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定南县特产
定南县民俗文化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第三批省级)哭嫁(哭嫁实为客家女出嫁时的嫁之哭歌),是当地婚嫁习俗中客家方言与曲调(哭调)合一的独特民间习俗文化表现形式。该形式传承至今800多年历史。是客家女出嫁时深刻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亲友邻里感情的重要文化载体,并在当地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现在仍延续着该优秀传统习俗。其方言、曲调对研究我国唐宋时期中原文化(普通话)艺术具有历史参考价值。按哭嫁的传统习俗,客家女在出嫁前,有七天的“哭嫁期”。出嫁日,红衣绣鞋,由亲舅或族中多子多福长者牵着客家嫁女出闺门、进厅堂拜别祖上、父母,便与父母相拥嚎哭。这是特殊啼哭,是向亲友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具有食用、药用、瘦身、可预防常见疾病价值、定南客家“第一菜”美誉的“定南客家酸酒鸭”(又名酸辣鸭),其制作技艺在定南县域内传承了800多年历史,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枝独秀。定南客家酸酒鸭的制作技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当地饲养的瘦肉型菜鸭,杀后净毛清膛洗净;2、将鸭放入锅里煮熟,但不得蒸煮太久,以保其色、香、味俱全;3、起锅后,将熟鸭切成块状,摆放于盘中;4、将准备好的姜末、辣椒末、蒜末、食盐和当地盛产的纯正糯米酸酒等佐料放之碗中(俗称酸辣碗)搅拌均匀,随鸭肉一并上席;5、吃法:可将鸭肉粘佐料吃,也可把佐料倒入盘中拌于鸭肉吃。若能与灰水粄、鸭蛋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定南客家酸菜(俗称‘擦菜’)的制作技艺”始于南宋。由于定南气候因素,决定了当地人喜吃碱性米制食品,而定南客家酸菜具有开胃、消食、生津止渴、价廉味美、经济实惠价值等特征,故对人体肠胃能起到酸碱中和作用,有利于健康。因此,客家酸菜早已成为了定南客家人一日三餐的主要小吃精品。该制作技艺在当地祖辈相传了800多年历史,早已成为了当地民俗。如今远销赣、粤、闽、港、澳、台等地区的定“南客家酸菜王”就是将定南客家酸菜倒进锅里,加上适量的高级植物食用油—茶油,按比例配以适量的食盐、大蒜末、辣椒、少许蔗糖、香料等,用温火炒熟,达到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酸味纯正、口感脆爽等特点,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制作食用灰水粄的习俗。由于其香脆可口,柔软而有韧性,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韭菜、大蒜,食用时佐以米酸酒、姜末、辣椒,因而吃后能起到壮阳补肾、健胃消食、软化血管、驱除风寒感冒之功效。故成为定南客家民间最常食用的特色小吃及走亲访友馈赠之佳品。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源自南宋时期。当时,中原地区战火连天,大批北方、江淮难民迁徙赣南,到达定南后,发现这里气候四季阴湿多雨、瘴气袭人,很容易得伤风减冒和风湿类等疾病。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勤劳智慧的定南客家先祖不断摸索,便利用南方的主食大米磨浆后加入碱性灰水、菲菜、槐花等做成了定
定南挑积
定南挑积(第三批省级)“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是专治小儿消化不良、虫积疳积、腹胀便秘、烦躁咬手等小儿疾病的治疗方法。“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疗法简朴,医师先将患者双手十指洗净擦干,用75%酒精(古时用烈性白酒或开水)消毒灭菌,再分别将患者食、中、无名指、尾指用三菱针(古时用缝纫针、刺猬针或碎瓷片等)连刺四指撑面1、2指关节横面中点,再挤压针孔见少许淡黄色积液(俗称:疳饭)或少许血即可,再结合中草药口服(疳积草)效果更佳,视患者病情轻重,重者可在3-5天后再挑刺,便可治愈。挑积疗法源于中原针炙学,于南宋中原汉民南徙时传入定南,当时因医疗条件落后,故定南客家中医先辈总结了一项专治小儿疳积的
定南客家服饰
