管为主演奏,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南省新密市超化寺因为供奉着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名震一时,是明朝香火旺盛的大寺院。当地史志记载:“超化吹歌师承于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籍密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内涵。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的少林寺是少林功夫依存的文化空间。少林功夫伴随着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保卫寺产的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完备、内涵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根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72项绝技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
洛神传说
在洛河两岸,流传着一个脍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这天,大伙儿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这个浪荡公子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原是位
列子传说
大约公元前450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寓言文学家列子——列御寇诞生在“郑国圃田”,即现在的中牟县白沙镇西古城村,并在这一带度过了40年的宝贵生涯。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乐于助人,有很高尚的道德操守。他是继老子以后又一个道家代表人物。作为列子故里的管城圃田,一直流传着列子的很多传说故事。他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林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他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余篇,十万余言,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寓言讲道故事一百一十五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
小相狮舞
小相村位于鲁庄镇南部约八华里处,南临登封,西望偃师,是个居住有三千多口人的村庄。该村历史悠久,是春秋时期的胥靡邑。后因汉丞相萧何曾在此歇马住宿,取名萧相庄,再后来沿革为小相。小相村是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艺术村”,是远近闻名的“狮舞之乡”,小相狮舞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多次参加省、市、县重要的节日庆典和历届大型表演竞赛活动,无不载誉而归。小相狮子舞生于民间,创新发展于民间,是鲁庄这片文化沃土中培育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今年举办的日期定在2013年4月12日地点:黄帝故里景区活动历史:9活动影响:9参与指数:9简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战国以来华夏炎黄子孙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唐代后升格为官方祭典。拜祖大典的主题仍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惠济剪纸
惠济区剪纸艺术的主格调是喜庆而热烈,幸福且吉祥。其色彩主要是大红大绿奇艳无比,最适宜用于装扮春节、灯节、婚礼,以及绣制老虎帽、云雀鞋、花肚兜、枕头、衣边等等。其技艺延续,世代传承,千百年来都是老人教晚辈,姐妹相互学。
黄帝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闻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相传轩辕黄帝的
摸摸会
“摸摸会”流传在郑州登封市的一项传统民俗,“会”场位于中岳嵩山九龙潭。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人们从十里八村纷纷赶来,从十四日黄昏,通宵达旦一直到第二天还不肯散去。说起夜摸会,自然有它的来历。据当地人说,过去有不少女子婚后不孕,生儿育女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不会生育是极为痛苦的事情,但难以言表。一些少妇为求子,便趁夜黑人静,来到九龙潭圣母庙内,向圣母诉说衷肠,磕头焚香,祈祷求子。谁知圣母灵验,每来祈子的少妇第二年必生贵子,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九龙圣母成了送子观音。她们便把农历五月十五,九龙圣母的生日定为还愿,她们从十四晚悄悄来此,到天亮散去。每逢会日,除本地三里五庄善男信女三五成群到此焚香还愿外,
潘安的传说
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他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大批“粉丝”了。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老妇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晋书·潘岳传》里记载有这个小故事。潘岳每次上街都能弄一车水果回来,自然惹人羡慕,而当“时张载甚丑,
嫘祖的传说
我国素以丝国著称于世,是丝绸业的发源地。丝绸柔软透气的性能及绚丽多彩的花色品种不仅博得了国人的青睐,在国外也享有极高声誉。我国历史上关于桑蚕丝绸的起源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嫘祖敎民养蚕制丝的故事史书上记载最多,流传也最广。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盐亭县境内)嫘村山一户人家。姑娘长大后每天都要外出采集野果来奉养体弱多病的二老。她不怕苦和累,近处的野果采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集,每天很晚才回家。不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拿啥来奉养二老呢?生活的艰难使姑娘靠在一棵桑树下伤心地哭起来,哭声是那样哀婉、凄凉,使远近的飞禽走兽都感动地流下了泪水。这哭声震动了天廷。玉
郑风
郑风: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周宣王二十二年(前八○六)封其弟友于郑。郑地,即今陕西的华县。友,就是郑桓公,当犬戎攻破西周王朝时,他与周幽王同时被杀。其子郑武公与平王东迂,并吞了虢国与桧国的领土,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地方。“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郑国与东周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发达,春秋之际,人民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激越活泼,抒情细腻,较之迟缓凝重的“雅乐”,无疑是一个进步。所以当时的名人季札听了也不禁要脱口赞道:“美哉,其细也甚!”孔子责备“郑声淫”,要“放郑声”,就是害怕郑国这一“激越活泼”的
孔子回车庙传说
孔子回车,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晋国。当他同随行弟子来到晋国边境天井关下一山村(今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时,见有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肯让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顽童,并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当行至天井关时,又遇松鼠口衔核桃跑至面前行礼鸣叫。孔子见晋国玩童如此聪明,连动物亦懂大礼,十分感慨并回车南归。现天井关村仍留有当年的回车辙。后人为祭祀孔子,在村东南修有文庙(史书所载,该庙为东汉时期,孔子第十九代孙孔昱在洛阳居官时所建),还立有“孔子回车之辙”石碑和碑亭,并把
祝英台梁山伯传说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特色戏曲】吴凤花饰梁山伯陈飞饰祝英台的《梁祝》越剧[1]《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1945年,袁雪芬[2]与范瑞娟[3]初演《梁祝哀史》。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
火烧秦桧传说
在巩义回郭镇北罗村,有一项传承数百年的文化纪念活动——“火烧秦桧”传统古会,日前被郑州市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筹备申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烧秦桧”活动的历史据有关人士推断已经有600多年,这项活动过去由北罗村金平街三角堂附近的村民自筹资金举办,近年来得到回郭镇政府的大力支持,规模越来越大,形式不断创新,活动时间由原来的正月十六1天增加到6天,正月十四开会动员,十五开始活动,晚上燃放烟火助兴,十六达到热潮,十七、十八持续活动,十九结束。“火烧秦桧”传统古会在中原地区很有名气,每年正月十六,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范围波及登封、偃师,最多时高达两万人以上。南阳从宋代至民国年间,每年都在
民间歌谣
民间短篇诗歌。包括抒情性的民歌与民谣。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懮矣﹐我歌且谣。”关于歌与谣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一般说来﹐歌因为配乐和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一般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古人对歌与谣﹐也常联用﹐统称为“歌谣”﹐简称“民间歌谣”为“民歌”。民歌起源于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活动﹐特别是生产劳动。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
荥阳狮舞
狮舞在荥阳比较普遍,全县有10个乡、镇,24个自然村,都组织有狮子舞队。特别是蒋头狮舞队,已有百余年历史,套路娴熟,动作灵巧,舞姿轻快,形象逼真。1953年成皋县春节文艺汇演时,他们在高空表演的上老杆、沿平绳等特技,惊险奇异引人入神,《河南日报》拍照发表。1980年以来,王村村,汜水镇等地的狮舞更有后来居上之势,“群狮闹春”、“高空摩云”、“晃板滚球”、“钢索腾翻”等等高难度技巧表演,层出不穷。王村村狮舞团多次应邀到北京演出。
楚河汉界--象棋文化的传说
“楚河汉界”是指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楚河汉界”的由来中国象棋棋盘上有“楚河汉界”,这是怎么来的呢?“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