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承德特产
承德民俗文化
双滦康熙与大庙的传说
双滦区距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仅11.5公里,辖区内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双滦区环境优雅,风光旖旎,自然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滦河贯穿全区南北。境内丹霞地貌景观独特,双塔山、元宝山、风摩岭与避暑山庄、磬锤峰等其他七处景观并称“热河十大景”。滦河右岸有塞外第一行宫——喀喇河屯行宫,还有穹览寺、琳霄观、清真寺等庙宇。清康熙年间,康熙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了金场沟,见段文章正在沙金,便上前打听产金情况。段文章见此人不凡,领至家中款待。酒到酣处,段文章取出一条装满黄金的破旧棉裤,递给了康熙,顺手一称,整整八斤半。康熙哈哈大笑:“段文章的棉裤八
滦平十番乐
张百湾十番乐是融合了杠房音乐、宫廷音乐、古曲、戏曲曲牌、时令小调与民歌、寺庙音乐等丰富内容而成。其中有杠房音乐的凄凉、惆怅,又有宫廷音乐的优雅、庄严,又有古曲的柔和、委婉,又有寺庙乐的超凡脱俗。十番乐的音乐元素具有多元性特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上又分座乐和行乐,座乐(座棚演奏)主要用于做法事、丧事;行乐主要用于花会活动。十番乐演奏主要有《千秋岁》、《晴天歌》、《祭腔》、《夜深沉》、《苏武牧羊》、《天下同》、《关山月》等。十番乐班子有一套严紧的规矩,如演奏时服装整齐、干净、态度严肃认真,精神集中,目不斜视。对演奏不同乐器者有不同的要求,如:霸王的管子,抱膀的笙,吹笛子的像架鹰。乐队排列有序
契丹始祖传说
平泉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衢辽蒙”的说法。这里的地理环境、经济特征、文化蕴涵,决定了平泉人的开放、宽容、朴实、直率的性格,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产生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契丹始祖传说历史悠久。《辽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志第七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这就是最早的“契丹八部”的来历,他们的部族供奉青牛白马,以表示祭祀祖先。此传说一直以口传形式流传于平泉县及周边地区。现存大长公主墓、石羊石虎辽古墓群、辽枢密院副
山庄老酒酿造技艺
山庄老酒酿造技艺山庄老酒的属地——平泉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古就是天然酿酒的好地方。山庄老酒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优质小麦和大麦、豌豆混合配料酿制而成的。其技艺首先是培制中、高温曲,而后采用中、高温大曲并用续糟(或渣)配料,清蒸混烧,经发酵缓火蒸馏,掐头去尾,中温流酒,分段摘酒。最后,取其精华,陶罐密封,适温贮存,最低贮存4年以上。山庄老酒酿制技艺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清代初年的产生、形成期,清康乾盛世至清末的成熟、兴盛期,民国至建国初的冷落、沉寂期,建国初的新生、转折期,建国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抢救、复苏期,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现在的弘扬、振兴期。山庄老酒酿制技
平泉“五奎园”改刀肉制作技艺
“五奎园”改刀肉是御膳房刘德才主厨主创,献给道光皇帝的御菜,于道光年间传入古镇八沟(今平泉),现在是平泉的传统名菜。据传刘德才老师傅年老体衰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榆州(今平泉),为了糊口在镇上开了一个小餐馆,经营改刀肉。刘师傅连续收了五个徒弟,把御膳改刀肉的做法传给了他们。五个徒弟同心协力办饭店,给饭店取名“五奎园”。“五奎园”改刀肉的特点是入口绵软,咀嚼筋应,味道鲜美,干香适口、菜尽汁干,造型美观、储存时间长。“五奎园”改刀肉原料为五分之四的臀尖瘦肉,五分之一的上脑肥肉,横切成极薄的肉片,切成火柴梗粗细的肉丝(0.1厘米),粗细均匀,不能连刀。先将干笋片用开水泡发两天,去根去里。把邪味换出,再用
丰宁满族饮食习俗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及与汉族的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人有些相似,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喜吃甜食、粘食,过节时和办红白事时喜吃“艾吉饽饽”(即饺子),在农历除夕时,要吃手扒肉,请年茶上碗席、吃火锅,婚丧嫁娶办事习惯吃“八大盘席”。现如今还保留着这些生活习惯,最突出的要数饽饽、酸菜和萨其玛等有本族特殊风味食品。饽饽是满语,它是满族平时和节日韵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小黄米、大黄米)做成的,饽饽有: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炸糕饽饽等。它根据不同的季节变换做法。春天做豆面饽饽(又叫驴打滚),粘米、小米和成的散状;夏日做苏叶饽饽、粘糕饼;秋冬季做粘糕饽饽(夹馅糕、花枣糕、炸糕),腊月