定南客家服饰(第三批省级)“定南客家服饰”源于唐末两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来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原居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不断交融之后,随历史进程,形成了独具定南客家文化特色,具有客家吉祥文化理念,因此,具有穿戴实用价值的定南客家服饰穿戴习俗文化形式,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枝独秀。“定南客家服饰”主要包括客家女性的衣着、帽帘、头帕、围裙、少年儿童戴的花帽及吉祥肚兜等。该穿戴习俗表现形式皆讲究文化内涵,即“吉祥”二字,同时也表达了长辈对子孙平安幸福、如意吉祥、长命百岁等美好祈愿。为客家人的生活和年节增添诸多的喜庆祥
瑞狮
瑞狮(第二批省级)瑞狮是定南客家每逢年节喜庆家家户户都盼望瑞狮登门送瑞纳祥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距今900多年历史,该文艺形式早已成为我县客家民间文化习俗。明·隆庆三年,我县历市镇砂头村舞狮艺人、武秀才张赞香对“定南瑞狮”表演形式进行了较大改进,以《西游记》中“沙和尚引狮”为故事情节,以“进门狮、会狮和“四大引”(即:单引、双引、三大引、四大引)为表演形式,以“三下丢、七星板”等曲目为节奏,增添了大盘罗鼓,其舞蹈以跑跳投、蹲缩窜、滚摆蹬等动作,模仿狮子各种姿态,时而惊慌闪躲鞭炮遁逃不止,时而镇静、试探、偷听鞭炮,千姿百态,舞姿潇洒,惹人喜爱,将“定南瑞狮”表现得淋漓尽致。瑞狮造型取南狮、北狮
定南民间故事--缪氏祖妈与水西黄屋围
老城镇水西村的黄氏黄屋围,由缪氏祖妈提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7年),距今186年历史。围屋坐西朝东,前宽约42米,纵深30米,面积1260平方米,平面建筑构图呈“眀”字形,属两进三厅四井四炮楼、珠江流域黄土夯实悬山顶客家围屋。据当地黄氏长者口述:清·道光年六年(1827年),老城镇水西村的黄氏祖公娶来天九镇宾光村缪氏为妻(以下尊称:缪氏祖妈),缪氏祖妈过门后,看到夫家人多屋少,生活环璄差的现状,又因老城镇水西村地处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偏远山区,经常有山匪草冠入村掠侵,心里很是着急,心里盘算着必须在最短时内觧决住屋等问题。遂趁端午节回娘家探外家之际,根据娘家天九镇宾光村老屋厦围屋模样简单绘制了图纸
定南民间故事--郑氏万佐公父子与太公八角围
“太公八角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太公村新屋塅,“八角围”顾名思义为八座炮楼围屋,系该村郑氏万佐公父子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所建,距今155年历史。该围面阔60米,进深31.7米,面积190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矩形,采用砖、石、土、木混构。围屋建成后,又在其左侧脱檐3米外增建一栋私塾、谱局。相传,一日,该村郑氏万佐公父子正在田中辛勤耕种,见一老者行至现“太公八角围”屋基位站立观山良久,万佐公父子便上前询问得知,该老者为风水大师赖布衣第36代传人赖风鸣先生,随即,邀请赖先生到家做客,得到万佐公一家盛情款待后,万佐公问其详,赖先生便说:“你等谨记,不可为外人说起,方才我所见为‘狗嫲望月’山形风水
定南民间故事--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
老城镇黄砂口老围,由黄氏南山公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448年历史。此围面宽60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围属五栋六纵四厅十一井、中大门两边各一小门的典型黄土夯筑悬山顶方围,这围、这村是我县历史上出有最多秀才的地方,故有“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之说。相传:黄氏南山公生性善良、纯朴、好客、为人大方,史前来到此地,以搭草寮放鸭婆为生。某日,一风水先生云游四海、寻龙探脉,路过此地,并在他家小住几日,得到热情款待。为答谢主人的慷慨,临走时对主人说“此处乃风水宝地,如能在此建围,以后必有大富大贵”。从此,黄氏通过多年辛勤积蓄便在此开基建围,历时8年有余建成此围。更有传:黄砂
定南民间故事--九曲新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九曲村的廖氏新围,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距今424年历史。围屋前宽44.3米,进深32.4米,占地面积1435.3平方米,此围呈“囬”字形平面结构,为三进四厅、六井四炮楼悬山顶围屋,属典型的珠江流域黄土夯实、集家、堡、祠、内廊、外坪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方围。相传:九曲新围风水宝地,坐西朝东,建于北南走向九曲河西岸的山腰墩上,背靠青山龙脉,下有东江绕围(为此围的“官腰玉带”);新围大门隔河东望,可见朝阳日出,远峰笔架连上四案。故有:“九曲新围为人丁兴旺、文贤辈出风水格局”一说。又据廖氏族谱载曰:“万历年间,新做应高公坟及钦公坟(在大石堡营场湾,美女抛梳形)地坟时,地师说:‘因我家有
定南民间故事--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的传说
位于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公路边的“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距今133年的历史。此围座北朝南,前宽26米,纵深38米,总面积988平方米,平面结构呈“冒”字形,“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由前院三厅五井四炮楼与后栋花楼两炮楼组成,为单门河石灰砌悬山顶、集家、堡、祠、内廊、外坪等功能于一体的客家六炮楼方围。相传:清·光绪初年,因当时老城至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到九曲码头一路是定南--广东龙川、广州等地主要的陆路与水运经济交通要道,而天九镇天花村西隔老城县城60里,东距九曲码头又有10里之遥,故天花井坑口经常草寇出没、横行乡里,当地曾氏宗亲曾多次商议在附近建围欲在现避土匪搔扰抢夺。一日,
定南民间故事--三姓结义共建团龙围
龙塘镇忠诚村墩上的团龙围,是由当地胡、郭、钟三姓结拜兄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同建,距今208年历史。此围前宽43.3米,纵深43.3米,面积1875平方米,忠诚团龙围背靠西面草牛山形,大门北朝广远开阔的六案猴岽山,墩下南流的两小河在此交汇,可谓“只见财来,不见财走”的聚财格局尤如“官腰玉带”,寄托了他们对子孙追求富贵的美好祈愿。相传:忠诚村墩上团龙围,是当地胡氏、郭氏、钟氏三姓从小一起长大、桃园结义的金蘭三兄弟共同筑建。建围之初,三兄弟一直想共同合建一所围屋以延续胡、郭、钟三姓子孙世代共好,便合计看好这方宝地,请来风水先生堪舆建围选址,先生观址后,喜道:“你们三兄弟早就看好这块宝地,若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一熹公与龙塘长富四角围
龙塘长富四角围,由黎氏一熹公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193年历史。此围坐西朝东,面宽47米、纵深35米,面积1645平方米,其外墙青砖磨砌铺栋、四炮楼、硬山顶,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是集家、堡、祠、内院、水井、外坪等功能于一体、县内不可多得的客家方围。相传:龙塘长富四角围建造者黎氏一熹公,平日以打猎为生,家中养有一条聪明智慧的猎狗,一日进山打猎,行至半路,忽觉猎狗并未尾遂,便直呼猎狗其名,猎狗应声大叫,总是不到身前,一熹公心里纳闷,便回头追随狗声而去约130米,突被猎狗咬住裤角往旁边草丛中扯,一熹公随猎狗再行约50多米,突然发现一大箱金银珠宝,便偷偷带回家中。一熹公偶得横财,一夜暴富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鼎定公与长富定兴围
位于定南龙塘镇长富村锦背自然村的“定兴围”,为当地黎氏鼎定公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所建,距今约250年历史。“定兴围”坐南朝北,面宽44米,纵深28米,面积1232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面朝远处三案笔架峰,其风水格局上佳。同时寄托他对子孙们求官求财的美好愿望。黎氏鼎定公建成此围,因祈望围内子孙“兴旺发达”,便取己名“鼎定”之“定”,取“兴旺发达”之“兴”,遂将围屋取名为“定兴围”。相传,黎氏鼎定公因建围,特请来烧瓦师傅、木匠师傅和泥水师傅三人前来承建。三人得到了房东的热情款待;但这三人有个嗜好:都喜吃动物的内脏,鼎定公熟知其好,而每到初一、十五做牙祭时却不见这些美味佳肴,心存不快,建
定南民间故事--老城竹园下围秩事
座落在老城镇莲塘城东北角一华里处的“竹园下客家围屋”,建于1918年,迄今近百年历史。系当地廖氏廖丰余先生和胞侄巨商廖文元以股投资所建。建前,廖氏族人均居老城鹌窝村,因子孙剧增,以解决住房拥挤和外防草寇扰掠之急,合议新建围屋。此围面阔46.6米,进深39.9米,占地面积1859平方米,围屋呈“囬”字形平面构成,为三栋四纵四炮楼二进三厅六井、外墙青砖磨光灰砌硬山顶、内屋土夯悬山顶方围,围内左后建有花楼(实为:私塾谱局),是集家、堡、祠、门坪、私塾、谱局等功能于一体的围屋,2009年被列为我县客家围屋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当时,恰好廖丰余之第三子廖性南在赣任职,为赣州董先生拟一状纸打赢了官司