八沟石雕工艺
八沟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历代艺人口传心授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这种雕刻工艺仍然在八沟及周边地区传承。据调查了解,在县内发现了七千年左右的石叶、石刀、刮削器,四千年左右的石人造像,辽金时期大长公主的石棺和墓志铭、大型圆雕的石羊、石虎、石猴、石翁仲和石狮子等,这些大型圆雕造像,造型简洁,雕工细腻,羊、虎、猴的形态逼真,是辽金时期雕刻艺术的珍品。八沟石雕技术虽然从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得知有雕刻艺人姓名和作品的是清末民国年间的平泉县黄土梁子镇双河村的冯玉和冯神。八沟石雕工艺这种传统的雕刻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在平泉及周边地区就有。平泉县党坝镇花子洞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多
丰宁满族发式与头饰
满族人的发式和头饰很有特点。在清代时,满族男子都要留长辫子,俗称锅圈发式,即:剃了双鬓角和后燕窝,留下头顶长发。满族入主中原后,要求汉人也不留满发,于是这种发式遍及全国,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丰宁还有“剃了辫子怕张勋,不剃辫子怕洋人”的民谣。清朝满族妇女的发式富于变化,独具特色。女孩与男孩子长到16岁以后,才蓄发、结辫或绾成髻。发髻的名称和样式有好几种,如两把头、架子头、大盘头等等。两把头在民间满族妇女中最为普遍,流传至今。两把头就是将长发梳理整齐后束在头顶上,然后分成两绺再梳成一个横髻,将余下的头发梳成一个燕尾形的扁髻,压在颈脖的后面,因此,满族妇女行走时,脖子是不能随意转动的,这样显
平泉御膳糖饼手工制作技艺
平泉县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距承德市90公里。平泉利发糖饼厂位是一个由6人组成的个体生产糖饼的作坊。清道光年间,道光皇帝的御厨中有一位面案师傅,创制了一种甜点,献给道光皇帝,此甜点后被定名为“御膳糖饼”。有一年,这位糖饼师傅跟随一位大臣私访路过八沟(今平泉),遇到了早年在御膳房中共事的忘年之交刘主师的传人,遂将御膳糖饼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刘主师的传人。从此,“御膳糖饼”的制作技艺在平泉流传至今。制作御膳糖饼主要原料有精粉、动物油、白糖、植物油等。制作工艺为按照1斤面加5两油的比例和成油面,再按1斤面加6两水的比例和成水面。再用和好的水面包住油面和成油酥面。把和好的油酥面用手工揪成半两大小的面剂
滦平二龙山龙文化
滦平县二龙山地处滦平县涝洼乡大龙潭村境内,海拔约七百米,山峰陡立,因当地山形状酷似两条龙,故而得名二龙山。起会于上世纪初的二龙山庙会,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沉寂、兴盛的多个转折时期。满清末年,民间艺人武继堂由两间房土城移住于大龙潭牤牛沟,并操持组建了二龙山庙会。庙会有龙潭沟高士彬、富马沟马保常等人出面组织的业余评剧团,徐禄山、李进发等人操持组建的大龙潭河北梆子业余剧团等,先后在二龙山及附近村庄演出了《夺印》、《四郎探母》等10余个新老剧目。1993至1995年间,重建的二龙山庙会组织在老艺人张德的领导下,通过募集资金,在山上山下重修了玉皇、火神、菩萨、药王、药童、城隍、龙王等7座庙宇,塑绘了
蹦跶会
蹦跶会,相传北宋时期辽宋-争,北宋杨家将与辽国韩昌对战多年,后来辽宋议和战争结束,国家经济好转。佘太君为了让后人记住辽宋议和后的情景,召集民间艺人组成蹦跶会,该会由12人组成,身着辽宋服装,分别打扮成佘太君,杨令公,杨六郎,孟良,焦赞,八姐,九妹,杨洪,杨排风,韩昌,马官,辽兵共12人,他们各自配备道具,伴随独特锣鼓点变换动作,队形演出,走场:分两队并排,两人一组。起始顺序为:第一组左:韩昌,右:乎利赤,第二组左:佘太君,右:杨六郎,第三组左:八姐,右:九妹,第四组左:孟良,右:焦赞,第五组左:杨洪,右:马童,第六组左:杜金娥,右:穆桂英。走场后,队形不断变化,随着锣鼓点,演员单双脚起跳,动作
窦尔墩传说
窦尔墩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一位绿林英雄,生于河北献县。出身贫苦,自幼习武,长大后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下为师。因此建立起了抗清思想,决心与清朝皇帝斗下去。窦尔墩的故事主要由《连环套》、《盗御马》、《金头坟》、《挖地穴》四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窦尔墩与皇家鹰犬黄三太、黄天霸的斗争历程。《连环套》是窦尔墩抗击清兵兴建的坚固堡垒,三面环水,一面靠崖,是枪穿不透、炮打不垮的天然屏障。除连环套外,窦尔墩还建立了许多营房,如土城头、平安堡、马圈子等,以此与围剿的清军周旋。《盗御马》讲述的是乾隆来热河避暑期间,为了让乾隆皇帝知道民众的抗清决心,窦尔墩避开强大的敌人,将乾隆的两匹白马盗走,并以打油诗形式留下
兴隆铁板大鼓
铁板大鼓始创人王宪章在清末民初来沈阳献艺,民国三年(1914)参加“奉天调”古书研究社考试,名列古书艺人榜首,定位甲等,唱红了东三省。张作霖的姨太太非常欣赏,逢场必听,并提议张作霖在沈阳建立一个鼓书学校,王宪章任会长,陈怀德在此校学习,受到真传,成为第二代传人。1982年,兴隆县文化馆举办了大鼓培训班,学员的组成全是兴隆县乡镇业余大鼓爱好者,进行了二十多天辅导培训,佟广付、郝井利二人都参加了学习,这次主讲的人就是铁板大鼓二代传人陈怀德老先生。佟郝二人再次拜他为师,进一步深入学习铁板大鼓,陈先生亲传了六本长篇大鼓,十二本小段子,如:长篇本《刘公案》、《九头案》、《呼家将》、《曹义上寿》、《安公子
满汉全席传统制作技艺
承德满汉全席以承德宫廷菜为主,兼具多样化,多民族化,地方化的特色,承德距北京仅200多公里,在燕山环抱之中,四季气候宜人,夏季风清气爽,是避暑的胜地,加之围场坝上疆土辽阔,是清代八旗子弟练兵习武的好战场。每年举行木兰秋猎,大队人马800里行军和休息时的军需给养大部分就地取材,特别是狩猎菜的野味就地烹饪,腌制,烧烤,风干。承德四面环山,河流纵横,那形状各异的群山,冬季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来自内蒙古高原的寒风,夏季又以茂密的丛林和绿地及河流使气候湿润凉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各种山珍、野味、干鲜果品、飞禽走兽等应有尽有,这就为餐饮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承德满汉全席烹饪
八珍御酒酿造技艺
八珍御酒的酿造工艺、包括安梨处理、发酵、陈酿、八种各类中药的浸泡、药汁的提取、酒的配制、成品酒包装等主要工序。八珍御酒的属地: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位于东经118°21′03″--119°15′34″,北纬40°24′0″--40°40′17″范围内,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无霜期135天,降雨量为542毫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是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的经济重镇,全县总面积3307.83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境内有瀑河、老哈河、大凌河、老牛河、青龙河5条主干河流,总长200多公里。八珍御酒酿制工艺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清代初年的产生、形成期,清康乾盛世的成熟、兴盛期,
黄旗武会
黄旗武会历史悠久,自清王朝1644年入主中原,康乾盛世天下大治,八旗军中的一部退役军人,在北部山区安家落户,建黄旗以来,这些将士始终保持军旅生活,习武强身,练武护院,发展到每逢年节庆贺表演,形成了武会的表演形式。黄旗武会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从未间断过。一代一代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1774年以来,邢禹恩的曾祖太爷邢存福老先生,王世华的曾祖太爷王殿奎老先生等人习武练术,传授火热,形成了完整的武会队伍。中华民国时期,从东北军、常备军退役的军人曹化有、李靠班、(号)李后、贺二、何洪、曹万祥等人在黄旗落户,给武会增添了新色彩,黄旗武会的排头(村长)邢凌云,请老师,设练武场,培养一大批人才,添置服装
平泉燕山大板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东部,地处燕山山脉末端,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燕山大板是平泉县境内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文化,系1975年平泉县文艺工作者根据刘文亮演唱的《种子迷》的录音,不断研究、创作而发展起来的。同年,县业余快板书演员马双福求教于刘文亮先生,被刘文亮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得到真传,并流传于平泉境内。燕山大板于平泉的三十年发展中,在保留了原风格的基础上,对音乐、伴奏和技巧做了很大的改革,对该曲种进行了共同研究,不断探索和创作演出而发展起来。燕山大板的表演形式为演员持大、小板强弱并打,掌握速度,另有三弦、扬琴、大阮、二胡、竹笛、笙、板胡等乐器伴奏。燕山大板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曲艺形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